古巴导弹危机中,为什么是苏联先认怂?

风云一点通


二战的时候,英国就把社会主义的苏联当作洪水猛兽,二战刚结束,丘吉尔就发表那场让世界震惊的"铁幕演说"。可叹人类刚刚结束了二战,就开始了冷战,东西方两个阵营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所谓冷战仅仅是指两大国之间,巨头之间虽然不开打热战,但他们有无数的小兄弟、代理人,他们之间照样打个你死我活,世界从此再也无法安宁,狼烟四起、战火纷飞,无数生灵涂炭,人类的大劫难又开始了。

冷战中东西方阵营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冲突上百场,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并不比二战少多少。

而且冷战中还发生有一场危机,差点将人类毁灭,带到万劫不复的深渊,它就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冲突中,苏美两国首脑都被逼到了墙角,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手同时都放在了核按钮上,只要一个人摁下去,人类将不复存在。直到今天,美国一个将军看到解密的当年文件时,仍然惊得从椅子上跌落下来。所幸的是,由于双方领导人的克制,这场危机以和平方式结束。

众所周知,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先退一步,先认怂才化解了这场危机,苏联为什么会妥协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

话说冷战拉开序幕,苏美在全球争霸,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1959年1月,古巴的领袖卡斯特罗领导人民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了古巴共和国。新成立的政权采取了反美亲苏的外交政策,美苏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霸道的美国政府自然而然对古巴采取敌对政策。

美国不但对古巴采取经济封锁,而且对支持古巴反对派颠覆古巴政权。古巴领导人非常害怕,就向苏联求救,要求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弹头,卡斯特罗心想有了核武器我就不怕美国了.

对于卡斯特罗的要求,赫鲁晓夫也没有犹豫。因为美国在欧洲对苏联咄咄逼人,刀子已经架在了苏联脖子上,美国的导弹都部署到苏联的邻国土耳其,苏联为什么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962年7月,苏联政府偷偷把数十枚导弹采取瞒天过海的方式运送到了古巴,这一切做得非常隐秘,当时美国人对此毫无察觉,完全蒙在鼓里。但不久之后,美军侦察机还是发现了古巴安装好的导弹发射架,并确定苏联在古巴部署的是核武器。

得到消息后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怒不可遏,肯尼迪向全世界发表讲话,通告各国苏联在古巴部署了核弹并出兵对古巴实行封锁。

与此同时,肯尼迪对苏联政府进行措辞最强硬的警告,要求赫鲁晓夫无条件从古巴撤走全部导弹。话音刚落,美国航母编队上百艘战舰开始对古巴进行海上封锁。

肯尼迪同时下令美军其它海空力量从美国沿岸到日本海域对太平洋进行全面封锁,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进入一级戒备备状态。美国政府向美国人民告知了导弹危机的进展,并下令各大城市进行防核武演习。军方已经向肯尼迪提供了对苏联6000多个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核打击的计划。

与此同时,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立场坚定,坚决不同意撤走核弹,卡斯特罗还多次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打电话要求苏联先发制人,立刻从古巴发动向美国核打击。

得知这一情报后,肯尼迪决定孤注一掷,下令美军近50架战略轰炸机带足核弹起飞在空中盘旋待命,洲际弹道导弹也装备好核弹进入发射前状态,发射远程弹道导弹的"北极星"核潜艇进入指定海域。

肯尼迪向赫鲁晓夫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届时赫鲁晓夫不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那就核弹伺候。

形势非常严峻,核战一触即发,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莫斯科。

关键时候,赫鲁晓夫退让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核危机终于化解了,全世界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苏联为什么认怂了呢?

首先,苏联是乱出牌、心里没底。

苏联是打算偷偷摸摸先把导弹运到古巴,对美国作何反应没有预案。

而且肯尼迪的强硬态度,出乎克里姆林宫所有人的预料。

面对严峻的形势,双方领导人都接近崩溃的状态,就看谁先崩溃。肯尼迪下定决心要鱼死网破,所以有恃无恐。而赫鲁晓夫没有抱定必死的决心,所以首先心理防线崩塌了。

其次,美苏对比力量悬殊。

苏联克格勃掌握的情报显示,美国当时拥有洲际弹道导弹299枚,远程潜射弹道导弹146枚,远程战略轰炸机635架。核弹头4960枚。而苏联方面可以打到美国的洲际导弹只有26枚,远程潜射弹道导弹24枚,战略轰炸机158架,两国力量对比,美国拥有压倒的优势。

如果美国首先对苏联进行核打击,苏联将陷入灭顶之灾。如果苏联先发制人,美国的一波还击就让苏联难以承受。

因此,苏联才在紧要关头做出妥协,而肯尼迪也在暗地里做出了妥协性质的“回报”,撤出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历来现实


因为苏联的实力比美国弱,而且赫鲁晓夫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

见好就收,绝对是当时苏联最正确的选择。


冷战期间,美苏谁都不想打仗。因为双方都明白一个道理——开战即死。

只要开战,世界瞬间毁灭,包括美苏自己。

所以,开战是不可能的,美苏之间只能玩玩战略威慑的把戏。

何为战略威慑呢?

就是所谓的见着出招。不管你搞什么,我一定要有回应,就拿当年的萨德事件来说,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系统,中国抗议无果,只得搞出能把萨德干穿的新式“真理”出来威慑。

我也不跟你打,我就是给你露露底,让你有自知之明,让你明白手里捏着的那堆玩意就是破铜烂铁而已。

而古巴弹道危机这一事件,就跟萨德事件是一样性质的事件。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核弹,从而威胁到苏联的腹地。


苏联吃了大亏,当然是要报复的了。可是要怎么报复呢?

当时苏联拥有的核运载工具大约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而且还多是中短程导弹。这些中短程导弹对付欧洲、北约国家还可以,想打到美国,是不现实的。

并且,苏联的海军也远远落后美军。苏联当时没有航母,甚至没有大型导弹舰,即便是常规的海上对抗,苏联当时也够呛。

所以也就是说,就美军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导弹威胁苏联腹地这件事来说,苏联根本没办法还招。

不过,瞌睡了有人送枕头。1961年的“猪湾事件”,给了苏联还招的机会。



1961年4月17日,在中情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向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入侵。后被古巴革命政府镇压。

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古关系一落千丈。

古巴为了自保,只得对抗美国。而苏联就在此时搭上了古巴的线,援助古巴,并把中程导弹送到古巴,继而威胁美国本土。

也就是说,所谓的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其目的就是为了和美国讨价还价,逼美军撤走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核弹头。并不是要跟美国开打。


但是苏联人的想法,美国人并不知道。当美国知道苏联悄悄在古巴部署导弹后,第一反应就是苏联要打自己,美国必须要反击,即便是开打也在所不惜!

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件事发表电视讲话,他宣布美国进入警戒状态,督促苏联立即撤走部署在古巴导弹。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是要脸的人,美国让他撤走导弹,难道他就要撤?他不要脸了?

所以在肯尼迪表态的第二天,10月23日,赫鲁晓夫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撤!

1962年10月24日,针对赫鲁晓夫的回应,美国对古巴进行了全方位封锁。

你不撤,我就封死古巴。到时候,整个古巴,连同苏联运到古巴的导弹,我给你们直接一勺烩。


面对美国的强力回应,赫鲁晓夫没服软。因为他还不知道美国的底线在哪里。

所以在10月25日,赫鲁晓夫命令苏联运输船和潜艇继续前进,突破美军的包围圈。

10月27日,美国认为不能再等,就对苏联核潜艇进行攻击。美军的科尼号驱逐舰向潜伏在海底的苏军潜艇投掷了五颗训练用深水炸弹,以逼迫其上浮。(这艘被逼上浮的潜艇艇长在上浮前以为核战争爆发了,竟然要发射核鱼雷进行报复,所幸的是,核鱼雷最后并没有发射)

双方正式撕破脸皮,大有开打之势。

白天的针锋相对,让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晚上都没有睡着觉。

肯尼迪认为这个事情不能再拖,否则就真有可能爆发战争了。于是,他就在1962年10月27日晚上,以他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名义,紧急召见苏联大使,并向苏联大使口头传达了他的意思:美国可以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核弹,但迫于军方和执行委员会的压力,总统不能出具书面出具文件,但总统保证将实现这一点。而如果赫鲁晓夫执意要书面保证或因此而拖延的话,总统将难以压制军方,局面将有失控的可能性。

肯尼迪的保证正是赫鲁晓夫需要的结果,所以他在权衡利弊后,当天晚上就同意了肯尼迪的意见。

10月28日早上,赫鲁晓夫正式发表讲话,同意撤回导弹。

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宣告结束。



不过,赫鲁晓夫也不是傻子,肯尼迪只是口头保证,没有任何书面承诺。所以,赫鲁晓夫在宣布撤出导弹后,在古巴仍然留了一批核弹做后手。

按他的设想,美国耍赖,他就来第二次古巴导弹危机。

最终,美国在1963年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也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核武器。

大家各退一步,表面上,似乎美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实际上苏联并没有输什么。以当时苏联实力而论,它能逼迫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已经是当时的极限挑战了。

另外,由于撤走导弹,美苏在事后为了安抚土耳其和古巴的情绪,都对自己的小弟给予了大量的补偿。这个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Mer86


古巴导弹危机是上世纪美苏两个大国冷战时期直接对抗的巅峰,将人类世界拖入了核大战的边缘,对后来世界的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开始前先谈一谈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背景以及原因。

二战胜利后,少了法西斯这个共同的敌人,因为根本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的关系极速恶化,冷战开始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不断增强,明显的表现是:中国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断送了美国近距离遏制苏联和新中国发展的意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由于这些都是被西方奴役百年的国家,所以他们独立后,大多数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使得苏联在全球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而资本主义阵营的危机进一步加深,这刺激了苏联进一步扩张的野心。

就时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而言,自他上台后,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失败连连,苏联的经济有倒退的痕迹,使得内部的危机加深,他的地位也受到了影响,比较有名的事件是:1957年6月18日,时任苏共中央主席团主席的马林科夫联合其他中央领导成员联手要求赫鲁晓夫辞职,幸好赫鲁晓夫在时任国防部长朱可夫的支持下,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大多数与会代表不赞同他辞职, 他这才保住自己的位置。

赫鲁晓夫的对内政策很烂,而对外的政策更烂,有人指责,“他失去了中国、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苏联军队还从奥地利撤了出来。他的反斯大林主义的政治倾向动摇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政治关系,罗马尼亚开始摆脱苏联的约束。”同时,那些非苏联集团国家的共产党,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原因,也开始失去作为苏联代理人的作用。

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扩张,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雷神”与“丘比特”导弹,目标直指苏联本土。

这些事情都加深了赫鲁晓夫的统治危机,他必须有所作为,才能巩固他的地位,最好的方法无疑是找美国的麻烦,转移国内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古巴送上门来了。

卡斯特罗领导的军队推翻了由美国扶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生政权,由于古巴和美国地理位置的原因,卡斯特罗刚开始也很重视和美国的关系。政权建立不久,他就访问美国,谁知他一到美国由于亲苏就被时任副总统尼克松狠狠的羞辱了一顿。卡斯特罗一怒之下对美国发了狠,肯尼迪为了逼卡斯特罗就范,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这一行为让古巴彻底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

卡斯特罗主动找到苏联,赫鲁晓夫以为古巴提供援助的条件换得了可以在古巴布置导弹的许可,到了1962年10月份,苏联悄悄地将包括导弹在内的大量军事设备和军事人员运到了古巴。

危机开始,人类差点走向核战

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6个中程导弹基地的证据。肯尼迪得知后,在对话苏联的同时立刻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刚开始赫鲁晓夫的态度还很强硬,并向古巴增援。

刚开始美国的军事力量准备:
(1) 从海上力量来看,美国短时间内就在加勒比海集结了 3 艘航母,并且还在调集其他地方的航母,还调集了 12 艘驱逐舰和巡洋舰、9 艘护卫舰;
(2) 从空中力量来看,美国在东南沿海部署了 183 架截击机,全部处于战备状态,其中 72 架的预警时间仅为 15 分钟,还有 22 架预警时间仅仅只有 5 分钟时间;
(3)从战略后备来看,仅在佛罗里达的各个基地,就大规模集结了 850 架飞机,在很短时间内已集结了 5 个师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兵力;美国还不断调兵遣将,在得克萨斯州组建了特种部队,开拔佛罗里达州前线;同时,原来就驻守佛罗里达的陆军师,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只待命令下达,即可随时攻入古巴。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让双发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危机的爆发可能到达了巅峰。苏联蹊跷地发射了一枚萨姆导弹,击中了美国两架 U-2 飞机中的一架,导致机毁人亡。

美国军方怒不可遏,一致要求肯尼迪攻占古巴,对苏联开战,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肯尼迪面对突发事件,采取了进一步行动,同时写信给赫鲁晓夫,要请他撤走在古巴的导弹,并承诺美国也会撤走在土耳其的导弹。

(1)在空中,60 架 B-52 战机紧急受命升空待命,这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机,而是包含 52 架携带 196 枚核导弹的轰炸机。
(2) 在海上,7 艘“北极星”潜艇处于 15 分钟内的紧急战备状态。
(3) 在地上,804 架飞机和 44 枚导弹处于待命攻击状态,并且另外172枚导弹、携带2858件核武器的1200架飞机,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此外,还有 271 架 B-52 轰炸机和 340 架 B-47 轰炸机,携带着 1634 枚核武器,136 枚“大力神”和“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也处于紧急待命发射。

此时赫鲁晓夫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收到肯尼迪的来信之后,他立刻召开会议,讨论给肯尼迪的回信。回信的最后内容还没有看完时,赫鲁晓夫就火急火燎地广播信中的内容,同意如果美国撤回布置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就立刻撤走布置在古巴的导弹。

此时十分忧虑的肯尼迪收到回信消息后,十分高兴,并称赞赫鲁晓夫是一位有风度的政治家,至此历时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苏联认怂的根本原因:苏联的军事力量不及美国。

当时苏联在全球的势力若然有所扩张,但是就军事力量仍然不及美国,苏联当时无论核力量与导弹力量,都还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于劣势地位,美国当时有约 5000 枚原子弹和氢弹,而苏联尚只有区区 300 枚。 当时苏联大约只有 50~75 枚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大约有 200~250 枚,苏联当时只有战略轰炸机约 200 架,而美国约有 600 架,此外,对于重要的二次反击力量来说,美国还有 144 枚潜射导弹。

倘若赫鲁晓夫执意对美国开战,那么美国也能够在最快时间对苏联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当时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布置有大量的导弹,而且还有北约集团的支持;在亚洲美国在夏威夷、日本等国有大量的军事力量,随时可以飞临苏联本土作战。

而苏联能够唯一一个军事力量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点就是古巴,前面说过美国为了防止被先发制人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飞机已经在古巴上空装好导弹等,准备随时作战了,因此苏联在古巴能不能打出第一拳还很难说。

这些原因迫使赫鲁晓夫妥协,苏联认怂。

《极限施压与极限博弈 ——苏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行动逻辑、历史遗产及启示》谢剑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千寻史记


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和苏联的综合国力差距明显,美国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假如苏联不主动地撤出导弹,美国必然会进攻古巴。一旦古巴被美军攻陷,苏联的处境将会十分的尴尬,不仅会丢掉超级大国的面子,还可能引发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


在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偏向于重工业,除了重工业之外,苏联的其他产业都发展缓慢。

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时候,苏联的经济实力远逊于美国,假如双方真的撕破脸皮,不管是打冷战还是热战,苏联都会在经济上吃亏。

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在核武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苏联的核弹头数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核弹头数量非常的有限。而且美国在欧洲地区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导弹,这些导弹可以覆盖苏联的欧洲领土。

苏联的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欧洲地区,只要双方的核战争打响,苏联的中程导弹只能攻击美国的欧洲盟国,美国的中程导弹直接就能攻击苏联的本土。

虽然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但是这些核武器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才能发射。美国的侦察机时时刻刻都在监视着古巴的导弹基地,只要苏联想要先发制人,美国附近的轰炸机立刻就能摧毁古巴的导弹基地。

而苏联的洲际导弹数量、远程轰炸机数量、海军核武器数量全都落后于美国,这场核战争一旦打响,苏联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如果美国不使用核武器,在古巴打一场常规战争,苏联也没有任何胜算。古巴距离苏联路途遥远,苏联的海军实力不如美国,一旦美国对古巴宣战,苏联只能在欧洲地区声援古巴。

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国的鹰派将领纷纷要求开战。在这个危机关头,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否决了开战的方案。苏联是一个核大国,假如苏联被逼到绝路,肯定会孤注一掷发起核战争,到时候美国也会损失惨重。

赫鲁晓夫知道苏联的实力不如美国,在10月26日和10月27日先后给肯尼迪写了两封信,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这次危机。就在肯尼迪接到赫鲁晓夫第二封信的同一天,苏联防空部队在古巴击落了美国一架侦察机,肯尼迪只能被迫答应了攻击古巴的计划,但是把进攻计划推迟到了10月30日。

赫鲁晓夫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在10月28日赫鲁晓夫在电视台发表了公开信,承诺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在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开始大规模制造核武器,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晚期,苏联在核武器数量上反超美国。


史海泛舟摆渡人


原因很简单,当年的苏联在远洋作战能力上与美国相差甚远,而且古巴位于美国的后院加勒比海,苏联面对美国海军的封锁以及对古巴可能的入侵毫无抵御能力。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苏联可以以入侵西柏林或者在东欧的一些举动作为回应。没错,在海上无可奈何的苏联人当年的确就是这么威胁的,以此为筹码换取了美国不入侵古巴的承诺。否则,你认为一个反美的古巴凭什么能够在美国的后院一直生存在下?

不过,即便苏联有了这些交易的筹码,但它自己也很清楚,古巴毕竟是美国的后院,这里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而欧洲就不一样了,是世界冷战对峙的核心,欧洲势力范围的划分是美苏争霸的实力平衡线,如果这条平衡线被打破,也就意味着美国和苏联在世界权力划分上的打破,结果必然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全面战争,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于这个后果,苏联人很清楚。所以说,苏联地面优势覆盖下的欧洲是不能轻易打出的“核武器”,而美国优势覆盖下的古巴只是一个战术武器。在大家都不想爆发核战争的情况下,战术武器显然比“核武器”要好用得多。


照理说事


当年苏联和美国在世界霸权争夺中还处于劣势,特别是核武器的数量上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处于绝对的下风,一旦核战爆发,苏联没有任何取胜的希望;而且美国已经做好了核战准备,面对古巴被封锁,没有远洋能力的苏联海军没有任何办法,苏联也没有做好核战的准备。还有双方都不愿意来一场毁天灭地的核战,这才是最主要的!

1962年8月,美国就发现了古巴的导弹阵地,但是没人认为那是核弹阵地,知道10月中旬,两架U2再次侦查并由专家们甄别出来那是核导弹阵地,肯尼迪立马意识到美国的重大危机降临了!

美国国会迅速提出6中方案进行讨论,其中很大一部分议员提出外交解决危机,被肯尼迪当机立断否决,因为他认为外交途径其实就是拖延时间,就会有更多的导弹阵地完工,这样的危机越早解决越好!还有比较极端的议员提出用轰炸机摧毁苏联的导弹阵地,这个方案遭受大多数人反对,理由只有一个,一旦轰炸就没有挽回余地,世界极可能爆发核大战,而美国空军根本没有一次性摧毁古巴所有核导弹阵地能力,而且苏联还部署了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核弹头轰炸美国本土,而美国的初步估算将造成至少1000万美国人丧生,这个结果显然不是美国的最优解决方案!

经过国会5天的讨论和准备I,美国总统肯尼迪最后拍板,要让苏联明白美国鼻息一切核战的决心,并做着核战的准备!美军的方案时出动海空军对古巴进行全面封锁,逼迫苏联撤出古巴导弹,以结束古巴核弹带给美国的威胁!美国调动了68个空中中队和8艘航母,90艘军舰组成庞大舰队对古巴海域进行全面隔离(封锁),美国陆军开始集结,组成二战以来最大的登陆部队,随时准备登陆管作战,美国的导弹部队、分布在全世界军事基地也进入战备状态,摆出一副要决战苏联和古巴的姿态,剑拔弩张的要与苏联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而苏联在古巴部署战略核力量的原因,主要目的是给美国一些教训和恢复核平衡,美国之前在土耳其部署了导弹,这也是苏联的家门口。正当苏联寻求以什么方法来恢复核平衡的时候,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就投怀送抱来了,而且这位古巴领导人对部署核弹这个问题相当的支持,这样苏联在美国后院不但有了立足之地,也恢复了与美国之间的核平衡关系,还能保护古巴,仿制美国颠覆社会主义的古巴政权!但是没想到美国人的反应是如此巨大并且争锋相对,肯尼迪摆出了不惜与苏联来一场核大战的姿态,这是赫鲁晓夫万万没有想到的!

而在1962年苏联虽然进步很大,但是实力上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核武器数量上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一旦爆发核战对苏联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美国显然已经做好了核战的准备,而苏联没有,苏联派出的运输船和潜艇都没有突破美国的防御圈,甚至岁苏联潜艇使用了深水炸弹。赫鲁晓夫只能一面指示军队不能使用核武;另一方面给美国总统写信提出了撤出古巴导弹的交换条件:(1)美国和盟友不能入侵古巴;(2)美国同时撤出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的核导弹!

赫鲁晓夫的信让肯尼迪看到了希望,因为赫鲁晓夫信中“充满着避免核战争的激情”,这让美国松了一口气。但是紧随着美国国会收到了苏联外交部的一封信,这封信与赫鲁晓夫的态度完全不同,美国明显感觉到赫鲁晓夫与苏联其他领导意见不合,这是相当危险的。最后最后肯尼迪灵机一动,只回复了赫鲁晓夫的来信,并对赫鲁晓夫进行暗示。赫鲁晓夫也是老油条了,在第二天就用广播直接回复了美国,同意撤出古巴导弹!

至此古巴导弹危机在赫鲁晓夫妥协下,终于结束了,人类送了一口气,这是人类离核大战最近的一次大危机!其实细想这也基本是实力所然,苏联的核弹数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真打起来虽然双方都会损失巨大,但是显然苏联损失会更大一些,显然赫鲁晓夫是有进行评估的!

如果当年苏联不撤出古巴导弹,那么不会解除对加勒比海域的海空大封锁。尽管美国和苏联,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不愿意爆发核大战,但是战争充满了偶然,比如一战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偶然战争,所以往往一个误会、或者一个细节不对就一触即发,而地球遍地蘑菇云的威力是无法想象的!

至今美国官方普遍承认,在古巴的几个发射场已处于发射状态,而且苏联在古巴还部署了战略轰炸机,这些都已经随时待命了!美国任何直接的军事打击行动都将可能让苏联造成误判,一旦苏联核导弹发射后果不堪设想!美国已经讨论了空中打击和入侵的时间表,一旦开打就没有挽回的余地,这场危机恐怕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这不得不感谢赫鲁晓夫,虽然他认怂了!


狼烟火燎


古巴导弹危机起因是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这个地方正好是苏联的家门口,双方不正面打,但是气势上不能输,所以苏联也得找回面子,而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古巴导弹危机被称为美苏冷战期间最严重的正面对抗事件,如果真的激化了核战争就打起来了,人类就走向毁灭了。

双方真的想打核大战么,肯定不想,双方手里的核武器数量都能毁掉地球很多次,而毁灭一次和一百次没有区别,不停地发展数量无非就是不想气势上面子上输给对方罢了。它们不想打核大战的原因很简单,都毁灭了,什么战略、什么部署、什么势力范围都灰飞烟灭了,活着尚能称霸,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打核大战图什么呢?

美苏之间为什么苏联先让步,问题就很简单了,你可以想想眼下的伊朗和美国,既然双方都不想打,还都不想认怂,总得有个台阶下吧?实在没台阶下了再找个借口让步或者认怂,大不了丢点面子,你都把导弹放到美国家门口了你指望美国通过让步缓解尴尬局面?这是美国家门口,退无可退,你不退步谁退步?

美国集中海军进行封锁,苏联海军不是没能力去古巴,但是苏联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台阶,反正别管苏联是怎么说的吧,为了美苏关系,为了苏联少受损失,为了全人类,为了世界和平,最终是没想开战的初衷让苏联先撤了。如果角色调换,先让步的就是美国了。


鍋盖頭司令


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引发美苏两国的大战。在最危险的时候,苏联却退缩了,首先认怂。

尽管苏联的退让避免了一场大战,但也让很多人觉得苏联有点不争气:和美国打打看啊!谁输谁赢试了才知道!是啊,美苏两国不是势均力敌吗?苏联为什么要“后退”呢?

我们知道,自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开始,世界被划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阵营,一个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究竟是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这在半个世纪里面,一直是让人关注的问题。为此,美苏冷战了半个世纪。冷战简单的说就是:“我处处针对你,你也处处针对我,我们之间相互遏制,恶性竞争,但不直接面对面的干起来,不发生直接冲突”。在半个多世纪里,唯一一次两个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差一点直接正面开战的事件,就是这场古巴导弹危机。

我们先来欣赏下这张图:

这张图生动的展现出古巴导弹危机时两国的较量。图的左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人在谈判桌上掰手腕,象征着两个人在对抗之中,双方都准备按下核按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两个人看起来好像实力差不多,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明显力不从心,和肯尼迪相比处于弱势。一边是轻微的流汗,一边仿佛像是虚脱了一样留了大量的汗。这张图告诉我们: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苏联方面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它不得不认怂。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经济方面苏联跟美国不是一个级别的。

二战的时候,苏联处于作战地区,经济、环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卫国战争虽然苏联胜利了,但苏联损失了大量的人口,是二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反观美国,在美国本土并没有发生战争,整个的国土完好,并且他出口了很多军火,经济没有损失反而增长。所以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两国的经济不是在一个层次上面的,我们常常说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同时,经济体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战争开始后战争的持续时间长短,毕竟没有军费哪来的枪炮。

而且在当时,除了美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之外,还有工业、钢业等等很多的数据的总值都是比苏联要高上很多倍的。在经济上,苏联比不上美国。

军事上,苏联和美国还尚有距离。

经济上比不过,军事上也是如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国迅速出兵,用航母封锁了古巴,苏联大怒,但想不到好办法来应对。核武器方面,苏联核弹头比美国少,但既然是核武器,大家都不敢轻易使用,因为用下去可能大家要同归于尽。美苏两国的核武器加起来足够摧毁地球好几遍,同归于尽的做法显然双方都会是失败者,对谁都没有好处。

撇开核武器,常规武器方面,在大洋上,谁才是真正的主角?是航母和重型巡洋舰。这些东西都是美国的骄傲,而苏联当时根本没有可以远洋作战的航母,它并没有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苏联所擅长的是核潜艇,并不是核潜艇不好用,而是远洋作战、大规模作战所需要的是航空母舰,而这恰恰是当时的苏联所缺少的。

因此,在经济、军事都明显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钢铁洪流”苏联不得不屈服。只能先退一步,危机才能就此结束。


简单平凡123123


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苏冲突,深刻的影响了随后几十年的美苏战略格局。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两国战略的转变。

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一直率领北约在东欧地区构建军事封锁线,企图对当时的苏联构成实质性威胁。

当时的情况是两国导弹技术都没有发展到洲际水平,突防能力也不够。所以面对原子弹投放,依旧是主要采取轰炸机这种有效的突防方式。

而美国在这方面占尽优势,东欧国家中有美国的盟友,加上轰炸机上的领先,使得美国的核威胁始终笼罩着苏联。

苏联在当时采取的是被动防守,并且将西欧国家视为是第一波打击目标,也就是说苏联那个时候是威胁不到美国本土的。

然而出现了个古巴,这对于苏联来说简直是绝好时机,于是苏联便向古巴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换取古巴同意建设导弹基地。

这一下子让美国慌神了,因为美国人民不是苏联人民,美国人民安逸惯了,从未出现过如此具有威胁能力的强邻。

于是美国各地的议员和民众先不干了,美国政府自然也不能坐视苏联真的把核弹运来,这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破坏。

美国当时的强硬是合理的反应,毕竟美国建国两百多年,还从未遇到过这般威胁。

所以美国动用了一切力量,展示出来美国的姿态,西欧国家对此深表恐惧,但是却只能同美国一起进入战备状态。

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但是这个时候其实美国已经开始同苏联进行交涉,而且西欧国家也在极力的安抚美苏双方。

一时间西欧国家懂事多了,反倒是当时的中国,对苏联提出了深刻的批评,认为苏联是“冒险主义”,然后又是投降主义。

如此一来,美苏最后其实是达成了谅解,一人退一步。美国撤走了在东欧部署的导弹,不过美国依旧是保证了对苏联的核威慑。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几年之后,苏联便硬生生的发展出来了一大批核打击手段,洲际弹道导弹也被苏联侧重发展。

正是由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美苏进入了核武竞赛时代,说实在的,得益于核武器的存在,才使得世界和平了这么久。

当各国意识到战争往往容易核武化之后,各个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涉,才真正可以在谈判桌上进行。

毁灭性的武器最后却保卫了和平,莫大的讽刺!


小司马迁论史


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了话语权的重要性,这次危机明明是双方各退一步,但是在美国的大力宣传下,却变成了苏联认怂。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迅速进入了冷战,双方之间长期对立,关系紧张。为了能获取对对方的优势,两国也是不遗余力,努力在对方边上拉拢盟友,部署军事力量,以争取先机。1962年8月,美国侦察机就发现苏联开始在加勒比海国家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无疑对美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此,美国在1962年10月22日公开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并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从古巴撤出弹道导弹。美国在派出海军对古巴实行封锁的同时,还下令美军提高战备,为武装攻击古巴和苏联全面干涉做准备。

苏联开始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并表示会继续援助古巴。因此美苏之间的关系急剧紧张,双方剑拔弩张,进入了冷战最危险的时刻。不过毕竟美苏双方都无力承担全面核战争的威胁,因此最后都做出了让步:

苏联同意在美国保证古巴安全的情况下,撤出在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轰炸机,而美国在此后不久,秘密的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缓和美苏关系的表示。

单纯从战术角度来说,美苏都从对方身边撤出了中程弹道导弹,应该是各有所得。不过苏联从古巴撤出中程弹道导弹是公开进行了,美国甚至进行了电视转播。而美国从土耳其撤出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在外交上苏联的表现无疑给人感觉是怂了。

美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宣传了一把自己,不过这也是当时美苏国力对比的现实,苏联只能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