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来源 | 都市现场(jxtvdsxc)原创发布

今年鄱阳湖二桥正式开通,使得鄱阳湖上两座横跨湖面的大桥,为过往车辆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横跨鄱阳湖的其实有三座桥,只不过第三座桥通常是在水下,这是一座有近400年历史的明代古桥。

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受持续干旱影响,鄱阳湖都昌水位已降10米以下。在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这座明代“千眼桥”得以显露水面。

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在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记者站在沙丘之上,朝北眺望,远远的就能看到在干涸的湖床上,有一条长长的桥,直通对岸的星子。走近一看,桥体由松木桩和长条花岗石铺架而成。

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据九江市都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曹正茂介绍,千眼桥建于1631年,是为解决当时都昌和星子两岸来往难问题而建造的。桥全长2657米,千眼桥有949个墩,948个孔,所以有“千眼”之称。

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后来由于湖水上涨,这座千眼桥就没入水底,只有当鄱阳湖的水位低于10.5米的时候,千眼桥才会露出水面。为了保护千眼桥,2016年江西省文化厅、财政厅下拔了90万的专项经费,对千眼桥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修复后的千眼桥恢复了原貌,成为当地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一饱眼福!鄱阳湖枯水期,湖底400年前明代古桥露真容

古时候,千眼桥是都昌县和原星子县互通的必经之路。在桥建成之前,两岸百姓往来,涨水时可以渡船,枯水期时则只能靠淌水踏泥而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两岸群众往来早已不再依靠“千眼桥”,它也变成枯水期时鄱阳湖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当古木石桥露出真容的时候,都会吸引各方游客前来参观。

在鄱阳湖附近的朋友,

有空可以去一饱眼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