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人民恨之入骨的張輝瓚,朱德為何說他不該殺?

  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詩詞熱興起,《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有一闕: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張輝瓚由此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其實,這是張輝瓚的第二次名聲大揚。早在第一次反圍剿中,他是紅軍活捉的最高級將領——中將師長,後違反俘虜政策錯殺了他,南京當局褒揚他“成功成仁”,給予了優隆哀榮。對此,各大報章曾追蹤報道,故當時紅區白區已鹹知其名。

蘇區人民恨之入骨的張輝瓚,朱德為何說他不該殺?

口不離“剃了朱毛的頭”

  張輝瓚,字石侯,1884年生,湖南長沙東鄉人,早年畢業於湖南兵目學堂,後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辛亥革命爆發湖南光復,被推為湖南軍政府參謀兼軍需學校總隊長,以後靠著湘省都督譚延的提攜,歷任省兵站總監、第4混成旅旅長、省警務處長等職。1923年隨譚延投奔國民黨,出任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926年湘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張輝瓚改任第4師師長,率部參加北伐。

  “四一二”政變起,張輝瓚以“清黨”有功,升為第2軍副軍長兼省政府委員。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第2軍縮編為師,張輝瓚調任18師副師長,1929年9月升為18師中將師長,奉命開赴江西“剿共”前線,兼任南昌警備司令。

  雜牌軍出身的張輝瓚,對蔣介石的器重與提拔感恩戴德,以加緊“剿共”相報,頻頻出動部隊襲擾蘇區,短短一年裡,就殺了千餘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蘇區人民對他恨之入骨,斥之為“張屠夫”。

  蔣介石取得中原大戰勝利後,騰出手來對付紅軍,調集10萬大軍“圍剿”江西中央蘇區,令第9路軍總指揮、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為“剿共”總司令。張輝瓚也被委以重任——左路軍前敵總指揮。一心想在“剿共”中立功的張輝瓚,事先親自擬定了幾條標語,令書記官抄寫後分發至各連張貼。貼得最多的一條,是他視為最得意之作的“剃了朱毛的頭”,“朱毛”指的是朱德與毛澤東。



  1930年12月16日,國民黨第一次“圍剿”開始。張輝瓚打著“前敵總指揮”的旗號,率18師挺進在前,耀武揚威向蘇區殺來,所到之處實行“三光”,遍貼“剃了朱毛的頭”的標語;向部下訓話時,也總不離“剃了朱毛的頭”。紅一方面軍前委書記毛澤東、總司令朱德,制定了“誘敵深入,殲敵於根據地內”的戰略方針,帶領主力向贛西轉移,計劃在地利人和的寧都縣黃陂、小布地區集結,待機殲敵,故而以少數兵力邊狙擊邊後撤,誘敵來追。

  張輝瓚的18師長驅直入,沒遇到多大抵抗。他以為紅軍不敢戀戰而流竄,遂命令公秉藩的28師加速前進,限12月20日佔領東固,與他的18師在那裡會師。18師走了一天,張輝瓚突然傳令休息待命。他與公秉藩本就不和,利用職權公報私仇,有意讓公師獨自先攻東固,借紅軍之手打公秉藩。公秉藩不知是計,傷亡了好幾百人馬,曉得上了張借刀殺人的當,心憤難平,所幸拿下了東固,遂誇大戰果報捷。蔣介石信以為真,通令嘉獎,賞大洋兩萬塊。

  張輝瓚率18師姍姍來遲,臨近東固時正值晨霧瀰漫,雙方都誤以為遇到紅軍而開起火來,連小鋼炮都用上了,直打到日高霧散,才知是自家人打了自家人。兩人互相指責,乃至出言不遜,公秉藩一怒之下帶著28師去了富田,留言張輝瓚:你胡亂指揮,畏敵不前,自傷部隊,屁個總指揮!本師長不再受你節制,等打完了仗去南京評說。張輝瓚也負氣不再與公秉藩聯絡。這時,張得到了大股紅軍在黃陂出現的情報,喜形於色,下令急行軍,於29日進入黃陂不遠處的龍岡,在群山環抱、峰巒重疊的龍岡圩宿營,命令吃飽睡好,明日決戰。


  “朱毛”正在捕捉戰機,發現張師孤軍深入,決定來個甕中捉鱉,集中優勢兵力殲滅18師,於是在小別山設立指揮所,各路紅軍在濃霧掩護下悄悄進入陣地。

  全軍覆沒,張被生擒

  30日上午9時許,遲來的冬日從山後升起,霧靄漸散。張輝瓚下令出發,並傳下話去:攻佔黃陂,殲滅赤匪,有擊斃朱、毛者,賞洋5千;活捉朱、毛者,賞洋1萬。

  當18師先頭部隊52旅艱難攀爬至半山腰時,擔任正面迎敵的紅3軍7師居高臨下開火,拉開了龍岡之戰的序幕。戰至中午,52旅仍不能越雷池一步。張輝瓚並不慌張,計出奇兵,調53旅從兩側登山包抄紅軍。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被埋伏在兩翼的紅3軍第8、第9師和紅12軍一部等個正著,給予迎頭痛擊。

  18師在山下仰攻,一次又一次衝鋒,均死傷累累敗下陣來,至下午3時許已傷亡過半。紅12軍、紅4軍又按“朱毛”的錦囊妙計,分別從左右迂迴到龍岡側後,阻斷了18師的退路,從背後攻過來。紅軍將張師緊緊圍住,成關門打狗之勢。

  下午4時,“朱毛”下令發起總攻。本只存殘兵敗將的張師陣容大亂,官不顧兵,兵不顧官,或爭相逃命,或繳械投降。

  龍岡一仗,紅軍大獲全勝,消滅18師師部直屬隊及兩個旅,俘敵九千餘人,繳獲長短槍近萬支、子彈一百餘萬發,並於一個山洞中俘獲了張輝瓚。(民國史專家陶菊隱在《政海軼聞》中有這樣的說法:張的失敗,是紅軍情報人員截獲張的作戰密信的結果。)

  戰鬥結束後,毛澤東、朱德離開指揮部下山看望前線指戰員,談笑風生正行走間,見男女老少眉飛色舞奔走相告:“前頭捉到張輝瓚啦!”

  “抓了條大魚!”朱德笑逐顏開。毛澤東跟著笑了:“這人可是蔣介石的愛將,驕橫得很,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成為我們的階下囚,去會會他。”

  先走一步的朱德來到集市大坪,見赤衛隊員們圍著張輝瓚叫罵,有的還揮舞著拳頭。朱德撥開人叢,勸導大家遵守俘虜政策,不許打罵俘虜,還叫班長給張輝瓚鬆了綁。

  張輝瓚忖度來者是個紅軍長官,佯裝傲慢地說:“既然被你們捉住了,無話可說,要多少錢才能放我?”朱德的聲音不高卻顯威嚴:“我們不是在和你做生意,你一向賣力反共,殺害了我們許多同志,這次又打頭陣進犯蘇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筆賬怎麼個算法?”


  “你們要把我怎麼樣?”張輝瓚緊張起來。

  “這要看你的態度啦,認罪服罪可以優待,假使頑固不化,就批判你,公審你。”

  “總司令說得對,開大會鬥爭他,牽著他遊街,看他再嘴硬不!”赤衛隊員同聲附和。

  張輝瓚一聽“總司令”三字,才知這位紅軍長官正是朱德!頓時氣焰大挫,低著頭一言不發。

  “來看看我的湖南老鄉!”毛澤東人未至聲先到。張輝瓚先是一愣,隨即一鞠躬:“潤之先生,久違了,別來無恙。”他與毛澤東同是湖南人,北伐前還曾見面過。

  毛澤東莞爾一笑:“總指揮先生,你氣勢洶洶叫嚷要剃了朱毛的頭,請問到底是誰剃了誰的頭呀?”張輝瓚一臉尷尬,連聲“不敢”。

  毛澤東叫人搬來一張凳子,招呼張輝瓚坐下,簡要介紹了紅軍的俘虜政策。

  張輝瓚聽得很認真,還不住點頭。此時此刻,他最關心的是自己的性命,見毛澤東、朱德和善待人,大著膽子要求:“請潤之先生,還有朱總司令高抬貴手,格外開恩,放我一條生路。只要不殺我,要錢要槍都可以,還有醫藥也可給。”


  毛澤東與朱德表態可以考慮,張輝瓚喜出望外。

  還有緊張戰鬥在後頭,毛澤東、朱德決定把張輝瓚暫交當地蘇維埃政府看管,特地叮囑:“嚴格執行俘虜政策,不要使張輝瓚挨凍受餓,不能虐待他。”

  紅軍連打勝仗,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剿。毛澤東興奮之餘,龍飛鳳舞,狂草了本文開頭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詞。

  圍剿失敗,“剿共”總司令、江西省主席魯滌平向蔣介石報告:龍岡一役,18師片甲不還,張師長下落不明。蔣介石回電狠狠訓斥了一頓,令疾速派人潛入蘇區,打探張輝瓚的去向。為防動搖軍心士氣,蔣在“總理紀念週”上發表談話:“贛省剿匪,18師稍有失利,此乃過程中所必然,各軍更可多得經驗,以達最終之勝利。”對張輝瓚,則稱“受傷不知下落”。

  然而,18師被全殲、張輝瓚被俘的真相還是傳了出來,《大公報》披露:“張師七千餘人犧牲,張被捕去。”再也難以自圓其說了,國民黨中央社承認“張師長為匪所執”的同時,大肆渲染張師如何浴血奮戰。張輝瓚的妻子朱性芳得悉丈夫被俘後,焦急萬分,幾次去見魯滌平,又哭又鬧,要他用錢物贖回丈夫。湖南軍政大員程潛、唐生智、何鍵等致電南京,建議營救張輝瓚。


  蔣介石為示對部屬的關懷,令魯滌平設法與中共方面接洽“贖張”,許以釋放政治犯,付給20萬塊銀元、20擔醫藥為交換條件。 中共中央同意南京方面贖人,交由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負責。周恩來選派軍委副秘書長李翔梧、中央特科人員塗作潮為代表,隨王信一去南昌具體會商辦理,又以中央軍委的名義,通知毛澤東、朱德作好釋放張輝瓚的準備。

  批鬥被殺,首級順江漂流

  國共交戰以來,張輝瓚是被俘的第一個國民黨中將師長,軍階與職務之高前所未有,因此就如何處置他,蘇區中央局作了專門研究。

  會上,毛澤東、朱德提出,張輝瓚既已投降了,又願輸送武器金錢醫藥,就應按俘虜政策給予優待;甚至可以利用其一技之長,充當軍事理論教員。然此時的蘇區中央局尚在左傾冒險主義者控制下,正大張旗鼓“肅反”,連偶有錯誤言行的同志都無情打擊,豈肯放過張輝瓚這個有民憤的國民黨降將?稱張罪大惡極,死有餘辜,非殺不可。毛澤東據理力爭:“實踐證明,優待俘虜有利於瓦解敵軍,壯大自己。張輝瓚不是沒有可殺之罪,而是殺之有違我黨我軍的俘虜政策,給國民黨誣衊宣傳以口實。總之是,殺之於我不利。”朱德也主張不殺張輝瓚,留著他可以解決根據地的困難,諸如武器裝備、醫藥等,還可換回獄中同志。


  反對者固執己見,堅持要殺。毛澤東憤然作色:“諸葛亮尚且能七擒孟獲,化敵為友,我們共產黨人為什麼古人都不及,連兩擒兩縱都做不到?” 爭論既久,難以統一,最後決定彙報中央定奪。

  然而東固地區蘇維埃政府領導人,此時以張輝瓚民憤極大為由,揹著毛澤東、朱德殺了張輝瓚,演出了有損紅軍俘虜政策的愚昧一幕——

  1931年1月28日,東固蘇維埃政府在富田召開公審大會。聽說是公審“張屠夫”,男女老少蜂擁而來,多至三千餘人。口號聲中,張輝瓚被五花大綁推上土臺,幹部群眾搶著控訴其罪行,聲淚俱下。因記著毛、朱“不殺”的承諾,張以為只是批鬥一下讓老百姓消消氣,所以低著頭還自稱“有罪”。及至聽到宣判死刑時,嚇得面無人色,大叫“饒命”,卻哪裡管用?會場上“剝皮”、“抽筋”的口號此起彼伏。張輝瓚被推到亂墳崗裡一槍了結。

  苦大仇深的民眾仍不解氣,將張輝瓚的頭顱砍下裝進竹簍,用紅布包裹,上書“張輝瓚首級”五字,固定在張氏宗祠木匾上,放進贛江,讓它順水飄到南昌去,給魯滌平乃至蔣介石報喪。張輝瓚的首級隨波逐流而下,4天后的2月2日,被駐防吉安的白軍哨兵發現。


  哨兵把張的頭顱送往吉安城中,師長羅霖召來留守的18師官兵辨認,確認無疑,於是電告南昌的魯滌平及坐鎮督察的軍政部長何應欽。魯滌平聞報後失聲痛哭,於6日派人至吉安,把張輝瓚的首級迎來南昌。何應欽將張輝瓚“成功成仁”的經過,添油加醋報告給蔣介石,建議厚葬優恤。蔣介石覆電何應欽:中央以張師長死難壯烈,准予國葬,照陸軍上將例褒獎撫卹,由江西省政府撥款1萬元辦理喪事。

  因只有頭顱而沒有身軀,何應欽找來木工雕匠,限時製作了一個與張輝瓚一樣胖瘦長短的樹木肢體,與頭顱連接起來,又定做了一口價值千餘元的楠木棺材。9日中午,在何應欽、魯滌平監視下,張輝瓚的人頭木身屍體著裝整齊,被放進棺材。 經由蔣介石核准,張輝瓚入土長沙嶽麓山。張輝瓚的靈柩先移往九江,從水路運至漢口,轉火車到長沙。何鍵在車站擺設祭壇、懸掛祭幛,焚燒紙錢香燭,召集了10萬人迎靈祭奠。繼而組織黨、政、軍及社會各界公祭,前後忙碌了兩個多星期。3月29日下午,張輝瓚的棺材抬至嶽麓山半山處下葬。墓前豎碑,正面刻有蔣介石寫的“魂兮歸來”。

  多年後,朱德憶起往事依然痛心:“按說真不該殺張輝瓚。如果當時留著他,不但可以解決根據地的不少困難,還可以用他做人質,換回許多獄中的同志,可是把他殺掉之後,蔣介石為了報復,立刻處決了我們許多被捕的共產黨員,其中包括幾次起義失敗後被俘的軍官……”(作者系文史學者)《同舟共進》2010年第10期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