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唐派唱腔

豫剧唐派艺术一般是指两个艺术流派,一是活动于豫东及豫皖苏鲁交界地区,以唐玉成为创始人的豫东唐派艺术;二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先生所创的唐派艺术。

二者虽都为豫剧坤角,前者苍凉悲壮,苍劲古朴,颇显豫东韵律风味,其创始人素有豫东“红脸王”之称;后者高亢明亮,张弛得体,其声金玉铿锵,其韵龙吟虎啸,乃“中州祥符”之典范。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唐喜成先生所创的唐派艺术特点。

这才是唐派唱腔

唐喜成

独具特色的假嗓

唐喜成原来是唱坤角的,青春期(13岁)倒嗓子,就喊出了一个漂亮的“二道嗓”,也称“假嗓”。当时演员唱戏多数是为了糊口,没有了嗓子就没有了饭吃。唐喜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吊嗓子,不知不觉就练成了高亢、亮丽、宽厚,充满阳刚之气的须生假嗓。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南阳关》、《三哭殿》、《洛阳令》、《十五贯》、《辕门斩子》、《血溅乌纱》等几部。

唐喜成《血溅乌纱》选段

唐喜成先生的演唱虽以假声为主,但音域并不窄,而且声音洪亮,高低音衔接自然,控制自如。特别是吐字清晰,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悦耳,这在梆子戏二本腔演员中是很难得的。在五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创造性的以宏亮、委婉的“二本腔”和细腻、真实的表演,塑造了众多正直、廉明、潇洒的生角形象。

这才是唐派唱腔

唐喜成《三哭殿》剧照

唐喜成对唱腔尤为重视,如“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一段唱腔,不仅悦耳动听,稳健大方,而且是运用二本腔,高低音域相差八度,吐字尚能真切,悠然自得。若在气息控制,声音运用上无过硬的本领,是难以胜任的。又如“俺杨家赤胆忠心把国保”这段唱腔,当唱到俺杨家的“血”时,杨延景已是历数忠良,具遭惨伤,怒冲肝胆,情绪激动达到了顶点。

唐喜成《三哭殿》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先生是唐派的大弟子。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唐喜成先生的临终遗言,大力继承和弘扬唐派艺术,他不但善演唐派剧目,而且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使唱腔圆润宽广、悦耳动听,他的拿手戏《大明惊雷》、《访帅出征》、《关羽》、《岳飞》等剧目得到了戏迷的青睐。

唐派唱腔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戏曲中的行当领域,除了唐喜成的代表剧目外,还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不仅可演帝王将相,像屈原、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文人墨客用唐派艺术演绎人物更具魅力,会收到更加良好的艺术效果。

图文内容搜集自网络,由河南移动戏曲编辑整理。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