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張其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萬全泥塑代表性傳承人。萬全泥塑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由張其林外曾祖父首創,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張其林的父親張玉柱,曾以一手精湛的泥塑絕活,聞名張垣大地,獲得 “萬全泥人張”的美稱。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萬全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其林

泥人張,它是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是繼元代劉元之後,我國又一個泥塑藝術的高峰,其作品藝術精美,在我國漢族民間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張其林老人展示他早年的雕刻作品

為了讓泥塑藝術發揚光大,張玉柱很早就開始培養兒子張其林。他親手教兒子做骨架,悉心給兒子講刀工和技法。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父子就開始在龐家堡、下花園搞泥塑創作。 和父親一樣,張其林自幼也十分聰慧,14歲就開始學泥塑製作,並隨父親一起走南闖北,遠赴省會石家莊,首都北京等地,進行泥塑展覽。他繼承了先輩泥塑的傳統技藝,在技術上精益求精。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張其林老人的作品《萬全十傑》

經過幾十年苦心鑽研,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成為這一民間藝術的集大成者———“萬全泥人張”的第四代傳人。

張其林塑造的人物,線條細膩,眉目傳神, 遠觀栩栩如生, 近看性格迥異。 創作的 《西遊記》 人物泥塑,曾於1986年參加北京舉辦的“中國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展覽會”。這組泥塑,以其獨特的人物造型,鮮明的性格特徵,贏得人們的喜愛, 並且出口海外,受到外國友人的稱讚。他的許多作品,獲得省計劃委員會和省鄉鎮企業局頒發的榮譽證書。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西遊記》泥塑作品

張其林老人常年過著簡單樸素的農家生活。三間簡陋的小屋———起居間,工作室,展覽室多功能兼備。加上小貓小狗跳脫其間,熱鬧,雜亂,充滿人間煙火。老伴去世多年,陪伴他的,除了終日勞作,便是一手泥塑。泥塑,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裕,然而,他的人生卻因此更加充實和美好。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農閒的時候,他就挖一堆黃土,細細地過篩,加水,摻入宣紙,細細地杵爛,攪拌,直到攪出一盆凝脂似的泥團。然後,找來鐵絲、秸稈,因物造型,做成骨架。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每件作品,他都細細團攏揉捏,必是成竹在心,才得摩心繪影。靜靜地,獨處一隅,連續幾個小時,精雕細刻。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人物表情生態刻畫細之又細

凸凹處,或削或補,缺餘處,或增或刪……屏神斂息,不知疲倦。小泥刀上下翻飛,汗珠子四處迸濺。一件作品成型了,未必滿意,小刷子蘸著清水,輕輕抹去刀痕手跡,直到人物線條流暢優美,形神兼備……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非遺保護的是什麼?是技藝。一項技藝不被時代淘汰的方法,就是傳承。談到怎麼理解“匠心”這個詞?張其林老人的理解“就是你喜歡哪個行業,在那一行裡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做細就行。”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製作大型泥塑

泥塑使他孤獨,也使他快樂;泥塑豐富了他的人生,也點綴了他的生活。清而不寒,貧而無怨,他活得有滋有味。晚年,他又義務將家族代代相傳的泥塑絕活,毫不保留的傳授給學校的娃娃們,讓這手絕活兒,有了繼續傳承下去的希望,同時更希望下一代年輕人能夠在傳承中有所創新。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道,進乎技。幾十年如一日在陋室捏泥塑,是對傳統技藝的一種守護,匠心之蘊重在虔心於一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傳承,卻不泥古。這彷彿一滴水折射了整個太陽的光輝,在於其自身的高潔,而不在淫巧譁眾。感動於專注和執著的匠人精神,既要通曉歷史,還要精通泥塑技藝的專業知識,更要能雕會畫,看似簡單的動作卻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傳承,才能做到最好。

“悅於行,匠於心”,這個大抵是公眾對於張其林老人肅然起敬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所有使古老技藝得以傳承有序的技藝大師們共同的品質。

讓非遺走進您的生活

非遺所思 | “萬全泥人張”:傳承人張其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