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牽手互聯網平臺 傳統定存越來越“年輕”化

記者周靜

互聯網平臺賣銀行存款,不算新聞,因為民營銀行的產品不少就是藉著互聯網平臺的引流才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不過,最近微信牽手工行的消息還是在業界引起大震動。

一方是流量巨頭微信,一方是號稱“宇宙行”的工行,這將意味著什麼?

近期,微信錢包入口上線新功能——銀行儲蓄功能。據悉,該功能目前僅對部分用戶開放,用戶只要同意“工商銀行定存相關協議”可免費開通工商銀行存款賬戶,選擇存入存款,三年期利率3.85%,隨時可取,並且不需要跳轉到工商銀行就可以操作。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微信和工行的“牽手”,表明傳統銀行也在向互聯網流量巨頭獲取流量,甚至可以幫助其攬儲。

據相關人士透露,該產品目前是深圳地區牽頭在做,預計還會開放幾個城市試點。而根據已經曝光的產品頁面來看,工行在微信上推出的這款儲蓄產品為智能存款,特點是不設具體存款期限,靠檔計息,儲戶存多久就能拿相應期限的利率,各期限利率的上浮比例均為40%,高於工行實體網點的存款利率,低於大額存單利率。

如果對標工行的定期存款,這款智能存款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利率更高,流動性也更強。同時,銀行定期存款的最大優勢在於安全性極高,保本保息,在存款保障範圍內,即使銀行破產,單個賬戶50萬元以內的存款也能得到100%賠付,且長期存款利率要高於零錢通和餘額寶的收益率。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目前,工行的這款存款產品還在小範圍測試階段,何時、能否正式全面上線還不確定。但是,以微信的用戶量,此款產品正式上線的話,應該會有更多的銀行接入,畢竟銀行攬儲壓力較大,拓展第三方的流量渠道是開放銀行大勢所趨。而微信選擇與工行合作推出存款類產品,意味著銀行與互聯網平臺在理財業務方面的合作更進一步,以前都是民營銀行、城商行之類的小銀行會選擇與互聯網理財平臺合作,現在國有大行也加入合作行列。

B民營銀行早已扎堆互聯網平臺

記者發現,其實這並不是微信第一次聯手商業銀行,在其理財通的銀行產品中,已有上海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入駐。

事實上,民營銀行早就在互聯網平臺上線了自己的存款產品。近年來,連一些中小銀行也嘗試通過互聯網平臺來銷售自己的存款產品或者理財產品。

比如,富民銀行最早火起來的一款富民寶活期產品,就是通過京東金融等平臺發售的。記者10月24日15點半登陸京東金融的銀行精選欄目時發現,有10多家銀行的數十款儲蓄產品在銷售。如新網銀行的360天一付息的儲蓄產品年利率是4.8%;華瑞銀行一個月的存款產品年利率是4.2%……

以富多利為例,其靠檔計息分段靈活,1-3天的年化利率是2%,4-13天的是3%,14-29天的是3.8%,30-89天的是4.2%,90-179天的是4.5%,180-364天的是4.7%,365天到5年以內的是4.75%,滿5年的是4.8%。

看這個產品,對於那些攢著一筆買房首付款,打算一年內買房,卻又沒合意目標的人特別合適。存足4天以上,收益率就超過餘額寶了。存入服務是9點到23點半,存入當日起息,不管是不是工作日。而且,隨存隨取,持有期限靠哪一檔就按哪一檔計息。

度小滿平臺也是民營銀行存款產品的扎堆的大本營之一。記者10月24日16點登陸度小滿,在其銀行精選中有10來家銀行的40來款存款產品,這些產品與京東平臺的重合度較高,收益率水平也差不多。

在支付寶的理財平臺上,也有如廊坊銀行等民營銀行的產品出售。

在互聯網平臺購入銀行的存款產品,雖然不用跳轉到該銀行APP,但是,一般需要開通這個銀行的電子賬戶才能購買,有的銀行會規定一定要先把款項轉入這個電子賬戶才能使款項用於購買這家銀行的產品,也有的銀行可以直接從其它銀行的卡上扣款以購買產品,不過也需要開通過這個銀行的電子卡為前提。

為什麼一定要開通呢?平臺方面的解釋是:銀行直接提供產品和服務,通過電子賬戶與銀行直接進行交易,資金安全有保障。

C互聯網平臺存款產品吸引人

“我在實體銀行網點裡的存款只有活期賬戶上的幾百元,但我在互聯網平臺買了比較多的存款產品。”投資者胡女士告訴記者,“因為這些平臺上的產品與我們一般在實體網點裡看到的存款產品不一樣,計息方式更靈活,收益率也相對較高,感覺比一般銀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還要划算呢。”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互聯網平臺的存款產品,之所以能吸引投資者,主要是其有下面幾個特點。

首先,比較人性化的是,無論是幾年期的存款產品,大部分都設置了分檔計息,存滿哪一檔期限就按哪一檔計息,不至於沒存到期限就全部按活期利率來算;

其次,比較吸引人的是,收益率相對我們在銀行裡看到的一般產品要高一些。一般來說,不少產品能達到一年期4.8%、半年期4.6%、三個月4.5%、一個月4.2%這樣的水平。

即便目前低調地向部分客戶開放的微信平臺的工行存款產品,也沿用了互聯網平臺上比較流行的智能存款設計,比其實體網點的對應期限產品要更為靈活與親民。

還有比較有優勢的一點是,互聯網平臺上彙集了多家銀行的產品,而各家的主推產品會進行一些差異化的設計,使得有不同閒置預期的資金“總能碰上一款適合的”。

比如,之前我們說的富多利,明顯是對閒置期不太確定,但閒置時間又不太會超過一年的資金更有吸引力。如果是要存5年的,它的5年期4.8%的收益率並不佔優勢。

而一款藍貝貝,雖然在1年以內的分檔計息上,每一檔都不如富多利,但選擇藍貝貝,持有3年到5年,收益可以達到5%。如果資金閒置期將超過3年,顯然買這一款更為合適。

如果資金閒置期確定更長的,則可以選擇億聯智存,5年期滿期複合利率可達5.68%,但它存期如果不滿一年的話,最多也只有1.77%。所以,短期閒置資金肯定不合適買它。

“感覺像個超市,我可以依據自己未來的資金安排,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投資者馬女士這樣評價。

D大銀行借網絡平臺籠絡年輕用戶

“我在互聯網平臺是嘗試性地買了一些存款產品,即便收益率給的再高,我也不敢在一家放超過50萬元的資金。”馬女士告訴記者,她在互聯網平臺買銀行產品,已經2年了,但還是淺嘗輒止。主要是因為平臺上掛的那些銀行,大部分是她之前從來沒聽說過的。也有些小的城商行,看到過,但接觸也不多。不過,如果是工行這種大銀行,即使給的收益率低一些,她也會買,因為“更放心嘛”。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實際上,網點有限的民營銀行與互聯網巨頭合作,以此來引流的方式攬儲已經存在已久。由於這種攬儲模式往往都存在於民營銀行和部分中小銀行,且銀行通過互聯網攬儲的方式,受眾群體往往是關注互聯網平臺理財的年輕人。而此次號稱“宇宙行”的工行與騰訊的合作,似乎也發出了一個信號:傳統銀行開始關注到互聯網平臺理財和存款的年輕受眾。

“這是工行主動向數字化、線上化推進的一種嘗試,為了提高存款產品吸引力,銀行存款會向利率定價更靈活的方向發展。”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傳統定期存款的利率低、存取不靈活,傳統定存的客戶越來越少。不過,定存產品的保本保息特性依然受到一些投資者的偏愛。顯然,銀行與互聯網聯手後,上線的定期存款產品已經變得更加靈活、多樣化,更對年輕化客戶群體的胃口。

如今,國有大行也加入合作行列,而互聯網理財平臺的用戶中年輕人佔比較高,說明大銀行重視開拓年輕客戶群體。

此外,微信理財用戶年齡層偏低,而工行儲蓄客戶年齡層偏高,微信推出這款智能存款不僅能為工行帶來一定的存款增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工行吸引年輕用戶,優化工行客群結構。

業內人士認為,商業銀行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會成為趨勢,雙方各有所需。一方面,銀行拓寬了融資渠道,增加了存款;另一方面,流量公司也豐富了其線上產品,增加客戶好感,提高客戶粘性,促進流量變現。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