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加減乘除”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中宏網山東10月25日電

今年以來,煙臺市圍繞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採取“加、減、乘、除”四大舉措,勇於打破工作束縛、敢於突破困難瓶頸,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加——以探索推行“黨工委(管委會)+”為主線,加出了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更多模式。全市各開發區結合實際、圍繞“黨工委(管委會)+”進行探索嘗試,形成“黨工委(管委會)+公司、+基金、+協會”等多種模式,有效推動“雙招雙引”、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目前,各開發區從事“雙招雙引”和項目服務人員均超過1/2。在“黨工委(管委會)+公司”方面,萊陽經濟開發區推行“管委會+國有平臺公司、+PPP項目公司、+民營公司”模式,成立瑞寶特建設工程、中盛企業管理2個國有平臺公司,投資建設靜脈產業園等3個項目,引進華霖醫藥、四維化工等26個項目,成為萊陽開發區產業聚集發展的有力引擎。在“黨工委(管委會)+基金”方面,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建設業達基金谷,成立基金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以基金產業發展破解建設資金瓶頸。今年以來,新增基金管理機構3家、新設基金6支,認繳規模累計1328億元,成為產業發展的強大助力。在“黨工委(管委會)+協會”方面,萊州經濟開發區組建以30多家骨幹企業為核心的裝備製造業協會,承擔開發區管委與裝備製造類企業之間的溝通協調,廣泛開展“雙招雙引”。海陽經濟開發區發揮毛衫產業優勢,組建毛衫行業協會,推動打造毛衫創新園、設立海外貿易公司,形成海陽毛衫針織的“升級版”。

減——以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為抓手,減掉了開發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制約成本。從體制機制創新層面重塑辦事流程、壓減辦事成本、提升服務效能,打造發展新高地。一方面,更好服務項目推進和企業開辦新要求。各開發區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好”。其中,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實行“拿地即開工”,整合各類行政審批事項,實現45證合一和“不見面審批”,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辦結。另一方面,更好適應煙臺自貿片區建設新需要。結合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實際,第一時間將760項市級行政權力事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將施工許可證核發改為即辦件,全面推行“極簡審批”,審批制度、窗口管理等申請材料壓減22.9%。獲批1個月來,市場主體開辦數量達到同期2倍。

乘——以開展企業化經營為支撐,乘出了開發區發展要素整合的倍增效應。鼓勵各開發區採取管委投資參股、政策扶持等方式,健全政企共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支持開發區內有實力企業建設管理運營“區中園”。一是引導骨幹企業主動新建園區。龍口經濟開發區利用轄區骨幹企業優勢,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在開發區內打造各具特色、活力十足的發展板塊。其中,以道恩集團為主體開發建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發揮企業研發優勢,深度開發新一代TPV系列產品和TPO系列製品,建成國內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基地。二是招引先進企業主導運營園區。加強與國內具有園區運營經驗的企業合作,引進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招遠開發區引進德國賀利氏和山東魯鑫機械全面負責“賀利氏——魯鑫高科技產業園”規劃建設、招商運營及管理,深度對接德國工業4.0,共同啟動建設總佔地1500畝的中德高科技產業園。三是整合中外資源共建園區。主動跟蹤對接中韓兩國戰略對接和經貿合作,探索建立以產業鏈合作為核心的“兩國雙園”聯動發展機制,成功獲批中韓(煙臺)產業園,為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牟平經濟開發區爭取了國家級政策試點,獲得一系列先行先試機遇。萊山開發區注重加強與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對接,依託意大利愛爾泰等26家歐洲企業,9月份掛牌成立中意產業園,成為萊山開發區發展的一大特色品牌。

除——以最大限度剝離社會事務為目標,除掉了與開發區主責主業不相稱的事務負擔。大力推進社會事務剝離,促進管委會瘦身強體、開發區迴歸本位,更好聚焦主責主業、輕裝上陣。一是同級單向剝離。對部分省級開發區,採取將社會事務交由所在鎮街的做法。萊州開發區將社會治理、民生保障、徵地拆遷、基礎設施管護、拆違拆臨、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基層組織建設等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剝離至所在街道。二是上交下沉剝離。考慮國家級開發區社會事務職能更多、單向移交困難的實際,綜合採用上交一部分、下沉一部分的辦法綜合解決。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上收、下沉”方式,剝離社會職能36項,其中“下沉”的社區治理、基層信訪維穩等31項職能由鎮街按照屬地原則承擔。三是剝離代管鄉鎮。4個試點開發區全面剝離農業農村比例較高的代管鄉鎮,系統性解決社會事務過多等問題。招遠經濟開發區原代管的溫泉街道、大秦家街道,萊州開發區原代管的城港路街道、三山島街道,龍口經濟開發區原代管的龍港街道、東江街道,現已全部剝離。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的5個鎮街也調整為4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