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是做什么用的?目前馆藏在哪个博物馆?

白羊座大鱼


馆藏的金缕玉衣不只一套,较为完整的有十几套。其中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被选入首批64件(套)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刘胜之妻窦绾墓也有金缕玉衣出土,就外观来看,窦绾的金缕玉衣其实比刘胜的更美观。


  • 刘胜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长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丝约1100克。与玉衣同时出土的有镶玉鎏金铜枕、玉眼盖、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门塞,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所以,刘胜的金缕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 窦绾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窦绾的墓除了金缕玉衣外,还有一件精美的镶玉漆棺。


  • 镶玉漆棺复原图


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了2件金缕玉衣,1件在河南博物院,1件在商丘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金缕玉衣的玉片颜色较为特别,很漂亮,整体也很和谐。


  • 河南博物院金缕玉衣


  • 商丘博物馆金缕玉衣


南京博物院也有一件金缕玉衣,具体出处不详,馆内并无说明。1968年在徐州曾出土一件银缕玉衣,但目前并不在馆内展出。


徐州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和南京博物院的这件非常相像。但明显的,徐州博物馆这件的部分玉片是绿色的,很漂亮。玉片的整体情况也较好。



同时,徐州狮子山汉墓还出土了一件镶玉漆棺。其奢华程度不亚于金缕玉衣。


国家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是河北定县40号墓出土,墓主人是中山怀王刘修。刘修墓除了有金缕玉衣出土外,还有九窍塞、麟趾金1块、马蹄金2块。


  • 国家博物馆金缕玉衣


上海震旦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出处不详。



除了这类货真价实的真金的金丝串起的“金缕玉衣”,还有足以以假乱真的“鎏金铜缕玉衣”。这应该是东汉诸侯王的小把戏,因为不准许用金缕玉衣,所以,就用“鎏金铜缕玉衣”代替吧。如东汉时期河北定县北庄的中山简王与其妻用的就是“鎏金铜缕玉衣”。出土的这类东汉“鎏金铜缕玉衣”应该在10件以上。


  • 中山简王鎏金玉衣


玉衣是汉代皇帝与贵族死后穿的特殊的殓服。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大贵人应该是跟先帝有关吧。)所以,金缕玉衣应该是皇帝的专属,然而西汉时尚未有严格的要求。东汉时才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件金缕玉衣的制作成本


以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例,由于盗墓者已经将金丝抽走,玉衣受到了损坏,最终经过修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


玉衣的材料并不难得,难的是制作玉衣的玉片需要经过锯料、打孔、磨光等程序,每一片都要打3-4个孔,以便后面串连起来。一名普通工匠制作一件金缕玉衣差不多需要10年的时间,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缕玉衣相当于100户中等收入人家的财产总和。


除了金缕玉衣,还有银缕玉衣、丝缕玉衣等,丝缕玉衣以红色丝线连接,也是挺好看的,如广州南钺王墓的。但是,红色一般代表喜庆,用玉玉衣似乎有点不合适呢。



  • 南越王墓丝缕玉玉


我是阿斗,喜欢阅读,喜欢逛博物馆。欢迎关注!


文物考古聊历史


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是帝皇与高级贵族的等级象征。这个自行百度即可。

金缕玉衣拥有高超的技术含量,工艺品质量没得说。玉,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民间有俗语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世。可见一斑。

而金缕玉衣则被统治者认为可以始其尸骨不化,永世长存,甚至是被玉孕养复生。而至今挖掘出来的金缕玉衣中,却有几件确实里面没有尸骨骨灰的存在,有人说是衣冠冢有人说是假墓,当然这也是众说纷纭了。

话说盗墓贼为何不盗金缕玉衣?其一是太大了,不好搬运,毕竟这是杀头的勾当。其二也是这个玉了。一般认为被贴身存放的玉,带有人的精气,而死者的玉为最,不详。

耐人寻味的是,金缕玉衣被叫停竟是由三国时期的曹丕所令。我们都知道,曹操发家致富便是盗墓。一把洛阳铲至今仍是盗祖,呵呵。而那个年代,能挖掘的更多的便是汉代的墓穴了吧?为何偏偏叫停金缕玉衣,无可得知,可能是有什么秘闻吧。

而题主所问在哪个博物馆,有点多,自行百度。


园小方skr


去年1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上,河北博物院所设展览,便展览了中国发现的第一件完整金缕玉衣,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此衣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金缕玉衣为什么如此珍贵?是做什么用的?又是怎么兴起来的呢?

刘邦建立西汉后,在西汉初期,因为秦末战争连绵,楚汉相争又4年,生产严重受损,老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为此,汉初的统治者开始提倡节约,对于丧葬这块也是如此,汉文帝就曾专门发过提倡薄葬和短丧(减少办丧事的日期)的诏令。

然而,到了汉武帝的时期,由于生产的恢复,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皇族、权贵的奢侈之风便陡然兴起,奢侈的最重要表现,就是厚葬之风的加剧,而厚葬最奢侈的表现,就是金缕玉衣的横空出世。

玉衣即玉匣,就是作死人的殓衣之用的。汉的前世和后世,殓衣大都是布或帛为材料,但西汉的贵族却用昂贵到奢侈的金缕玉衣,真是奢侈至极。这一风气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含玉习俗,当时的人崇尚玉,认为玉石是神的化身,能驱鬼辟邪,很多人生前死后,都会佩玉,有还将玉放到死者的口里陪葬。到了西汉,人们不仅认为玉能驱邪,还能防止尸体腐败,因此又由含玉发展到穿金缕玉衣下葬。

其实,玉衣不单有金缕玉衣,还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这是分别用金线、银线、铜线、丝线,将加工后的玉片穿结而成之故,用各种材料的线穿玉片缝结而成的玉衣,开形状如同铠甲,昂贵无比。

不仅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著名,河北定县出土的中山孝王刘兴的金缕玉衣也相当有名。我们可以通过对刘兴金缕玉衣的分析,看看金缕玉衣到底有多么奢侈。刘兴的玉衣长1.83米,包括头部、上身、双臂、双手、两腿等各部分,共用玉片1203块,金丝达2580克。

刘兴的金缕玉衣,玉片大多为梯形或长方形,有少数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四边形,这当然是根据所在部位的需要而变化的。玉衣的所有部件,都是用金丝缝结的。每块玉片上凿有4个小孔,用来穿丝的,金丝穿过玉片,作十字交叉,再拧成一个麻花,再从左到右,向下盘成团结。玉的正面,都经过了抛光,颜色十分协调。制作这样一件金缕玉衣,如果是一个非常熟练的玉匠,也要10年功夫,无论材料和人工,都可见它价值的昂贵。

在汉朝,不但是皇帝,诸侯王,就是其他权贵,也都有死后穿金缕玉衣下葬的习惯,这种风气,在当时相当流行,穿金缕玉衣下葬,在当时极为普遍,当然只局限于皇族和权贵,其他人即使想穿,也穿不起。近些年,陆续在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都有金缕玉衣出土。据估算,近年各地出土的金缕玉衣达30多件,包括丝缕玉衣1件,铜缕玉衣12件,银缕玉衣8件,金缕玉衣9件。

玉衣是当时厚葬之风的反映,当然,也仅只流行于西汉。后来,这种风气受到了社会的猛烈抨击,不久,西汉灭亡,金缕玉衣就慢慢在丧葬中消失了。


帝国的脸谱


天津博物馆馆藏金缕玉衣,也是我国现存出土复原较为完整的一套



雕虫馆


金玉不腐不朽


文艺内参


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因为当时迷信玉能让户骨不朽。


H寒秋


是古代贵族 皇室去世后的葬服 中国现有一套保护完好的 在长沙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