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醉心创作


现在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越来越多的情形下,银行定期的市场份额看起来被压缩的空间越来越小,可事实上却不然。

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存款增速上,邮储银行分别达到10.66%,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这几家银行的增速在6%-8%之间。而我们都知道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部分客户年龄分布在50-60岁之间,也就是说银行储蓄的用户大部分是年龄较大的人群。

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什么还有大部分人愿意去银行存定期,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银行定期安全且熟悉

对于那部分年龄较大的人群来讲,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发工资的时候去银行存钱,那个时候还没有银行卡,大多数使用的是存折,每次存钱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在存折上打印上一笔收入。

每一笔收入的流水都映射出每个月付出的辛劳汗水,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人对于存折的一种执念。

中国的四大银行都是国有企业,基本上不存在安全的风险,因此大家都对银行产生了一种非常友好和安全印象,所以老一辈的人愿意去银行继续存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保息

随着银保监这两年政策的调整,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所以对于以前投资银行理财的那部分人群,投资的风险程度有所提升,原本那部分喜欢保本保息的人为了更好地保证资金的安全,自然就从银行的理财产品退出了。

对于低风险承受能力的人来讲,必须要保证的是本金的绝对安全,那么银行现有的产品类型中最安全的产品莫过于银行定期存款了。

因此,这也是在银行理财不保本保息后,银行定期存款明显增多的原因所在。

三、银行定期的可预期收益

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3年期的存款利率为2.75%,已经远远高于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这个收益还算是不错的。特别是对于喜欢把钱存在银行的人群来讲,这个可以活期存款利率要高的多了。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可以接受的存款利率就是一个好的产品。

总的来讲,现在还有这么人愿意去银行存定期存款,有非常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希望能够通过定期存款保证本金的安全,再能够有一些收益的话就最好不过了。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还有这么人喜欢到银行存定期了。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题主及更多的人。点赞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是杜耶,价值投资的布道者。


杜耶说理财


2015年买投3万买基金,遇上千股跌停,到年底只剩两万,只得全部撤资,只留下一千元买了一只三年期的新上市保本基金,将剩下的改投P2P理财,到2018年8月,p2P平台上资产连本带利七万多,其间追加投资了三万多元,谁知8月8日P2p平台清退,制定三年还款计划,到2019年3月收到还款七期共计金额9500多元,3月以后平台已停止还款,近六万元资金打了水漂。那只一千元的基金现在还在一千元上下浮动。从我理财的亲身经历和遭遇中深感:对于普通民众且没有足够多的理财知识的人而言,银行定期存款真的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湘赣2


现在可能很多人会觉和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傻,好多理财产品收益比银行定期高得多,还有人说自己买基金一天赚的就比你银行存一年多得多。送这些人一句话:不知天高地厚。再送一句话:迟早被市场教育。

所以,对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怎么看?我的看法是:羡慕加佩服!

为什么羡幕?

因为他们有钱存,现在很多人哪有钱存。一发工资马上全花光了,或者还个房贷就去掉一半了。数据显示,很多90后都全面了负债一族。所以这些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很让人羡慕,他们有钱,有钱才能去存。

为什么佩服?

因为他们理性,且有自律。理性是能分清什么风险高,什么风险低。银行定期收益是不高,但是银行存款安全,本金有保障。自律,是每当赚到钱之后就把它存起来,让自己做到强制储蓄。

当然,我并不是说理财不好。现在其实很多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错,风险也不高,属于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历史全部实现兑付的。但是这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度来选择。不少理财产品的风险低,但并不代表没有风险,对于绝对不存忍受出现一点风险的人来说,买理财产品就是不对的,万一出现风险怎么办?会极度痛苦!

因而对于保守型,不能承受一点损失的投资者,就应该选择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50万以下可以全额陪付,如果超过50万,可以选择多家银行存定期,这样总不至于所有银行都出风险。

当然,有人说那可以买银行大额存单啊,银行大额存单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本身属于标准存款,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险,而利率则比定期存款要高得多。但是大额存单至少需要20万元起存,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经常都能拿出20万元来的。


财经宋建文




现在一般在银行存款的都是在40到60岁之间。有些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他们这些钱的话,只想存在银行,稳稳当当地作为他的一种保命钱。如果你负债累累和生活肯定不比那些有存款的人过的富足。

80,9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理财产品比较单一。普通人的闲钱,除了存款就不懂放哪里了,所以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

能够钱生钱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就中国这种投资环境,没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技术,你投资会血本无归,不如老老实实定期在银行安全。这几年来,p2p平台集体爆雷,虽然目前我们的投资产品丰富多彩,投资方式多样化,拓宽了我们投资理财的渠道,但是我们有几个能够投资理财赚到钱呢?

所以不要觉得在银行定期的人就是傻子,当你用信用卡负债累累想要弄点启动资金来创业或做什么,你都没有,你能够说定期存款的人是傻子吗?当今社会是一个商业利益驱逐的社会。社会上所倡导的一些投资理财的理念并不一定是对的。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匹配。这样一句话,存钱到银行的人越穷,越穷的人越往银行里面存钱。所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存钱就等于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富人从银行里面拿钱出来,不是拿来消费,而是拿来钱生钱。穷人从银行里面拿钱出来是拿来消费,比如说信用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成为卡奴,然后用这样一句话来,搪塞自己,存钱等于穷,所以不存钱,拿负债来要消费。

因此,很多东西我们一定要知道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看着字面的意思。存钱并不等于穷。透支过度的额度拿来消费就是穷人。

怎么世界上穷人那么多,用28定律说,世界上80%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也就是说从银行贷款出来,80%的人都是拿来消费。只有20%的人拿来钱生钱。

是我对现在很多人还定期存款的看法,他们也许不是大富大贵的人,这至少他不是那种很穷的人。负债累累,守着那点工资的人才是穷人。

理财有道,看雪之道,帮助更多学会理财,对你有所帮助,点赞关注,谢谢合作。


雪之道理财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存在差异,存银行定期不为是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投资渠道,应当正常看待,特别是某些民营银行推出5年定期存款利率高达5.5%左右的存款产品,实际收益率并不比做相应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差到哪里去。

  有的人可能会说,存银行还不如购买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如果存的是活期的话,确实是不如购买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但是问题是货币基金只适合短期闲置资金投资,比如即将要花的钱,并不适合长期投资性质的资金投资。因为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和性质就决定了它不适合长期投资性资金投资,比如其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以及是以基金的形式存在。

  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而其中大部分就包括同业存款或定期存款,即它的大部分收益也来自于银行存款利息。而银行的基准利率决定了其收益率,比如其收益率徘徊在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或国债逆回购对应期限收益率的上下。

  然而,又因其是短期货币工具,平均剩余期限不能超过120天,那么也就决定了它存在大量的现金比例,会分摊掉长期的银行存款或债券等的收益率。这也就导致了,它的收益率不如实际三年或五年的银行定期存款(非基准利率,实际利率存在较大的上浮)的利率。

  与此同时,基金存在一个赎回过程,哪怕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存在银行垫资行为,快速提现额度也仅为1万,对于用户来说流动性是受一定限制的,不能及时有效的变现。而存款,即使是定期都可以随时变现,进行转账支取(现金取现超5万一般要预约)。

  当然,更重要的是货币基金它不保本,对于某些特定的极端保守投资者,不保本是不可原谅的,哪怕有再多官冕堂皇的解释。

  对于长期投资的保守型投资者,银行存款不为是有效的无风险投资渠道,特别是民营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能给予基准利率上浮50%达到2.75%*150%=4.125%利率,以及5年定期能达到5.5%左右的利率,它实际收益率并不比一般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差到哪儿去。

  同时,随着银行存款产品的变革,银行推出了与存款相结合的表内理财产品,比如结构性存款和智能存款,对于保守型投资者不为是更好的投资渠道。也因此,我们并不能摒弃或看低银行存款,应当拥有唯物辩证的看法。


三人聚众


我觉得他们是聪明人。


很多人觉得需要理财,经常说你不理财,才不理你。现在网络上也很多理财的方式,平台,认为理财是有必要的事情。反而觉得把钱存银行就是浪费。我做金融这么多年,我现在深深知道,那些把钱存银行的其实是聪明人。


首先我不否认人要理财,我也不否认现在市面上理财手法,投资渠道非常多,但是这些渠道真的赚钱吗?真正高收益的理财都是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比如股权投资、外汇、期货、贵金属、股票、数字货币等等都是需要专业知识。不是随随便便把钱投进去就可以赚钱。反而绝大部分人做这些投资都产生了巨额亏损。到头来还不如放银行呢?至少钱不会没掉。


市场上,社会上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投资项目,真正到头来赚钱的有多少?是大部分都赚钱还是大部分都不赚钱?最终是不是还不如放在银行。


这些人至少遵循了一个商业原则,生意不熟不做。各种投资我不懂就不乱碰!

有人说市面上还有很多稳健的理财比银行高,比如各大银行推出一些稳健型理财产品,网络上也很多,支付宝也很多。一般这些理财年化收益在3-5%左右,更高的确实也没有,那这些理财收益起始和定存也差不了多少,起始比起很多生意忙碌的人,整天去研究这些1.2个点的理财收益,不如把心思放在自己生意上可能还赚更多钱。

金融投资不是简单的把钱丢在哪个平台就稳定收益,没有那么简单(除了一些低收益的理财渠道),真正想做好赚钱这件事情,是需要科学的资产配置,是需要专业知识不然还不如把钱存银行。不花那个心思,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赚钱。


布林以交易为生


对于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我们首先应该羡慕,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应该超过了多数人,在满足家庭消费需求之后还能存下钱。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理财成为年轻人的首选,通过手机软件可以轻松管理银行存款,到银行办理业务的需求大大降低。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使用手机不熟练,对互联网理财方式不放心,就会依然选择到银行办理业务。


电信诈骗普遍存在,互联网理财雷声隆隆,各种投资理财骗局频繁发生,也使得中老年人更加坚定了存银行定期的信念。


总的来说,到银行存定期的人理财更为保守,更加看重本金安全。


经常到银行存定期的人,难道真的不想有更高的收益吗?多数还是想的,但是金融乱象丛生,到银行存款都能变成保险,银行很多时候都不那么靠谱,选择别的理财方式风险自然就会更大了。


正是有人坚持存定期存款,才给银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五大行2018年盈利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都是亿万储户存款带来的丰厚利润。


现在真实通货膨胀率很高,动辄超过8%,但是银行存款利率很低,三年期以下存款基本在3%水平。钱存在银行就是持续贬值,这是国人最大的无奈。


现在还有很多人到银行存定期,更多反映了金融乱象丛生,老百姓缺乏更安全可靠的增值保值投资渠道,只能选择收益率最低的银行存款。正因为如此,银行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轻轻松松躺着赚钱,五家大银行盈利都能轻轻松松打败三千家上市公司盈利总和。


财智成功



喜欢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在中老年朋友中占比较高,一般厌恶风险,追求本金安全,收益稳定,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在市场化条件下,随着投资渠道的扩宽,产品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风险各异,但风险教育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即适合的人购买适合的产品。因此,对于选择银行定期存款的投资者不应该存在什么偏见。

为什么他们喜欢去银行存定期?

在理财类产品中,定期存款的风险最低。在属性上,它是银行金融产品,属于一般性存款,被监管机构纳入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对象,即50万以内的本金和利息受到全额偿付,为储户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形式上,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和期限,合同契约性表现非常明显,透明公正,具有良好口碑。而在定期存款储户中,中老年客户占比很大,一旦退休就意味着创造主动性收入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抵御风险能力非常脆弱,加上理财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他们更喜欢定期存款的直观明了,童叟无欺。



从效益性上讲,定期存款利率也不一定低于理财产品,尤其是当前利率行情下。众所周知,曾经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宝宝类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银行系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高达5%以上,那个时候定期存款确实比较亏。但是,如今的理财市场行情正在逆转,随着央行连续多次降准,市场资金面趋于宽松,货币基金收益一路下跌,大部分难以维持3%的收益率,而余额宝甚至跌至2.2%左右。银行系理财产品同样如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收益率连续超过10个月下跌,至今跌到4.1%左右。

而银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起伏并不大,甚至还有小幅上扬。在很多中小银行中,即使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利率也超过4%,特色大额存款可以达到4.2-4.6%区间,有的还有存款送积分送礼品活动。民营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推出的创新型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经达到5.5%(亿联银行和三峡银行)。所以,定期存款看你怎么存,选好了,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理财产品收益,而且没有非保本的心理焦虑。

投资理财板块的热点并非永恒不变,轮动始终受制于市场因素。2017年是各类理财产品的巅峰时期,余额宝总规模曾一度试图问鼎2万亿,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银行系理财产品当时存续9.35万只,总余额高达29.54万亿,而到了2018年底存续只数只有4.8万只,总余额下降到22.04万亿,较2017年减少7.5万亿,数量和规模出现双降。


反观银行存款则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底我国住户存款总余额为65.2万亿,2018年底总余额增加到72.44万亿,净增7.24万亿,增幅达到10.2%。毫无疑问,曾经的理财产品客户也开始向银行存款领域回流,这种回流不仅与产品收益率变化有关,还与保本型理财产品即将退出市场,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量上市有很大关系,也间接说明投资偏好同样可以改变投资理财策略和方向。


龙门山财经


你好,无论经常去银行存定期还是购买理财、零存整取等理财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的区别。拥有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积少成多,在财富增值的道路上没有捷径。

在一个银行网点工作一年多了,经常遇到一些定期存款的客户,年龄阶层从学生到80岁的老人都有,这些银行的“熟客”存定期的原因各有不同,下面给你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第一类是一些未成年的客户或者较年轻的客户,他们大部分以“零存整取”这种方式进行存款。每个月固定的存入固定金额的资金,一年或者两年后进行转存。一些父母为子女专门开立的账户每个月存入1000或者2000元,作为子女教育基金;还有一些刚上班的年轻人,工资不太高,一个月3000块钱左右的工资,每月固定存500-1000元,这类客户不是以资产增值为目的,主要是作为强制储蓄的一个手段,防止自己成为“月光族”,还是比较佩服这些年轻人的自制力的。

也有一类客户从事各行各业生意经营,在每月的营业利润中,会固定拿出一部分做定期存款,有时候一万,有时候两三万不等,根据生意的好坏和淡旺季各有高低。这类客户我遇到很多,不只在一家银行购买产品,产品的种类也涉及理财、定存、天天利等,进行多种方式、不同风险种类的理财,同时会很注重各种理财的到期时间,保持资金的灵活性。他们定存的资金通常占手里可用资金的50%以下,剩余的作为生意流通资金周转。

定期存款较多的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客户,他们真正注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和资产的增值。在购买之前会多方对比,询问的也比较详细。他们的存款资金比较大,只要是上了40岁左右的客户,多多少少都在银行有几十万的存款。这些钱真的可谓是他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

前天还遇到一对40岁左右的夫妇,穿着的比较朴素,在我们行存了大额存单50万,在与柜员聊天时得知,这是他们奋斗一二十年积攒的全部积蓄,但还是有很强的危机感。因为子女在上学,上学之后就要为子女在工作的城市购房、结婚生子都是需要资金的。50万看似很多,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也刚刚够一套小户型住房的首付款,子女同样要面临还房贷的压力。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级较大的客户,从与他们的交流中都能体会到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危机感,买房买车、看病住院、子女教育都是一座座大山压在身上。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定期存款可能使他们认为比较保险同时适当财富增值的主要方式。有些客户在购买产品的选择时相当谨慎,即使是对于风险较低的保本型理财,也会衡量再三后放弃选择。

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生活不易,未来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存款是他们整个家庭的信心支撑。


财经札记


去银行存定期的人,一般都是年龄偏大的人。七零后以上的人,他们的学历一般比较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不太懂电脑和手机上的理财软件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保守型”的理财人,他们这种做法更好地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很好地促进了财富的稳定增长。尽管这种理财方式追不上通货膨胀。

这类人群一般生活比较稳定,颇有积蓄,只是观念有点守旧,但也不能认为人家这种理财方式有什么不好。

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储蓄习惯,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好,不能盲目的从众。

君不见,2018年P2P的爆雷,雷倒了多少人!?有人说,2018年既使是不投资的人也跑赢了在P2P平台上投资的大多数人!更何况那些定期去银行存钱的人不是战胜了2018年所有的投资者!?

废话不多说了,且行且珍惜吧!不论是保守的投资人,还是依然激进型的投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