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革命烈士杨世宁:“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龙岩革命烈士杨世宁:“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杨世宁烈士工作场所(复原)


在厦门老街大同路上,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名叫“土堆巷”。往小巷里走一二十米,一座被人称为“小红楼”的三层西式红砖建筑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由开国上将叶飞题词的“厦门总工会旧址”。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在这里成立,共产党员罗扬才、杨世宁分别当选为厦门总工会正、副委员长。

从此,厦门工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厦门总工会成功地领导了提高工人待遇的“二五加薪”斗争,举行反帝大示威总罢工,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在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3月21日,笔者怀着敬仰之情,来到“小红楼”追根溯源,了解发生在“土堆巷”波澜壮阔的厦门工运史。

这栋“小红楼”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是全国仅存的四处“工人运动原址”之一,也是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一层楼是主展厅,陈列《不灭的火炬——厦门工人运动历史展》,展示厦门工人运动的历史;罗扬才、杨世宁等工运领袖的生平革命事迹。二楼是当年召开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的大厅;三楼是罗扬才、杨世宁两位先烈当年的住所,布置如旧的居室里面两位英雄的全身雕像,栩栩如生。

通过参观,我记住了罗扬才、杨世宁等工运先驱的英名,“遇到”了厦门早期工运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的龙岩老乡杨世宁,无比敬仰杨世宁“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杨世宁烈士,是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松洋村人,1906年出生。1921年,杨世宁考入省立第九中学,1922年转入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考入厦门大学,后因闹“学潮”不得不离开厦门大学往上海求学。不久,追求革命的强烈愿望又促使他毅然南下,投奔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广州,进入中山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发起组织福建革命青年团。求学期间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民主运动,1924年与龙岩籍集美学生谢景德等人创办《到民间去》《新龙岩季刊》等刊物,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揭露反动军阀的罪行,1925年5月参加罗明、李觉民、罗扬才等人组织的“协进社”,积极从事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

1926年暑假期间在厦门加入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暑假结束返回广州时,受命联系北伐军,为迎接北伐军入闽做准备。是年12月初返回厦门创办《福建青年》(半月刊),为北伐军入闽大造革命舆论。同年圣诞节前夕,在深田内山下挖出被天主教“仁慈院”残害的13个儿童尸体,破获了一起帝国主义者残害中国儿童的案件。杨世宁与罗扬才等人组织“厦门反基督教大同盟”,向报端公诸现场照片,发动各界人民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

1927年1月,在推翻了北洋军阀在福建统治的大好形势下,闽西南各地党组织的代表在漳州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南特委,罗明任特委书记,杨世宁成为27位特委委员之一。同月,中共厦门市委成立,杨世宁任市委工运委员。随后,党领导的厦门总工会成立,中共厦门市委派罗扬才、杨世宁等5位党员作为市委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杨世宁在会上作了热情的演讲。会议通过了总工会章程,并推举罗扬才为总工会委员长,杨世宁为副委员长。从此,杨世宁的肩上挑起了厦门工人运动的领袖重担。在他们的领导下,至4月,厦门基层工会已增加到30多个,工会会员达2万余人。

厦门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恐惧。1927年4月初,中共闽南特委从一份台湾的日文报纸中得知国民党右派要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消息,立即通知所属各地党组织提高警惕。8日,中共厦门市委书记罗秋天召集18个工人支部书记开会研究对策,决定总工会转入秘密活动,开展隐蔽斗争;如果国民党右派封闭总工会,则举行水陆全体总罢工。会后,为了稳住厦门革命斗争的中心堡垒,组织全市各个赤色工会工作人员疏散撤离,保持总工会与基层工会的联系,杨世宁和罗扬才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坚守在总工会,一直工作到深夜,未及撤离。不料4月9日凌晨,驻厦门海军陆战队林国赓部接受国民党右派的指挥,宣布厦门全岛戒严,并派兵包围了厦门总工会会所,逮捕了罗扬才、杨世宁等,并查抄了总工会会所。

国民党右派背叛国民革命,逮捕工人运动领袖,激起了厦门工人阶级的极大愤慨。同日下午,中共厦门市委组织码头工会的三四百名工人和各基层工会的代表,冒雨到海军司令部请愿,要求释放罗扬才、杨世宁两位领袖,并派出代表要求谈判。阴险狡诈的林国赓派军法处长出面欺骗工人群众,答应进行谈判,哄走了前来的工人,随后便秘密捕杀了工人谈判代表。工人们不见敌人放回罗扬才、杨世宁,又不见了工人代表,知道上当受骗。第二天,店员工会等20多个团体又联名要求释放罗扬才、杨世宁,再次遭到厦门海军司令部的拒绝。同日,国民党右派占领了总工会,下令通缉其他领导人,并宣布禁止一切工人、学生的集会、罢工、游行,违者格杀勿论,同时派出军警四处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团体负责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密令林国赓就地处决罗扬才、杨世宁。但敌人慑于厦门革命群众和工人阶级的抗议,不敢轻易下手,遂于5月间将罗扬才、杨世宁等人秘密用海军舰船押送到福州。在监狱中,杨世宁深知自己的处境,但他并不后悔,历经酷刑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他对前来探狱的一位同乡同学表达了“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坚定信念,并托他捎出了一封家书。信中写道:“儿为国为民而死,死亦甘心!”1927年6月1日深夜,杨世宁在福州市郊鸡角弄英勇就义。(来源:闽西新闻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