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金城公主是如何被嫁到西藏的?

星君如玥


金城公主是第二位嫁给吐蕃王的唐朝公主,与文成公主相差70余年,当时赤德祖赞在吐蕃大兴佛教,当时的吐蕃太后派特遣使向唐中宗提出和亲,唐中宗下旨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进行和亲。金城公主本是赤德祖赞为其子聘娶的妻子,但公主到藏时,王子已被信奉苯教的大臣害死,赤德祖赞自纳公主为妃。

金城公主虽不及文成公主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美名远扬,但其入藏的处境要好于她的姑姑文成公主。

从传说中亦可看出,她做主将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携的等身像对调。从此十二岁等身像供于大昭寺,八岁的等身像供于小昭寺,这无形中强调抬升了文成公主的地位。另外,在大昭寺的墙上有一副“王子认母”的壁画(这幅壁画很多寺庙都有),是说金城公主怀孕之后,

赤德祖赞的藏妃奸滑作怪,将其子掉包,金城公主一怒之下砍断红山龙脉,直到王子认回生母,公主才用铁链接续龙脉。虽然许子嫁父有些尴尬,但好在金城公主笃信佛教,与赤德祖赞志趣一致,在她的建议下,赤德祖赞接纳了从接纳了从于阗避难到吐蕃来的僧人,建寺安置,佛法在吐蕃获得更大的传播。

藏族传说,武则天欲发兵将文成公主陪嫁的十二岁等身像索回,吐蕃臣民将等身像移至大昭寺墙内藏起,将尺尊公主带来的八岁等身像请至小昭寺代替,唐中宗显龙年间,金城公主和亲入藏,将十二岁等身像寻出,安放于大昭寺中,至此两尊佛像便对调了位置。是以如今,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带来的十二岁等身像。每次顶礼觉沃佛,我都会想起这位貌如莲花,心地光明的女人。


安意如


说到唐朝第二位公主远嫁西藏,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这就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女后——赤玛伦

赤玛伦壁画

这位吐蕃豪门没庐氏的女儿,在二十年间,平权臣、立君王、订法度、兴会盟,吐蕃大事一言而决。可以这么说,她除了没自己登朝称制,做吐蕃赞普以外,活脱就是西藏版的武则天。

不过一个牛人的诞生,事先都得经过一段悲催岁月。武后当年都混到尼姑庵去了,赤玛伦虽然没惨到这个份上,但也憋屈了很久。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子贡松贡赞早亡,未能继承大统,孙芒松芒赞继位。

芒松芒赞壁画(松赞干布的孙子)

主少国疑是一个封建国家最严重的的危机,尤其吐蕃大族势力鼎盛,即便强如松赞干布也得四处巡视,不断弹压。但芒松芒赞继位期间,吐蕃政局却出奇平静,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名臣噶尔·东赞域松(汉史称为禄东赞)。在他的辅佐下,吐蕃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

接下来权臣当道的戏码就上演了,随后几十年间,噶尔家族权倾朝野,禄东赞和他的四个儿子,以父死子继的方式掌管着吐蕃朝政。甚至,吐蕃每年最重要的盟誓大典都是有噶尔家族主持,赞普只能坐在一边看热闹。

芒松芒赞当然不愿意大权旁落,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他和王妃赤玛伦只能捏着鼻子,在一边看着噶尔家族表演。

禄东赞塑像

公允的说,噶尔家族的子弟真不白给。赞悉若钦陵(均为禄东赞之子)都堪称人中龙凤,“大非川、承凤岭、虎山”三战,数十万唐军战殁。尤其是吐蕃王室还在公元676年遭受重创,尚在盛年芒松芒赞突然去世,年龄幼小的杜松芒波杰(也称赤都松赞,《新唐书》称为器弩悉弄)被噶尔家族拥上王位。

大概就是从这时起,赤玛伦成了吐蕃王室的主心骨。不过,如果噶尔家族保持团结,可能终赤玛伦一生也不会有什么机会。但公元681年噶尔家族的内乱,给了她一个难得机会。

公元681年时任大相赞悉若在家族内乱中被杀,不久,钦陵带军队千里奔袭直入拉萨,将涉及刺杀哥哥的亲族灭门。连续两场仇杀不但让噶尔家族元气大伤,和牵涉很多吐蕃豪门。

等到噶尔家族内讧杀的差不多了,赤玛伦代表吐蕃王室出面,将大相授予了钦陵,并好言安抚。她深知虽然噶尔家族势力大不如前,但依旧不是现在能够撼动的,她和小赞普还得继续忍着。

公元699年,已经隐忍了接近50年的赤玛伦终于亮出了獠牙,将噶尔家族彻底根除,收王权于中央。

赤都松赞(都松芒波杰)

王权收归赞普后,赤都松赞忙于在国内各地平复反叛势力,赤玛伦则坐镇拉萨主持行政大局,虽然吐蕃也任命了韦・达扎恭略(汉史称悉诺逻恭禄)为新任大相,但噶尔家族弄权的阴影太浓重了,别说是赤都松赞心里有阴影,之后几乎所有的赞普都心存忌惮,相比于外姓大相,还是自己亲妈更靠得住。

没庐·赤玛伦没有让儿子失望,她坐镇拉萨期间,主持会盟、颁发诏谕、接见使节,所有的政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公元703年(武周,长安三年),吐蕃使者带着千匹良马、两千两黄金入长安为赞普求婚。武则天也不想边境天天都闹得鸡飞狗跳,权衡之后,答应了吐蕃使者的请求。

就在协商公主出嫁事宜之时,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赤玛伦的人生再遭重创。赤都松赞在平定云南蛮地叛乱的过程中,死于军中,年仅34岁。

赤都松赞的死迅,立刻点燃了吐蕃国内本未完全平息的叛乱。就在这种危亡时刻,王太后没庐·赤玛伦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

当时吐蕃形势危如累卵,《旧唐 书·郭元振传》记载,“吐蕃国中大乱 ,嫡庶竞立, 将相争权 ,自相屠灭……兼以人畜疲疠, 财力困穷。”

赤德祖赞(野祖茹,胡须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赤玛伦显示出了她不逊于男性雄主的霹雳手段。首先,她扶幼孙

野祖茹赤德祖赞,藏语意为胡须王)上位,并将忠于赞普的军队聚拢在拉萨周边,震慑国中别有用心的贵族。

对于国内敢于反叛的力量,赤玛伦毫不犹豫的挥起了屠刀,她派军队将叛乱的贵族大臣岱仁巴农囊扎与氏桂多囊擒获,并在苯教神山那拉山将这一批叛臣尽数处死。除此之外,她还遣使唐朝谋求两国关系缓和,以减轻外部压力。

公元706年(唐神龙二年),在唐蕃双方共同的努力下,两国终于在长安首次登坛合盟,史称“神龙合盟”。盟誓中约定了双方以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为界,恢复经济交流。会盟之后,唐蕃的友好关系迅速进入高热状态,两国使臣往来不绝,在她有生之年,唐蕃一直保持着和平状态。

公元707年(唐神龙三年)三月,赤玛伦再次派大臣前往长安,将求亲表章放在中宗(李显)御案之上。这桩婚事在武后亲政时期(公元703年),武则天本就答应了,只是因为赤都松赞暴亡而搁置。这次,再提和亲虽然换了吐蕃赞普,但也算是对上次承诺的延续。李显最终选定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出嫁,并册立她为

“金城公主”

《敦煌木吐蕃历史文书 ·大事记年》记载:“狗年(公元710年),赞普(赤德祖赞)驻于跋布川,祖母(赤玛伦)驻于 “仲”地。于赤帕塘议盟,派人准备赞母公主(金城公主)来蕃之器物,以尚·赞多热拉钦等 人为迎婚使者,赞姆金城公主至逻婆(拉萨)之鹿园。冬,赞普伉俪(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驻于扎玛尔、祖母(赤玛伦)驻于拉岗杂。于多麦之丹玛孜纳木尤,尚·嘉多与达格日杂集会义 盟。”

公元710年(唐景龙四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亲自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设宴百官,并于早早到此守候的吐蕃接亲大使相见。席间中宗亲口告诉吐蕃使节,公主自幼娇生惯养,要求吐蕃对于金城公主务必小心呵护,不得稍有怠慢,而后中宗与金城公主洒泪而别。

同年二月,中宗为纪念远嫁吐蕃的侄孙女,特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将离别地点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并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赋税一年。

金城公主沿着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旧道入藏,吐蕃为迎娶公主特地在奚结罗岭凿石开山修筑道路。710年底,金城公主抵达拉萨时,她的夫君

野祖茹(赤德祖赞)只有7岁,公主也不过只有12岁。这对少年与其说是夫妻,还不如是说是玩伴。在赤玛伦的主持下,将公主安置在专门为她修建宫城居住。

唐睿宗李旦

公元711年,再次登上帝位的李旦遣使入蕃,将金城公主过继为自己的女儿,并册封为长公主。同时,他还做出了一个脑抽般的决定,将河西九曲之地赠与吐蕃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这个荒唐的决定给日后的唐朝造成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河西九曲(青海东南部)之地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牧场,也是唐朝手中为数不多的良马产地,这次拱手让与吐蕃,使得本就良马匮乏的唐朝更是雪上加霜。

吐蕃得到了河西九曲,于此地设洪济(青海贵德县西)、大漠门(青海共和县东南)等城守卫,之后河西九曲成为吐蕃东进的根据地。这件事可以明显的看出李旦的政治智商,难怪被他的老妈则天大帝收拾的欲仙欲死。

金城公主入藏时,带去大量的陪嫁财物,除了金银器物外,还携带了大量的工技书籍,以及大量的佛教经典,这些典籍促进了唐蕃之间的文化交融。唐蕃之间再次联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之间的关系,虽然之后不久两国就再开战端,但是直到金城公主公元740年去世止,这三十年间,唐蕃两国使节往来达到了42次之多,两国维持了斗而不破的格局。并在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应金城公主之请与吐蕃在赤岭立碑划界,相约“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的金城公主,深受广大藏族同胞爱戴,她的传说也和文成公主一样在吐蕃大地上广为流传。

赤祖德赞上表给唐玄宗说过:“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藏族人民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有这样一句古谚语:“汉地货物运到博(即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族人民心连在一起罢了!”


历史尘烟漫漫,细节楚楚动人,且让我为您一一展示!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欢迎您的关注。


藏地读行


公元707年,吐蕃王太后、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墀玛类再度派出使者到了长安,为其孙请婚。”

唐中慨然答应了这一门亲事,“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

金城公主,是唐嗣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她的祖父、也就是李守礼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

也就是史书上著名的“章怀太子”。

看过《狄仁杰探案》的盆友,应该对这个名字不陌生。

章怀太子李贤,俊秀多才,广受朝野上下好评。

然而,正是他的才能与贤名,受到了武则天的猜忌。

680年,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废除李贤,将他幽禁巴州,几年后又将其赐死。李贤的三个儿子也被幽禁起来,定时由太监杖打。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有雍王李守礼一个。

唐中宗虽然懦弱,但却是一个温厚的好人。他收养了李守礼的幼女,当做亲生女儿一样抚养,那就是金城公主。

在送金城公主和亲时,唐中宗亲口说,“金城公主,朕之小女,长自宫闱”。


709年,吐蕃遣使来长安迎婚。

710年正月里,唐中宗亲自把金城公主送到了长安郊外的始平县,就地搭帐篷设宴,唤吐蕃使臣来面前,“谕以公主孩幼,割慈远嫁之旨”,说着说着便泣不成声,“悲泣歔欷久之”。

吐蕃使者带着金城公主,以及陪嫁的百工技艺、金银、丝绸、种子,再度踏上了文成公主曾走过的漫漫和亲路,一路走得既快且稳,不到当年冬季,金城公主便抵达了拉萨。

这一年,小赞普和小公主都不超过10岁。

顺便说一句:金城公主嫁给老头子的说法,完全是西藏后期史料的讹传。

金城公主的丈夫赤德祖赞是杜松芒波杰的儿子,原名野祖如。由于自幼老相,其胡须长如老翁,因此有“梅阿迥”(意思是“胡须先祖王”)的绰号。嫁给“老头子”,大概就是这一说法的讹传。

赤德祖赞的生卒年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有记载(公元704年春生于宫苑内,同年冬父王去世。而金城公主是710年抵达拉萨)。在降白·次旦降措先生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里,也对金城公主和亲一事有着很清楚的说明。

所以要喷的人,麻烦先去看下上段提到的两本史料。



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

公元733年2月,在唐蕃双方和好的基础上,金城公主上书唐玄宗,请准在当年9月1日,双方派大臣于赤岭(今青海省湟源县日月山)立碑定界。

唐玄宗接受其所请,界碑如时耸立在赤岭。赤岭定界,成为唐蕃历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三十年来,金城公主所做的一切,证明了她对唐玄宗的那句呈白,“奴奴降蕃,事缘和好。”


豹小白的杂货铺



金城公主照镜图

金城公主(698年—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对唐蕃交往有所贡献,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1]8年),李奴奴出生于邠王李守礼府邸,后被唐中宗李显收养。虽是宗室女出身,李奴奴却自幼与其他公主一同成长于皇宫中。

和亲背景

久视元年(700年),唐休璟率唐军击败吐蕃军。长安二年(702年),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神龙三年(707年)三月,吐蕃摄政太后没禄氏,派遣使者悉薰热到唐朝进贡,并向唐中宗请求联姻,中宗应允。该年四月,唐中宗下旨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入蕃和亲

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赞咄等1000多人前来迎娶公主。景龙四年(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亲自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设宴百官,命随从大臣赋诗为公主践行。席间谈及公主年幼即要远嫁时,中宗不禁唏嘘涕泣。同年二月,中宗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将百顷泊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并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赋税一年。

8世纪初期,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金城公主、文成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就May啊


在唐太宗时期,有过文成公主婚给松赞干布的事。不过在当时的局面是双方几乎势均力敌,所以这种远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均势情况下的政治联姻。到了金城公主的时候,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松赞干布以后的百余年里,吐蕃王朝凭藉强大武力,不断对外扩张,并与唐朝展开了争夺西域和剑南的斗争。天宝十载,由于唐边境官吏的苛求与压迫,南诏也反叛唐廷,归顺吐蕃。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夺去了河西、陇右之地,并完全控制了西域。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一度攻陷长安,其国力达到鼎盛阶段。

吐蕃虽然与唐朝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但双方的友好往来一直是唐蕃关系的主流。唐高宗时,又给吐蕃送去蚕种,并派谴很多擅长酿酒、制碾硙、造纸笔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术。唐中宗时,吐蕃赞普与唐修好。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又带去锦缯数万匹,还有多种工匠和一支龟兹乐队。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丝绸、茶叶等物品。内地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的输入,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吐蕃的马匹、金银器和药材等也不断输入内地,长安的不少妇女还仿效吐蕃人在脸上涂赭红色,称为“吐蕃妆”。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加深了唐蕃人民的情谊。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尺带珠丹)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是唐代汉蕃人民友好关系的反映。

不过总的来说,金城公主的出嫁,是一种被迫的、屈辱的。类似于王夫之评价王昭君之远嫁匈奴。


倪说历史


金城公主入藏和文成公主一样,均属无奈之举。吐蕃最初与唐朝关系并不友好,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曾遣使来唐请婚,被太宗拒绝后发兵松州(今四川松潘),败后再请,文成公主便嫁了过去,实则为政治联姻的权宜之计。彼时大唐的主要精力在突厥和高丽身上,对吐蕃并未在意。后来吐蕃四处扩张,占领吐谷浑(今青海省境内)扼河西咽喉,并争抢安西四镇,唐朝感到事态严重,这才调转枪头。

金城公主入藏前,双方已反复拉锯几十年,唐朝大为头疼。金城公主入藏时正值吐蕃弱势。松赞干布死后,因继任赞普年龄尚小,政权一直把持在噶尔氏家族手中,禄东赞和钦陵父子先后为相并执掌兵权,钦陵就是攻占吐谷浑并打败薛仁贵的那位,很有军事头脑。第35任赞普赤都松赞长大后不甘心做傀儡,便与钦陵翻脸,双方火拼,最后钦陵自杀。此时大唐为武则天当政时期,对吐蕃精准打击,赤都松赞招架不住,便派人带着骏马和黄金过来求和、请婚,唐朝未予理会。接着吐蕃边境叛乱,赤都松赞亲征时死于军中。

此后赤都松赞的子孙争位,吐蕃内部更加不稳。七岁的弃隶蹜赞——亦即历史课本中的吐蕃第36任赞普尺带珠丹即位后,无力与大唐为敌,便又派人来请婚,还赖着不走,唐朝仍未理会,中宗李显复位后干脆将请婚使打发了回去。吐蕃不甘心,第二年又派人过来,反复请求,中宗这才给面子,封雍王李守礼的女儿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金城公主入藏时(710年)虚年13,嫁给同样13虚岁的尺带珠丹,一起看喜羊羊的年纪,内心戏应该不是很丰满,什么国家大局、民族大义啊,抑或唐蕃和平、文化传播等等大帽子就先别戴了。其心理除了害怕——或者新鲜,应该就是不想嫁过去,岁数那么小还嫁那么远谁愿意啊。不过想什么也白搭,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没有第二选项。

不过金城公主还算幸运,虽为宗室之女,中宗却非常重视,赐予她好多嫁妆——包括人和物以及龟兹乐等,诏令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中宗则亲自送至始平县(今陕西兴平)。设宴群臣时,中宗竟悲从中来,唏嘘而泣——或许是想到金城公主和自己一样身不由己的命运吧,于是大赦始平,并改县名为金城,乡名凤池,里名怆别,足见其重视程度。吐蕃那边对金城公主也不错,专门为她筑城造屋,地位尊崇。

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为其讨要汤沐邑——就是住宿和洗澡的地方,争得河西九曲(今青海省东南部与甘肃毗连地区),成为日后进军的军事缓冲,也为后来攻入长安埋下伏笔。金城公主入藏堪堪4年,吐蕃大将坌达延和乞力徐便率10万大军兵法洮州,将唐蕃战事推向白热化。而后双方和和打打百余年,才终于“和同为一家”。


路卫兵



金城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年轻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相传,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闻之噩耗,悲痛无奈孤影自怜,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此乃青海境内之日月山。王子虽死,其父还在,无奈和亲之使命,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之藏王尺带珠丹,作一偏妃。

图片有点伤人了^O^


吾游四方


因为和亲而嫁到西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