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别省了!细思极恐,这些事故都是“节俭”引得祸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出了一道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腿 最少的时候,是他最强壮的时候。

答案家喻户晓,是人。幼儿手脚并用地爬行,老年人则要借助拐杖。当一个人上了年纪,是需要一些辅助力量。

拐杖很普及,但也很“低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太多手段可以帮到老年人。

老年人别省了!细思极恐,这些事故都是“节俭”引得祸

就在前几天,日本庆应大学研发出了一款尾巴机器人。这是一件可穿戴设备,使用人造椎骨和气动肌肉来移动。穿着者可以通过改变“椎骨”数量和调整内部重量块来抵消体重,在快速移动或携带重物时保持平衡,防止摔倒。

老年人别省了!细思极恐,这些事故都是“节俭”引得祸

使用时,穿着者要在上半身佩戴分析装置,通过重心位置的偏移,判断身体是否平衡,发出相应的信号,指挥尾巴机器人进行调整,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人的身体前倾,尾部装置就会翘起来;如果身体向左倾斜,尾部装置就会向右倾斜。总之,就是确保穿着者不摔跤。

对于那些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避免跌倒极为重要。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央视报道,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跌倒摔伤,在中国, 60岁到69岁的老年人占到了9.8%,70岁到79岁为12.5%,80岁以上为22.5%。

如果类似于尾巴机器人之类的高科技产品能够进一步完善、量产,广泛投入使用,无疑能为那些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带来巨大帮助,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行动,更能呵护他们的安全。

既然在年老的时候要借助第三条腿,为什么不用高科技的力量,让这条腿更灵活、更强壮呢?

现代科技完全可以做到。实际上,不需要有多高端,很多行动不那么方便的老年人已经不同程度地借助各种设备了。比如助力车、电动轮椅,帮助他们扩大了生活半径;比如电子定位器、一键呼救系统等,帮助他们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

老年人别省了!细思极恐,这些事故都是“节俭”引得祸

但还可以做的更好。设想一下,如果可以为老年人研发出一种类似于外骨骼系统的设备,是不是可以让他们走的更稳,力量更大,更像年轻人?据报道,俄罗斯、美国等国的军方都已经在尝试为士兵配备此类装备,以使他们更“强壮”,更能满足战场需求。民品的要求要低得多,将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老年产品,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成本上,都完全没有问题。

瓶颈在于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以及老年人对于追求幸福能动性的缺失。

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可是放在商品社会中,其空间很容易被经济效益所挤占。这和老年人买衣服难是一回事,商家更愿意将目光紧盯在女性、儿童身上,紧盯在中青年群体,老年人因为习惯于节俭、喜欢议价等历史形成的原因,被最大限度忽视了。

老年人别省了!细思极恐,这些事故都是“节俭”引得祸

老年人自身能动性不足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就整体而言,他们并非抵触新生事物,更多是纠结于价格问题。但凡能讲究,就不会要求更高,也正是这样的心态,导致老年群体与商家之间陷入僵持状态。

其实市面上也有不少针对老年群体的产品,能够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只是,因为市场开拓并不是很好,很多产品都不为老年人所熟知。

譬如,早在10年前,松下就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可穿戴助力机器人,能够帮助体弱的老年人增加行动能力,甚至可以参加各种劳动。但在号称“万能”的淘宝上,到今天仍然见不到任何相关产品的踪影。

老年人别省了!细思极恐,这些事故都是“节俭”引得祸

又譬如,具有上下楼梯功能的电动轮椅,能够极大扩展半失能老年人的生活半径。毕竟,在一些老旧的小区,还不能做到无障碍出行。可是,像这样的轮椅,因为价格相对较高,网上销量十分有限。

老年人别省了!细思极恐,这些事故都是“节俭”引得祸

价格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消费观念与80后截然不同,与90后、00后更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因此养成了极其节俭的习惯,很难改变。要他们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相对高一些的消费,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大容易接受。

这是一个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造的问题。老年人必须有这样的认识:自己过的幸福,也是儿女之福。

在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产品种类不够多,也是个问题。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制造工艺,完全可以开发出很多物美价廉的好产品来。商家与老年群体之间,还需要有一个不断碰撞、不断磨合的过程。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却是大势所趋。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