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liu

民國時期有一位斜槓青年,他集眾多標籤於一身:

世家子弟、文學青年、崑曲骨灰粉、興趣達人、開明教育家、國民岳父……

他很有背景。

他的祖父張樹聲是李鴻章的左膀右臂,歷任兩廣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他就是張武齡,字冀牗,合肥張氏的嫡傳孫,一出生就坐擁良田萬畝,可稱真豪貴。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20年代,張武齡在壽寧弄8號

1906年,他迎娶揚州大家閨秀陸英,單嫁妝就排滿了十條街,可謂盛極一時。婚後二人育有四女五子(陸英早逝,張續娶又添一子)。

四女分別為: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每位都不一般。

大姐張元和:著名崑曲度曲家,與同為崑曲名家的顧傳玠喜結姻緣;辦曲社,教授弟子,致力於推廣崑曲,80高齡還客串了電影《喜福會》。

二姐張允和: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雜誌主編,嫁給了“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三妹張兆和:女作家,畢業於中國公學大學部外語系,著有短篇小說集《湖畔》《從文家書》等,丈夫是著名文學家沈從文。

四妹張充和:書法、崑曲、詩詞大家。章士釗將她譽為才女蔡文姬,戲劇家焦菊隱稱她是當代李清照;書法師承沈尹默,且擅丹青;後嫁給漢學家傅漢思。

與權勢顯赫、呼風喚雨的“宋氏三姐妹”有所區別,“張氏四姐妹”斯文如水,蕙質蘭心,在文化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秦瘦鷗曾這樣評價張家的四個女兒:“張氏四蘭,名聞蘭苑。”

葉聖陶亦曾感嘆:“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而這一切,自然與張氏夫婦的教育密不可分。

張冀牗不像當時的紈絝子弟那樣抽大煙、納妾狎妓、喝酒賭牌。

所愛者二:書、崑曲。

所交者亦是蔡元培、蔣夢麟、陶行知等教育名流。

這位“非典型”老爸都有哪些教子之道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1兩次遷居,“學區房”這樣選

像張家這樣的“非典型”家族,像張老這樣“不走尋常路”的人物,如果當時也有微信群,我想他們家所處的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房地產中介群

房地產商1:張先生,又有一棟房子要轉手,位置頂呱呱,四周都是大商場、歌舞廳,四位小姐、六位公子可以隨便消遣啦!

房屋中介1:張先生,這套房子要不要考慮下?鏈接:XX樓盤,豪華府邸,聚財西山!

房屋中介2:張先生,聽說您要辦學校?我錘爆這塊地!XX地圖位置:風水寶地!

學區房強迫症張冀牗:敬悉!暫無遷居之意!各位如有學區房需要,本人倒是可以提供信息!樂益女中附近學區房看漲!

辛亥革命後,張武齡怕孩子沾染陋習,舉家離開閉塞的合肥,遷往上海,以開闊孩子眼界。

不久,又攜家遷居天堂蘇州,居於九如巷。

九如出自《詩經》: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

從此“合肥四姐妹”又多了一個標籤:“九如巷四姐妹”。

遷居自然有各種原因,但教育後代是首要考慮。

在優美的環境裡,學習成為樂事。

新家園“有水閣涼亭,有假山,有花草,有果樹,粉牆黛瓦,幽美雅靜,此景只應天上有”,深受孩子們喜愛。

“每天我們只要離開了書房,這裡就不再恬靜。我們有時文文雅雅地學王羲之‘臨池洗硯’,更多的時候是瘋瘋顛癲爬山、玩水。”

張家孩子每天唸書、唱戲、玩耍,滋養了樂觀健康的人格。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四姐妹與父親

古有孟母三遷,張父兩遷自不為過。

無獨有偶——

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也曾為讓孩子安心成長,特意在郊區購宅,門前有溪流,後面有菜地,四處都是供孩子撒野的場所。

他們擇地,相比外面的學區房,更加看重家中環境。孩子有足夠的空間盡情玩耍,也有安靜的書房可以恣意讀書。


2張家人多愛書,看保姆就知道

張家保姆群:

保姆1:“牗”,哪位認得這個字啊?二小姐昨天教了,我給忘啦!

朱奶媽:“張冀牗”就是咱們家老爺的名諱!

保姆3:

“諱”怎麼讀?

萬奶媽:四聲。

朱奶媽:還是萬大姐厲害!

萬奶媽:妹子,你去看了三小姐?可好?

朱奶媽:三小姐和三姑爺尚好!順便瀏覽了小姐的書架,看過巴金等輩所作,不過如此。

萬是張元和的奶媽;朱是張兆和的奶媽。

張冀牗與陸英夫婦極知環境的重要。

陸英為了形成書香家風,又擔心保姆們有不好的習慣影響孩子,便發動保姆認字讀書。陸英母女甚至親自教她們。

保姆們在九宮格紙上練大字,在煤油燈下讀小說,梳頭時以互認生字為樂……

多年以後,朱奶媽去看望張兆和、沈從文夫婦,把書房裡所有巴金、矛盾的作品讀完後,評論道:“不過如此。”

這不禁讓人想起鄭玄家婢女皆讀《詩》,二者彷彿也。

張武齡本人更嗜書如命,在他的帶動下,四個女兒也個個都愛看書。

不信你看——

張家不務正業群:

張元和:誰有好書推薦?

張允和:爸爸的書房已被翻爛……

張兆和:媽媽的書房也已翻爛……

張充和:庫房馬上翻爛……

張冀牗:我已經@了書店老闆,明日送新書來家。

張元和:續命成功,鼓掌!

張允和:續命成功,鼓掌!

張兆和:續命成功,鼓掌!

張充和:續命成功,鼓掌!

張冀牗:……

張武齡與書店老闆極熟。後來凡有新書,書店都直接送到張家。

張家一樓有四個大書房,父親一間,母親一間,孩子們共用兩間;二樓則是藏書的庫房,古籍以千計,亦有五四新作。孩子們可以自由出入父母書房,暢遊書海。

張允和小時候做過實驗,與父親同看一本書,一頁沒完,父親卻要翻頁了。遂感嘆:“我是一目十行,爸爸是一目十二行。”

飽讀詩書的父母,充滿書香的環境,對子女的影響無法估量。

既是榜樣,又是引領。

如此浸養出來的孩子,難怪四女如蘭,六子棟樑。

3尊重自由,勇敢承擔

小報記者:張先生,令嬡下嫁戲子,請問您怎麼看?

張冀牗: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國民岳父群:

顧傳玠:跪謝岳父大人!讓我“賞心樂事”九如巷!

周有光:我很窮,怕不能給您女兒幸福。

沈從文:跪謝岳父大人,讓鄉下人喝到了甜酒!

傅漢思:謝謝岳父大人,讓我品嚐中國文化中最精緻的部分!

張冀牗:雨我無瓜!


張武齡對子女一視同仁,並且極尊重兒女意願,尤其對四個女兒的婚姻。

他反對門第觀念,主張兒女婚姻自由,想清楚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只要合適20歲也可下嫁,不合適35歲也不高攀。

大女兒元和與崑曲名角顧傳玠締結姻緣,一個名門閨秀,一個伶人,驚世駭俗,小報甚至大炒《張元和下嫁顧傳玠》的花邊新聞。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張元和與顧傳玠

張武齡淡然對待:“兒女的事情,自有他們主張,與我無干。”

此態度有兩層意思:給予充分自由;既然自己選擇,便須承受後果。

四女所嫁的人,當時的門第都無法與張家並提。

張允和嫁周有光,後來成為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當時周有光曾給允和寫信:“我很窮,怕不能給您幸福。”

張允和則回了十頁信紙表達:“幸福不是你給我的,是要我們倆一起去創造的!”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張允和與周有光

張兆和嫁給了文學家、“鄉下人”沈從文,留下那篇著名的電報: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張兆和與沈從文

張充和以才女之名,讓詩人卞之琳一見傾心;可直到35歲,遇到美籍德國人傅漢思她才走進婚姻。

傅漢思曾在北大教授拉丁文、德文和西洋文學,後來成為著名漢學家。他曾說過妻子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緻的部分。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張充和與傅漢思

後來,四姐妹隨著時代沉浮,愛情、婚姻、生活經歷各種坎坷,但既然選定,都能坦然面對。

猜想,這與父親當時對她們的“放手”和支持緊密相關。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四姐妹晚年

4

最根本,獨立之精神

給張校長捐款未遂群:

姑蘇商會張老闆:張校長,聽說貴校在翻修校舍,鄙人願意捐款十萬元資助。

商貿公司李老闆:張校長,聽說貴校免除貧寒子弟學雜費之事,深感震動。鄙人願意長期出資,以資助學生。當然,能設立一個我李某人的獎學金那就最好不過了!在下丹心可鑑哦!

蠢蠢百貨陳老闆:張校長,鄙人別無所求,就想捐款給貴校!

樂益女中校長張冀牗:敬謝各位!敬謝不敏!

陸英最初購置九如巷幾十畝地,準備辦學及發展紡織事業,未及而逝。

1921年,張冀牗在此創辦“樂益女中”,四姐妹自然入讀。

這是全國第一個女生敢剪短髮的學校,教授國學、英文、數學、外國文學等。同時也有文藝創作和表演,如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英文的《一磅肉》等。

葉聖陶、侯紹裘、匡亞明、張聞天等多位名人先後在此任教。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樂益女中師生


有不少人主動要給學校捐款,但張冀牗態度堅決: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不接受任何資助。只有獨立,才能堅持純粹辦學。為此他傾盡家產。

有人說他是傻子,他卻不以為然,並且還分出一定名額讓貧家女兒免費上學。

張家廚師之女幾乎每年都去張家感謝。因為她考上了女中,後又考上體育系,從此改變了家族命運。

五公子張寰和曾經說:

“我們張家,外人更多地知道祖上當了大官,後來父親辦了學校,四個姐姐都很有才,都嫁給特別有才的名家,有崑曲名家顧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家沈從文、漢學家傅漢思,我的幾個哥哥和弟弟也都很有才,我很佩服他們。

還有爸爸、大大(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開明,但是他們去世得都很早,生活上都不注重享受,很是辛苦。我們這一代主要還是依靠我們自己,但是我們一家很團結,無論是抗戰時還是解放時,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

獨立,是張冀牗的教育綱領。

5“非典型”老爸的“典型”格局

張家貓狗同籠群:

張冀牗:現在報數!

張元和:元!

張允和:允!

張兆和:兆!

張充和:充!

張冀牗:四雙腿齊了。

張宗和:宗!

張寅和:寅!

張定和:定!

張宇和:宇!

張寰和:寰!

張寧和:寧!

張冀牗:六個寶蓋頭齊了。


張武齡給孩子取名,女兒們沒有花草煙柳的脂粉嫵媚,而是都有修長的兩條腿,是希望她們邁開腿走向世界。

兒子們也沒有金銀珠玉的世俗土氣,而是都有寶蓋頭,是希望他們留在家裡,振興家業。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對於不良習慣,張武齡處理起來也是非常有智慧。看看孩子們又是怎麼吐槽她們老父親的:

張家不務正業群:

張元和:妹妹們,準備上妝。《牡丹亭》要開演啦!

張允和:我還是春香?

張充和:我還是柳夢梅?

張兆和:當年咱們怎麼想的?愣是被老張同學從擲骰子拐到了崑曲上!

張冀牗:小三毛你在說什麼?

張兆和:……默默退下!

為啥會說孩子們被父親從骰子“拐”到崑曲上了呢?

原來是某年除夕,孩子們和工人丟骰子、玩骨牌,每盤下注幾分錢,恰被張武齡撞見了。

他對賭博深惡痛絕,即使偶然小戲也不行。

他馬上和子女們談條件:不玩骨牌,就可以跟名家學崑曲,還可以上臺表演。

新鮮事物立刻引來興趣。自那以後,四姐妹每週都在書房學唱,與崑曲結下不解之緣,且皆有建樹。

四個女兒,個個有才嫁得好,他才是值得學習的國民岳父

80歲的元和在練習崑曲

元和成為崑曲度曲家,允和與俞平伯等人成立崑曲研習社,充和先後在耶魯等多所大學教授崑曲,為崑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

名字和習慣,都會跟隨人一生。張武齡這個“非典型”老爸,用自己溫柔敦厚的“典型”格局,為孩子的生命打亮了底色。

書香的浸染、自由獨立的成長環境、適時的興趣引導……他用言傳身教告訴我們:

所謂名門望族,“名”在品格,望在“教養”。

參考書目:

《張家舊事》

《曲終人不散》

《最後的閨秀》

《流動的斯文——合肥張家記事》

川媽說說

這幾天,二寶晚上睡不好,白天睡得少,幾乎要掛在我身上,可把我熬的夠嗆。現在寫這些字,頭都有些懵,二胎媽媽真的不好當。

更大的挑戰是,原來的育兒經驗很多都是面向兒子的,現在養個閨女,真的要不一樣。相比男孩,女孩更敏感、更感性,也更愛哭。需要更加溫柔、細心的對待,給她安全感、幫助她變得更堅韌。但相比男孩,她們也更善於溝通、更體貼,媽媽的暖心小棉襖。

現在我己經充分體會到不同。只要困了、餓了、天黑了,二寶只要我,看不到就到處找,找不到就哭。吃飯、洗澡、上廁所,我都得偷偷摸摸,幹活得趁她睡覺。小川小的時候,雖然粘人,但沒她這麼誇張。我常開玩笑說,她絕對是非典型的老二,根本不能照豬養。

好累。但架不住人家愛笑啊,懷抱溫暖的小身體,看著她的笑臉,緊緊抓住我衣服的小手,一切都值得。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