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祕籍大分享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一、魚的選擇

海鰻為首選,此魚少刺多肉,潔白細嫩,吃水量大,味道鮮美,是烹製魚丸的理想原料。 其次可用鯊魚、鱸魚、鱖魚(桂花魚)、石斑魚、青衣、鯰魚、鯪魚、鯇魚、鰱魚、(魚甘)魚、鯽魚、帶魚、墨魚、魷魚、(魚章)魚等。

1.不宜用活魚與凍魚。

如用即宰活魚即制魚丸,則會產生魚肉不易吃水,難以上勁的現象。因為剛宰殺魚,肌肉僵直,肌纖維硬化之故。不宜用冷藏魚,因魚體經凍結後,有冰晶會使肌肉組織受到損傷,魚體變幹縮,在制魚膠時,難以吸水,很難打上勁,不易起膠。

2.只取“魚青”,不要魚紅肉。

魚體中不是全部的魚肉都可採用,一般只取魚背部位的肉。而且刮肉時,只刮取白色部分的魚肉,不要取魚的細骨和近魚皮的紅肉。因含肌紅蛋白的魚肉,會影響魚丸的色澤。

二、魚的處理

1.魚肉不宜漂洗。

魚不宜放在清水中漂洗。經過漂洗的魚,會變得比較僵硬,不易斬制,也不利於吃水,攪拌時難以起膠。

2.魚肉要斬細。

將魚肉顆粒斬得越細膩,與水、味料結合就越好,魚膠的吃水量也越全面,烹製出來的魚丸也就越嫩滑了。 可採用絞肉機先絞後再斬。

三、魚膠加鹽上勁

所謂“上勁”,廚業將魚膠加鹽充分攪拌後,黏稠度愈來愈大,吃進去的水也愈來愈多,稱為上勁。鹽,是一種電解質,加鹽後能將水分吸收。鹽在外力作用下,和水、魚肉蛋白質充分結合而形成黏性的溶膠,使空氣進入溶膠,而致魚丸鬆軟細嫩。

四、魚丸中要加入澱粉

魚膠攪拌時,除了加鹽、水、蛋清、味粉等調料外,還需加入適量澱粉(薯粉或生粉)。因澱粉在魚茸、水、鹽、味之間起著乳膠劑的作用,經糊化後變成具有一定黏稠性的膠體,從而增加魚膠的黏稠。

五、魚膠可以加入蛋清

在製作魚丸時,可以加入適量蛋清,因為蛋清具有膠凝性、膨脹性,色白滑嫩。 魚膠加入蛋清攪拌後,會和不同的原料黏結起來,烹製出來的魚丸更加滑嫩細膩、色白如雪、易於漂浮、富有彈性。

六、攪拌時要順著一個方向

攪拌,是烹製魚丸的最重要步驟,魚丸成功與失敗,就在於攪拌技術如何。 順著一個方面攪拌,可把魚肉纖維組織內蛋白質分子逐漸地相互結合在一起,並且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起來,從而形成了比較緊密的結構形式;再進一步順向地不斷攪拌,就會越攪越緊,勁力也就越來越增大。 如果採用順、逆並舉的手法攪拌,那麼已經順向排列起來的蛋白質分子,就會隨著逆

向攪動而被打散,造成魚膠黏性不足。

攪拌時要注意3點:

1.加鹽攪拌時,速度應由慢到快,用力由輕到重,讓魚茸逐步上勁。隨著鹽量的增加,魚膠的黏稠度也跟著增加。

2.攪拌魚茸,開始摻水時,應慢而少,再分次加入,逐步增加。加水量按實際操作時靈活掌握。

3.魚茸攪拌過程中,摻水、入味、加鹽是有順序的,應先加入水、粉、味調成漿,然後加鹽。按此規律,是烹製魚丸成功的秘訣。

東江魚丸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東江,乃河流之名,是珠江支流,其源東出尋烏水,西自九曲河,南流至東莞石龍以下,出虎門入海,因在粵東,故稱東江。東江一帶,包括惠州市、梅縣、興寧、大埔、惠陽等縣市,客家人最集中,此範圍的客家菜,也稱為東江菜。

用料:

魚青5 kg,清水2.1 kg,生油500 g,味粉50 g,幼鹽75 g。

製法:

①將魚青輕輕地用水抹去血汙,入攪拌機拌成膠,然後放在機盆中,逐次加入水,朝著一個方向攪拌,再加入幼鹽、味粉攪拌至起膠時,逐入生油攪勻,再撻拌起膠。

②將魚膠漿邊捏邊擠成一個個魚丸放入大半鍋水中,用中火煮至微沸,待魚丸全部浮起時,便可撈起,即成東江魚丸。

炮製東江魚丸的秘訣

①東江魚丸的特點,夠爽口,富有彈性。因此,不用加入生粉和蛋白,只需增加適量的清水。

②攪拌時,要注意必須順著同一方向,先慢後快,切忌倒順不一,快慢不勻。如小量的手工製作,記住:要先攪拌,後撻拌。

③由於東江魚丸不加生粉、蛋白,所以身輕,入水即浮。待魚丸煮熟時應即撈起,如果煮得時間過久,魚丸會老化空心,失去原味。

魚青:即在魚脊肉上刮取白色部分的魚肉,不要取魚的細骨和近魚皮的紅肉。

潮州魚丸

潮州魚丸乃潮州菜,以色澤雪白、幼滑而爽口、鮮脆、味美而著名,深得食者稱讚。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用料

海鰻魚肉5 kg,雞蛋白20個,清水900 g,幼鹽80 g,味粉50 g。

製法:

①將海鰻魚肉用刀刮取魚青(不要近魚皮的紅肉滲入),然後,放在清水盆內,用手輕輕洗去血腥。

②把魚肉用絞拌機絞茸後,再用木棍捶成泥,放在大盆內加入幼鹽30 g、味粉拌勻;另在清水中放入幼鹽50 g調成鹽水。

③將鹽水分4~5次加入,逐次攪拌至起膠,然後逐個入蛋白拌勻成一體,最後猛力撻拌起黏性,放在水裡能浮起來,即成魚膠。

④把魚漿用手擠成魚丸排落在竹盤上(每粒約12.5 g),入蒸籠蒸約5~6分鐘取出便成。

烹製潮州魚丸經驗之談

①如不用機制,用手工攪拌時必須順著同一方向,先慢後快,切忌倒順不一,快慢不勻;要先攪拌,後撻拌至起膠。

②潮州魚丸是蒸熟的,這種做法,夠爽口,又嫩滑,又保持魚丸的原味;亦可將擠成魚丸入沸水中煮浮起,但效果稍遜,不夠爽。

③魚丸的湯底,可用上湯、冬菜、蔥花、雞精、味粉、幼鹽、胡椒粉、麻油。或用大地魚(烘略焦)加豬骨熬成湯,生菜絲放在大湯窩裡,把煮熟魚丸湯調味放入即可。

各種肉丸製作秘笈(二)

福州魚丸(包心魚丸)

福州魚丸”,是福建著名小吃,具有民間風味,已流行到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地。它具有質白、嫩滑、富有彈性、肉餡鮮美、微甜爽滑等特點,而且漂浮湯中,尤如天上星星,又有“七星魚丸”之稱。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用料:

海鰻魚淨肉5 kg,淨墨魚1.5 kg,澱粉1.4 kg,清水3 kg,幼鹽125 g ,味粉50 g,肉餡適量。

肉餡:

將豬瘦肉3 kg,五花腩(去皮)150 g,一起斬碎後絞成肉碎;加老抽150 g,生抽王450 g,白糖50 g,雞精25 g,味粉15 g,清水100 g拌勻成餡;再將肉餡捏成一粒粒擺在盤中,放進雪櫃(上層)冷凍2小時凝固待用。

製法:

①將鰻魚剖開去骨洗淨,用刀刮出魚肉,然後用絞肉機反覆攪兩次成魚肉糜;清水加鹽泡成鹽水。

②把魚肉糜倒入大盆中,開機先攪拌至起膠時,再加澱粉、味粉攪拌;然後分2~3次逐加入鹽水攪拌,成為黏稠狀魚肉泥。 如制小量的,可用手先攪拌,後撻拌起膠,邊加入鹽水,邊加入澱粉用力攪拌成魚漿。

③用左手將魚肉泥從拇指與食指之間擠出,右手隨即把粒餡塞入魚肉泥內,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一捏,使餡粒入魚丸裹,右手再以湯匙蘸水後把左手擠出的魚丸接住放入鍋水中。

④魚丸包好後,放入清水鍋中,用中小火煮至全部浮起,撈起放在竹笪晾冷待用,便成。

炮製福州魚丸3點說明

1.魚肉應選海鰻魚、石斑、鱸魚、青衣、鯊魚、墨魚(去頭部)、帶魚等鮮魚,因其肉質較細膩而有勁。

2.魚肉糜,試撻拌夠勁否?可將魚肉泥捏少許放入水中不溶化,又不下沉為好。

3.澱粉,首選為番薯粉,其次為粟米粉、薯粉、豆粉(生粉)。

鯪魚丸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用料:

去頭帶皮鯪魚肉約1.3 kg,幼鹽10 g,味粉7.5 g,雞蛋白1個,胡椒粉5 g,清水150 g,生粉25 g,生油25 g。

製法:

①鯪魚放在砧板上,把手按著魚尾部位,用刀把魚青肉刮出,見到紅色魚肉即止(約出魚青肉500 g);生粉、水、油調勻。

②將魚青肉用清水輕輕洗去血漬、抹乾,然後放入攪拌機或用刀剁成茸,盛入盆中,加入水、生粉、味粉、胡椒粉攪拌有膠時,續入鹽攪拌,再入油按順時針方向拌撻至起膠,最後下蛋白拌勻,放入雪櫃0 ℃~1 ℃冷藏3小時待用。

③蒸盤抹一層油,將鯪魚膠用手邊捏邊擠成一粒粒形如“湯丸”般大的魚丸,放在蒸盤上蒸熟,或下鍋用水以中火煮浸至僅熟即成。

如加入髮菜、蝦乾茸、果皮茸攪勻,做成的鯪魚丸即稱髮菜魚丸。

附:鯪魚膠做法

用料:

淨鯪魚膠500 g,幼鹽6 g,味粉5 g,生粉15 g,胡椒粉1.5 g,陳皮1/4個,清水100 g,生油25 g,麻油少許。

製法:

將鯪魚膠加入清水、生粉、味粉、胡椒粉、陳皮茸拌勻,撻拌至膨大時,續入幼鹽,拌撻起膠,最後入生油、麻油拌勻,並順手勢再拌撻成膠便成。當加入水、粉、油時,原來已拌撻成的魚膠會稍散,應續拌勻,再撻成膠。加油目的,是促進魚丸爽滑。

墨魚丸

墨魚丸”原為潮州小吃,其製作精巧,風味獨特,可以說爽、滑、脆齊全,為海鮮中的珍品,深受食家歡迎,已傳遍廣東、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區。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用料:

淨墨魚肉1.5 kg,馬蹄肉400 g,肥膘肉500 g,生粉150 g,幼鹽22.5 g,鹽15 g,味粉15g,清水250 g。

製法:

①將鮮墨魚用刀開肚去骨,撕去背外花膜,放入鹽水中(水500 g加鹽5 g)浸約30分鐘,撈起切粗條,抹乾,入攪碎機攪成茸;馬蹄肉、肥膘肉切細細粒。

②再將墨魚茸攪爛,加入清水、味粉、生粉,順著同一方向攪拌至起膠,續入幼鹽又攪拌,最後加入馬蹄肉粒、肥膘粒撻拌至再起膠。

③然後邊捏邊擠成一粒粒丸子,放在抹油的盤中入籠蒸或入清水鍋煮至浮起即成。

炮製墨魚丸的秘訣

1.應順著同一方向攪拌,一氣呵成,要將墨魚膠用手大力撻至有黏勁,這是成功的秘訣;水儘量少入,控制水分量對墨魚丸能否爽口很關鍵。

2.加入肥膘肉粒,因它含有一定的纖維質拉力好,與墨魚茸混合攪拌,能增加魚茸的黏稠性;經加熱後墨魚丸色澤更加潔白,煮時也易於漂浮起來。

3.墨魚丸,可以不加馬蹄肉粒;加了馬蹄肉易熟(因有無形的空間),並會增加墨魚丸的爽脆度。

4.為了方便省時間,可先將墨魚入攪肉機攪碎後再斬爛。

5.魚丸製法與墨魚丸相同。

各種肉丸製作秘笈(三)

豬肉丸製法

用料:

豬瘦肉5 kg,去皮腩肉1.5 kg,魚肉膠1 kg,幼鹽90 g,味粉50 g,生粉250 g,清水750 g。

製法:

①將瘦肉、腩肉剁爛成膠,加清水500 g,生粉先攪拌至起膠,然後加入魚膠、幼鹽、味粉和清水250 g攪勻,再撻拌至起膠。

②隨後用手邊捏邊擠一粒粒(每粒約12.5 g)肉丸,放在掃油的蒸籠裡,用中火蒸熟,或放入清水鍋裡煮至浮起即好。

雞肉丸製法

用料:

鮮雞脯肉1.5 kg,去皮腩肉600 g,魚肉膠500 g,幼鹽25 g,雞精15 g,味粉10 g,生粉100 g,清水250 g。

製法:

將雞肉、腩肉剁爛成膠,加入魚膠、生粉、清水攪拌起膠,續入幼鹽、雞精、味粉,再攪勻,撻拌至起膠,然後擠成丸子,蒸或煮熟即成。

製作豬肉丸、雞肉丸的4點說明:

1.大量製造可用絞肉機和攪拌盆,少量製造製法程序:剁爛—攪勻—撻拌至起膠。

2.在製作豬肉丸、雞肉丸時,加入半肥瘦腩肉;肉丸有適量豬油,會使形體光滑細嫩,口感爽滑。

3.加入魚肉膠,這是因為豬瘦肉、雞脯肉的肌肉纖維比較粗老,魚肉纖維細小質嫩;兩種相結合,會使肉丸的聚合力增加,熟後更加凝固,而且味道也鮮美。

4.先加清水、生粉攪拌至起膠,後入鹽水撻拌至起膠。因為原料經鹽攪拌,其黏稠度會大大增加;如先加鹽攪拌上勁了,再加清水、生粉撻拌,難以凝聚。

臺灣貢丸

用料:

豬瘦肉5 kg,豬肥肉1 kg,香菇碎300 g,淺色醬油500 g,幼鹽150 g,白糖100 g,味精50 g,雞粉50 g,胡椒粉10 g,幹番薯粉500 g,食用小蘇打粉15 g,清水1 kg。

製法:

①將瘦肉和肥肉絞成細米粒形狀,放在大盆內,加入小蘇打粉、淺色醬油(生抽)、幼鹽、白糖、味精、雞粉攪拌至起膠。

②再用清水將幹薯粉調勻,倒入盆內再攪勻,加入溼菇碎,撻至起膠,用瓷盆或膠盆盛著,加蓋或用保鮮紙封嚴密,放入雪櫃3℃~1℃中冷藏8~12小時。

③然後擠成一粒粒丸子(每個約15 g),放在掃了油的蒸籠裡,整齊排列,用旺火加熱,蒸約10分鐘至熟便成。

肉丸

用料:

瘦肉5 kg,魚膠1 kg,幼鹽40 g,味精25 g,雞粉25 g,雞蛋液10只,白糖25 g,清水900 g,幹生粉500 g。

製法:

①先將瘦肉剁成粒形狀,放在盆內,放入幼鹽、白糖、味精、雞粉攪撻至起膠,續入魚膠混合攪拌成一體。

②再加入雞蛋液、清水、幹生粉攪勻,再撻至起膠,然後擠成丸子(每個約15 g),放在掃了油的蒸籠裡蒸熟即成。

牛肉丸製法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用料:

鮮黃牛腿肉5 kg,番薯粉500 g,幼鹽75 g,胡椒粉25 g,味粉75 g,白糖25 g,清水1kg,食用鹼水50 g,花生油100 g。

製法:

①將牛肉的筋絡全部剔盡,切成粗條,洗去血水瀝乾,放在砧板上用硬木槌捶打牛肉,邊捶邊翻拌,至略起膠;清水開番薯粉待用。

②再用刀斬剁(使其幼筋斷)一會,然後放入大盆內,加入幼鹽、味粉、白糖、胡椒粉一起拌勻,再分數次放進水薯粉和花生油,撻拌至起膠,如膏狀為止。

③把牛肉漿抓在手裡(如制魚丸似)擠成丸子,用湯匙舀出,放在熱水鍋內,以慢火浸煮,不時用鐵鏟推動,待丸子全部浮在水面即成。

爽口牛肉丸

用料:

去筋牛腿肉5 kg,生粉900 g,幼鹽125 g,白糖50 g,食粉40 g,陳皮末10 g,味粉50 g,胡椒粉30 g,清水1.5 kg,花生油100 g。

製法:

①將牛肉切粗條,洗去血水瀝乾,入絞肉機絞兩次,加入鹽、糖、味粉、陳皮末、胡椒粉拌勻,然後撻拌至起膠。

②再把清水、生粉、食粉、油調勻,逐入牛肉膠中再撻拌起膠,裝入盆內,用保鮮紙封密,放入雪櫃0 ℃~1 ℃中冷藏一夜(最少6小時)可用。 冷藏,讓冷空氣吸去牛肉內部水分,使其變得爽彈。

③用左手把牛肉漿從拇指和食指彎曲中間擠出丸子來,右手拿匙羹將丸子放在掃了油的蒸籠裡蒸熟便成。

各種肉丸製作秘笈(四)

第一種

用料:

鮮蝦肉(已去殼)2.5 kg,肥肉250 g,雞蛋白5個,生粉100 g,幼鹽25 g,胡椒粉15 g,味粉25 g,麻油50 g及鹽100g。

製法:

①將肥肉切成細細粒,放入雪櫃冷藏約3小時,讓其凍硬待用。

②鮮蝦仁抽去腸,用清水洗淨,然後將蝦放進大盆中,用手慢慢不斷地搓揉(不可大力)搓5~6分鐘,然後再洗淨。

③再將蝦肉用鹽擦洗2~3次,放入水中沖洗2~3次,再用潔淨的毛巾吸乾水分,放進攪碎機用中間格攪碎。入攪碎機攪碎時,一定要用中格,攪碎一次即可;切記勿用小格或細格,切忌將蝦肉剁爛,否則不爽易變黴。

④將攪碎的蝦肉放乾淨大盆裡,加入幼鹽、生粉、胡椒粉、味粉(或少許水),用力順序撻拌約10分鐘,再入蛋白拌勻,直撻拌至成膠狀。

⑤然後加入肥肉粒再拌勻,放入雪櫃內冷藏3小時可用。(不要放入急凍格里冷藏)

第二種

用料:

鮮蝦肉(已去殼))2.5 kg,肥肉250 g,雞蛋白5個,生粉150 g,幼鹽25 g,薑汁50 g,味精25 g,生油50 g及食粉7.5 g,鹽50 g。

製法:

①肥肉切細粒,雪櫃藏待用;鮮蝦仁去腸,洗淨,放進大盆中加清水過面,入食粉撈勻浸1小時。

②然後將蝦肉用鹽擦洗3次,放入水中沖洗3次,用潔淨的毛巾吸乾水分,放進攪碎機用中間格攪碎。

③將蝦肉放入大盆中,加入蛋白拌勻,撻拌至起膠,然後加入調味品續拌,最後加入肥肉粒、生抽拌勻,放入雪櫃待用。

蝦丸製法

各種魚丸、肉丸、蝦丸的做法與秘籍大分享

用料:

新鮮蝦仁1.5 kg,幼鹽16.5 g,生粉5 g,肥豬肉150 g,雞蛋白2個,味粉少許。

製法:

①蝦仁用鹽(50 g)搓揉,洗淨,用白毛巾吸乾水分;肥肉切細粒,入雪櫃凍硬待用。

②用刀把蝦仁剁爛,再用刀背打拍至起膠,放在大盆中,加入幼鹽拌勻,邊攪邊拌,然後加入蛋白、味粉撻拌至起膠,最後加入肥肉粒攪勻成蝦膠。

③起油鍋,待油五六成熱時,熄火,把蝦膠擠成一粒粒丸子入鍋,全部完成後,以中火炸浸至浮起,稍為翻動,讓蝦丸全面金黃色即成。亦可將擠成的蝦丸放掃油的盤上,放蒸籠中蒸熟。

爽口蝦丸

“爽口蝦丸”,是在蝦膠中加入食粉(又稱小蘇打),以收斂蝦肉水分和增加凝性,使蝦丸質地滑嫩,非常爽口。

用料:

鮮蝦仁1.5 kg,幼鹽16.5 g,生粉15 g,味粉15 g,魚膠300 g,食粉7.5 g,生油25 g,胡椒粉5 g,清水少許。

製法:

①將蝦仁洗淨,抹乾,剁爛,然後加入魚膠、生粉、食粉、水攪拌,再加幼鹽、味粉、胡椒粉撻拌,最後加入油邊攪邊撻至起膠。

②把蝦膠用手邊捏邊擠成一粒粒丸子,放在掃油盤上蒸熟,或放入鍋中炸或煮至稍為硬身,浮起即成。

蛇丸製法

用料:

淨蛇肉500 g,蝦膠500 g,幼鹽8 g,生粉15 g,味粉5 g,胡椒粉5 g,雞蛋白1個,薑汁少許。

製法:

將蛇肉剁爛,加入蝦膠、幼鹽、生粉、味粉、胡椒粉、薑汁、蛋白拌勻,再邊攪邊撻至起膠,然後擠成丸子,入六成熱油中炸至金黃色便成。

總結:

製作蝦膠的過程中,一要用新鮮蝦;二須吸去蝦肉剩餘水分;三撻拌力度、方向要正確,才能使蝦膠爽脆。

①蝦仁不論用食粉浸,還是用鹽擦洗,都是為吸收蝦肉部分水分,使其變得結實,有彈性。

②“撻”是做蝦膠的重要步驟。雖然烹製食物高度機械化,但製作蝦膠時,最多是在斬、切碎方面以攪碎機代替;而撻的功夫絕不可以用機器。因為用手撻可以控制力度,而非機械式攪拌。

③撻拌時,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不可順逆兼施,時左時右。要以撻為主、拌為輔,不然蝦膠會不滑不爽。

④酒樓、飯店,加入肥肉粒,或馬蹄肉粒,是為了使蝦膠更加爽滑,也是為了降低成本。有的蝦仁與肥肉比例是10∶3,但食客多吃不出有肥肉。香港高級酒樓多數不加肥肉粒。

⑤蝦膠製成後,放入雪櫃內(但勿在冰格內),讓冷空氣吸乾蝦肉內的剩餘水分;蝦膠經過冷凍處理後再使用,烹製出來的菜餚才會更加爽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