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明五轮水车,他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终遭日伪毒手

建国初期,我国农民对浇地用的五轮水车并不陌生,但说起它的发明人未必能说得出来。原来,发明五轮水车的人正是是我的老乡,河北赵县人李献瑞。

李献瑞,是赵县南解疃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他从小在本村小学读书,心灵手巧,喜欢到木匠铺、铁匠炉旁看制造工具。

因发明五轮水车,他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终遭日伪毒手

民国九年(1920年)李献瑞二十四岁时,家里分了家。李献瑞分得土地八十余亩和其他一些财产,日子过得还不错。这时候,李献瑞开始无拘束地搞发明创造。

赵县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凿井灌田的历史悠久。但千百年来,由于文化落后科学愚味,提水工具极少改进。

据赵州志记载:“清咸丰十年,旱,民多穿井灌田,种棉者获厚利。”当时灌田,仍然依靠桔槔、辘轳,但当时之辘轳业已获得改进,即已经不同于院落中生活用水之单把辘轳,而改为双把,二人同时操作,为了增加汲水速度,加大辘轳绕绳木轴直径达二尺左右,同时,将盛水栲栳增加为两个,一上一下,交替循环,既利用空栲栳下坠重量,减轻力度,又避免了空栲栳往返,当时通称之“棂子辘轳”,二人操作必须动作规范,步调-一致,若操作娴熟,三人轮流,每日浇田达三亩左右。当时用辘轳浇地成为一种技术性较强之劳动,故至今仍然流传着“对把”、“不对把”之俗谚。

因发明五轮水车,他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终遭日伪毒手

民国九年大旱,穷人家二人轮换拧辘轳浇地,累得满头大汗,一天也不过浇一亩地,就是富户人家用两头骡子轮换拉木斗子水车,一天也顶多浇地三亩。当年因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农民收成无几,不得不背并离乡,逃荒谋生。

李献瑞目睹这灾年惨象,他决心发明一种轻便、省力、价廉的新式水车,为解决农田浇水,尽平生之力。为此,他专门跑了一趟天津,买了些有关机械部件和物理学的书籍资料,想发明新式水车。他曾在城市里见到一部压水机,只要一个人用一只手上下压动,水就吸上来了。这使他受到启发,便利用真空吸水的道理,通过认真思考,周密设计,后采用了压水机的铁筒,加粗压水机链条用的铁丝,将链条上的铁球改装成胶皮钱,将笨重的木斗水车大木轮改为铁牙轮。经过反复不断的实验,终于在民国三十一年(1932年) ,一台新式三轮筒子水车创造成功了。

因发明五轮水车,他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终遭日伪毒手

这种水车具有体积小,体重轻,运输方便,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如用两个牲口轮换拉套,每天可浇地六亩以上。发明新式水车,使他的家产耗费殆尽,他的八十余亩地,典当出七十五亩。

李献瑞发明三轮水车成功,轰动了附近村庄的群众。消息传到当时的县政府,即将离任和刚上任的县长张照琴、李达春,趁赵县农历四月二十八的庙会,在旧花市街东头南岗上,召开了现场观摩大会,而后责成赵县铁业社大量生产,号召全县人民采用这种新式水车,增加生产,发家致富。

因发明五轮水车,他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终遭日伪毒手

三轮水车投入大量生产后,李献瑞并不满足。他边从事生产,边外出参观学习,经过七年苦心揣摩,将三轮水车改制成五轮水车。到民国三十年七月,又将水车用的木架改成凹型铁架,把木流水盘改为铁流水盘,使新型五轮水车使用方便,样式新颖,浇地效益又有显著提高。这样一来,新五轮水车名震四方,附近各县纷纷订货,赵县铁业社、石家庄铁工厂等为其加工。由于当时发明者享有专利,不到二年,李献瑞发了财,他不仅赎回了典当的七十五亩地,又拆掉旧平房,盖起了新楼房,并买了大立钳、大摇钻等新式机具,在家里办起了水车制造工厂。从此,家大业大富起来,名扬整个赵县周围县。

因发明五轮水车,他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终遭日伪毒手

1943年, 驻扎赵县城的日伪特务,以李献瑞私通共产党和为八路军,修造枪炮为名,抄了他的家,把工厂里的主钳、摇钻、铅板等机具材料抢劫一空,当场将李献瑞及其儿子李保书打得死去活来,而后将他爷俩抓到赵县日寇红部。由于事态恶化,不久将他爷俩押解到宁晋县日寇红部,候审处理。事后,李献瑞的门婿高广玉、李云泽多方活动,折卖楼房,去掉大部分土地,才将李献瑞父子保释出狱。李献瑞回家后,情绪消沉,思想彷徨,身陷迷途,自谓看破红尘,加入了反动的一贯道,想借此保佑自己。

因发明五轮水车,他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终遭日伪毒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教育帮助下,李献瑞思想有了转变,经过反省向政府交代了错误,悔过自新。于是又重整旗鼓,继续研制提水工具的改革,他奔走石家庄、隆尧等工厂参观学习,先后进行深井及无井水车、风力水车、水泵、纺织机的研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李献瑞一生从事提水工具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