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江夏的“加減乘除”法

【基層實踐】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地處長江之南,水資源尤為豐富。大自然賦予江夏“三山三水三分田”的天生麗質,長江、金水河、梁子湖等穿流環繞其間,素享“楚天首縣”美譽,連續十一年排名湖北省縣域經濟榜首。

然而,一度的快速發展,讓江夏有的地方山體破損,有的地方水體渾濁,生態問題成為江夏人心中之痛。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念給江夏人巨大觸動,開始把生態立區作為戰略之首,每年圍繞水環境開展人大問詢,惡補生態舊賬,舉全區之力建設生態江夏。

做加法,建設防護設施

長江是母親河,梁子湖是戰略備用水源。汙染在水中,但根子在岸上。做加法,就是要在岸上建好防護和治理設施,強化源頭治理,保障飲用水安全,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群眾綠岸清水、魚翔淺底的景象。

江夏先後建成110多公里環山環湖路,不僅成為護山護水的“硬隔離”,還成為市民親山近水的“打卡地”,承辦過5次全國徒步大賽。新建汙水處理廠13個,建成配套管網423公里,城市發展區汙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勾勒了“一城淨水向江湖”的美景。建設溼地公園、溼地保護區4個,其中兩個獲批國家級溼地公園,涵養了水源、淨化了水質,成為鳥的“天堂”、市民的“樂園”。

2016年,一場大雨讓江夏成為“看海之城”,一些商家店鋪淹在水中,損失慘重。江夏啟動“清水入江”工程,成功實施“山洪外引”,開闢排水“第二通道”。2018年,洪水再次入侵,擔驚受怕的商家提前在家門口壘起“防水牆”,事後發現“多此一舉”,有的市民感慨地說:“黨員幹部這堵牆比我家‘防水牆’管用多了!”

做減法,解除人為枷鎖

挨著城區的大橋湖,曾被承包戶分割成無數個精養魚池,堤埂雜亂,一到夏天就散發異味,湖邊居民有苦難言。2018年,江夏區委、區政府痛下決心清退承包戶,挖掉湖中堤,種上水生植物。如今大橋湖湖平岸闊、水清荷香,市民徜徉其間,流連忘返。

綜觀江夏生態欠賬大多是挖山、圍湖、投肥餵養所造。人與自然是共生關係,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做減法,就是解除生態的“枷鎖”,讓山體水體恢復自然。

江夏區委、區政府巧借長江大保護的東風,取締非法碼頭46個,非法堆砂場42個,拆解採砂船16艘,守護了江水和江堤。取締非法採礦點7個,查處盜採案件6起。一舉清退30多年來形成的20萬畝“三網”養殖、5萬畝圍堤養魚、禁養區內11家規模化畜禽養殖,恢復了綠色生態湖岸和萬頃碧波湖面。

不僅“鬆綁減負”,更要“通經活絡”。上汽通用武漢基地周圍曾有四個湖,面積不大,通過修建十里長渠,實現了四湖聯通,增添了水活力。近年來,江夏建渠連湖、破堤還湖達8萬多畝,山體復綠4200多畝,山清水秀逐漸迴歸。

做乘法,在保護中發展

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具體實踐中,既要守好保護的邊界,又要激發發展的活力。

曾經,為了保護水質採用“一刀切”式的退養,帶來的只有“捧著金飯碗討飯吃”;如今,全區22個湖泊採取“一湖一策”治理,實現保護和發展同步。做乘法就是要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藉助良好的山水資源、田園風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地處湯遜湖和梁子湖之間的五里界街道,用好“三鄉工程”發源地優勢,打造鄉村振興“街道樣板”,每年吸引百萬市民前往休閒消費,過去的鄉村閒置房變成市民爭相租賃的“搶手貨”,一些村民笑呵呵地說,“如今賣空氣也發了財!”

一些科創企業也“擇水而居”,騰訊、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等互聯網巨頭扎堆落戶江夏。在湯遜湖畔佔地80餘畝的騰訊武漢總部,年創稅收3.8億元,成為江夏“億元樓”的代表。2019年10月,第七屆世界軍運會在武漢召開,軍運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黃家湖畔,鐵人三項水上項目在碧波盪漾的梁子湖水域進行。

做除法,確保生態永續

生態環保很難畢其功於一役,要穩紮穩打,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環境保護規劃。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護生態永續,必須做好除法,首先是要去除思想上的眼前利益觀。“寧可留白,不留遺憾”。為了給人口聚集區的市民留足透氣、健身、賞綠的生態空間,江夏區委、區政府在城北黃金地段,規劃建成1500畝中央大公園,旁邊曾是黑臭水體的金鞭港得到同步根治。

做好除法,還需去除體制機制上的掣肘。2016年,隨著一聲炮響,隔斷梁子湖與牛山湖40多年的1500米大堤瞬間化為烏有,牛山湖養殖場200多戶漁民集體“洗腳上岸”。啟動區水產集團改革,促使其經營職能向湖泊管理職能轉變,大規模、過度化養殖將退出歷史舞臺。

2015年,一部反映梁湖游擊隊的電影《湖殺令》在全國上映,梁子湖的旖旎風光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夏人期待,若干年後,子孫們重溫電影,對照現實,驚喜發現:水依然那麼清亮,山依然那麼俊秀,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畫卷就在眼前。

(作者:王清華,系中共武漢市江夏區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