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上海回家乡:北上广能容下的肉身,三四线才能安放灵魂

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去上海工作,并在那里扎根的妹妹说:姐姐,你把老家房子卖了,到上海来买房吧,让我外甥也到这边上学。

当时我觉得这就是个玩笑话,不能当真。

首先,把家里将近200多平方的上下两层卖掉,换成上海80多平方的两居室,感情上接受不了。

其次,卖掉老家200多平方房子的钱只够支付上海80多平方房子的首付。这意味着不仅房子变小了,我每个月还要交纳大笔房贷。

最后,儿子到上海上学,如果以后没有身份还是要回老家高考,江苏跟上海的教学内容有40%不同,到时候不是害了他吗。

更何况,那时候我在家乡发展的挺好。

01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2009年,由于利欲熏心我选择了一条赚快钱的捷径。

所谓捷径,走起来往往是悬崖断壁,而且绝无退路可言。毁灭性的惩罚不仅让我以前积攒下来的财富一分不剩,另外又背负了巨额债务。

虽然家人很宽容,但山一样沉重的压力让我几近抑郁。

逃离上海回家乡:北上广能容下的肉身,三四线才能安放灵魂

半年后,在老同学的引荐下我开始接触建筑业,每天穿梭于各个工地的钢筋水泥。

2010年,历尽艰辛,当第一个工地的建筑附属接近尾声,我让老公在家承接项目照顾儿子。而我,接受妹妹的再次邀请,去上海看看有没有其他出路。

那时的妹妹和妹夫已经在上海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当时还不繁华的地段买了套200平方的复式,虽然每个月房贷的压力很大,还要养孩子、养保姆、养车,但是他们说有压力才有动力。

莫泊桑说:只要有一种无穷的自信充满了心灵,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独立不羁的才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在上海我生活的很好。

平时在妹妹公司接洽业务整理资料,在家就逗逗小外甥,每天晚上一人独享一楼100平方的宽敞宁静,美酒美食应有尽有。与其说我是来寻找机会,不如说我是逃避到这养精蓄锐。

02

妹妹家的保姆叫小李,上海那边习惯称之为阿姨。

她是个只有24岁的年轻女孩,大学毕业后跟两个要好的同学一起来大都市寻找诗与远方。

之所以选择上海,因为这是座包容性强的一线城市,而且发展机会多。可惜,上海有的不仅是远方的希望,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

工资高的她们资历不够,工资低的生存都成问题,好不容易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每天上下班要挤两个多小时地铁,通常天不亮就要起床,深更半夜才拖着一身疲惫回到租住地。

60多平方的两居室一个月要5000多块钱房租。小李拉个布帘住客厅,另外两个同学分别住主卧和次卧,还有一个合租的小姑娘在阳台上放了张床,四个人共用厨房卫生间。

来到上海一年,她们没去过东方明珠没逛过外滩,几十块钱一个球的哈根达斯看到了也只能咽口水。大城市确实信息发达,能接触到很多最时尚最前沿的东西,但是这一切对于独自在外打拼的大多数人来说太遥远了。

逃离上海回家乡:北上广能容下的肉身,三四线才能安放灵魂

一年后,住次卧的同学承受不了现实的残酷,回老家找了个舒适的工作,还跟父母安排的小伙子相亲并确定了关系。

住主卧的同学头脑灵活,又有一股闯劲儿,感觉给别人打工永远没出息,于是辞职从摆地摊开始创业。

至于小李,经过思考她学起家政。暂时做两年住家阿姨,有吃有住工资高,还能接触不同层次的人,存下来的钱用在学习新技能的培训上。

她说自己要打拼几年,攒下积蓄,然后再找个喜欢的城市,做一份喜欢的工作。

03

一年以后小李走了,被妹妹推荐给一个移民新西兰的朋友,跟随新雇主出了国。我想,那里应该会是她的新起点。

新来的阿姨50多岁,以前在江苏老家经营超市。因为家暴主动提出离婚,为了摆脱那个男人她选择净身出户。身无分文的她只身来到上海,希望早日赚到钱,然后回家乡买套小房子颐养天年。

一个人无论在哪里,处在什么情况下,心态很重要,坚持学习也很重要。只要目标明确懂得选择,总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妹妹家的小区附近有一家阿玛尼发型中心,由于我们经常光顾跟里面的设计总监阿K成了朋友。他是山东临沂人,18岁时来到上海距今已经10年了。

这10年他从学徒到普通发型师,再到高级发型师,最后爬上设计总监的位子,娶了同样是外地来上海打工的河南妹子,还买了属于自己的蜗居并在这间店拥有了自己的股份。

逃离上海回家乡:北上广能容下的肉身,三四线才能安放灵魂

一个没有人脉、无依无靠的外地人,从无到有,其间艰辛可想而知。

支撑他拼命也要留在这里的原因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县城拼命读书,只为了像他一样走出那个狭小的地方去看外面的世界。

他说,这是一座公平的城市,可以为任何人提供留下来的机会,只要你有毅力又足够努力,它就会敞开胸怀接纳你。

04

鉴于阿K的经历,妹妹再次提出让我把儿子转学到上海的建议。

连续咨询了三家中介,都说只要通过他们就能保障孩子有身份,老公也觉得儿子来上海这个想法很好,他说过几年自己也可以把家里的一切处理妥当后过来。

思来想去,权衡利弊之后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毕竟儿子在家乡的学校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校,此时的老公已经在建筑业略有小成。经济的不宽裕和无法再次承受失败,还有一些利害关系令我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在上海的几年时间里,妹妹所属的区域日渐繁荣,房价连续翻了几倍。

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悄悄发生改变,穿衣风格及谈吐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座城市的影响。这是很多外来人羡慕的生活,但我越来越焦躁,想要回老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去与留中挣扎了很多天,我开始失眠,每天晚上都要借助一杯酒的微醺才能安然入睡。一线城市能容下的肉身,却有着三四线才能安放的灵魂。

逃离上海回家乡:北上广能容下的肉身,三四线才能安放灵魂

上海,让我重新找回斗志让我依恋,但对家乡对父母,以及对老公孩子和朋友们的思念,又让我想离开。

人这一辈子都活在不停地抉择中,总会揣测没有选择的那条路走起来会怎么样。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听妹妹的建议到上海买房并举家迁移,如今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05

电影《致我们终将到来的爱情》里,男主人公曹文就是一个从小城市到寸土寸金的北京,想实现作家梦的男人。

但他不断被退稿,穷到房租都要女朋友来交,在女朋友姐姐的阻挠下,他又丢掉了爱情,同时也丢掉了在这大城市坚持下去的理由。

后来萌生了回家乡谋一份与梦想无关的职业,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完这一生。

不过电影的结局很完美,曹文在即将逃离的那一刻,被女朋友追来火车站挽留的一幕所感动,打消了回家乡的念头。他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北京的某个角落,终于在这个遍地都是梦想的地方,将梦想熬成了现实。

出版了自己的书,做了编辑,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和车,也找回了自己女朋友,完美逆袭了人生。

逃离上海回家乡:北上广能容下的肉身,三四线才能安放灵魂

有朋友对我的逃离嗤之以鼻,但我淡然一笑不以为意。

古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迎来不同的风景!

06

曾经有人问我,孩子上学到底是在大城市好还是在小城市好。

我认为在哪里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之间融洽的感情,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也有朋友很困惑,到底是留在小城市享受安逸,过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还是放手一搏去大城市寻求机会。

我觉得这个事情在于各人,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当然,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还是建议先出去打拼,走过看过经历过,再做出选择才真的不会后悔。有一句话叫做:能力范围内给最好的,能力范围外,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先进,但小县城温婉祥和有归属感。

回来后感觉家乡一直都在吐故纳新,城市建设和居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好朋友们也很努力地打拼并用心生活。

门脸不大的花店被闺蜜小静开的有声有色,装修很有格调的休闲餐厅在好朋友李姐的经营下红红火火,老同学雁子开女装专卖店,买了套190平方的大房子,还给自己添置了一辆80多万元的豪车。

逃离上海回家乡:北上广能容下的肉身,三四线才能安放灵魂

没有人能轻轻松松就收获丰硕的成果,所有人在职场上都很辛苦,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是用超负荷的时间、精力,以及十二万分的努力打拼出来的。

大城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小城市虽然闭塞落后,也不是印象中那么不堪。

关于人生的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有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梦想不轻易服输,总会越过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