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這,就是厚實——讀馮驥才《俗世奇人全本》

這,就是厚實——讀馮驥才《俗世奇人全本》

好書推薦

「好书推荐」这,就是厚实——读冯骥才《俗世奇人全本》

★★★★★

今年年初剛剛面世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全本》(馮驥才著),其形成過程本身就 “奇”。它的最早亮相還是在26年前的1994年,當時的《收穫》雜誌在“市井人物”名下刊出了這個系列中的《蘇七塊》《酒婆》等七篇;六年後的新千年開張之際,大馮又完成了《刷子李》《泥人張》等11篇,當年的 “市井人物”也隨之變臉為“俗世奇人”並固定下來,作家出版社即以此為名出版了單行本;從這以後就到了15年後的2015年,大馮“初心不忘”再續這個系列,一氣又完成了《狗不理》《燕子李三》等18篇並親自為之繪製插圖,人民文學出版社就此出版了《俗世奇人》(足本);殊不知大馮卻並不想就此駐“足”,四年後竟一氣又寫出《彈弓楊》《大關丁》等18篇,且依舊是自己為之繪製配圖,在新千年第三個十年開張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即推出了《俗世奇人全本》,共收這個系列作品總計54篇,插圖58幅。一個系列作品的創作前後持續26年,這在中國當代文學短篇小說創作的歷史上絕對可稱之為一“奇”。

僅僅只是以寫作上的持續時間之長而稱“奇”固然是實至名歸,但就文學本體而言,能夠為之稱“奇”者則還要看作品自身的品質如何。

從歷史上看,天津自明朝永樂二年成祖親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建衛至今,這座城市歷經六百餘年滄桑。特別是19世紀後半葉以降,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天津自然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1860年,英、法聯軍的野蠻入侵,天津被迫開放,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工商業、金融業迅速發展,一時成為全國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南上海,北天津”的盛譽代表著中國的一個時代,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的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到了民國初年,天津在政治舞臺上繼續扮演著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滿清遺老、下野官僚政客,包括前清廢帝溥儀、民國總統黎元洪等先後進入天津租界,各有所圖。這樣的自然這樣的歷史必然形成這一方特別的人文景緻:燕趙故地、水陸碼頭、土鹼水鹹,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既有風習強悍、血氣剛烈者;亦不乏各式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民間市井。大雅大俗,聚集一城,不事張揚、不會藏拙,惟好自嘲。

面對這樣一方特別的水土,理論上所有寫作者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也不是沒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涉獵,但大馮的《俗世奇人全本》無疑是對其予以集中呈現成就最為突出。作品中不少“奇人”之“大名”,諸如蘇七塊、泥人張、張果老、狗不理、燕子李三、鼓一張、大關丁、彈弓楊等等等等,相信眾多讀者大都是一面 “久聞大名”,一面則“願聞其詳”,而經過大馮筆下寥寥兩三千字的一番白描,那個“大名”立即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地立了起來。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大約沒有幾位不知道這就是天津著名的品牌包子,但至於為什麼叫“狗不理”?恐怕就沒幾個人能夠說得出個所以然來了。於是,大馮告訴你,這位馳名包子品牌的創始人姓高名貴友,小名則叫狗子。“他家包子這點事,老高活著時老高說了算,老高死了後狗子說了算”。這包子經狗子之手幾經改良,在市場上 “就像炮臺的炮一炮打得震天響。天天來吃包子的人比看戲的人還多”, “頂忙的時候”,“狗子見錢就往身邊錢箱裡一倒,碗裡剩上十個八個包子就完事,一句話沒有。你問他話,他也不搭,哪裡有空兒搭?這便招來閒話:‘狗子行呵,不理人啦!’”不過短短百餘字,這狗子的嘎勁兒及當時天津市井那商業的紅火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而在整部《俗世奇人全本》中,54位天津奇人就是這樣悄然進入了讀者的腦海,而由此構成的一幅長軸則恰是數百年來天津市井民俗文化一個側面的縮影。

這是生活的魅力,更是作家的魅力。

大馮在《俗世奇人全本》的卷首《奇人輩出——書前短語》中有過這樣的夫子自道:“寫作人都是性情中人,最靠不住的是寫作人的計劃。寫作人最好的狀態是信馬由韁。馬,自己的性情與不期而至的靈感,韁,筆也”;而他在今年年初這部新書首發式上回答記者問其下一步的創作計劃是什麼時,他的回答除再次重申了自己在前述那段文字中的大意,又進一步強調了所謂寫作計劃不是自己簡單的主觀意志就能設定,它是被悄然而至的衝動牽著在走,而生活就是這衝動得以啟動的總開關。

現在的問題是,生活本身其實已然或悄無聲息或轟轟烈烈地客觀存在於彼岸,她能否進入文學的世界?怎樣在文學的此岸得以呈現?身為作家的本事身手如何,就成為能否實現這種轉換的關鍵所在。面對同樣的生活,同為作家們的反應有的漠然,有的雖有觸動但表現卻平平,這樣的差異當然取決於作家對生活的熟悉度、敏感性和藝術表現力。而大馮在駕馭《俗世奇人》這樣的題材時確可謂得天獨厚、水到渠成。長期身居津門,對當地生活十分熟悉,而對此間民俗風習還抱有濃郁的興趣與情懷,早在《俗世奇人》問世之前,其作品 《神燈》 《神鞭》《雕花菸斗》 《三寸金蓮》等中長篇小說中對天津的民俗民風皆有不同程度的藝術表現,而近20年來他更是傾力投身於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如此厚實的生活積累與專業研究點燃大馮對文學創作的一次次衝動實在就是不足為奇的了。而對津門文化和文學語言表現的爛熟於心,又使得大馮在駕馭這類題材時手到擒來、遊刃有餘。54位“奇人”在他的筆下,不事鋪陳、不加渲染,以質樸的白描筆法為主,緊緊扣住這些個“奇人”的妙語絕招兒,一笑一顰、一舉一動、三言兩語,一氣呵成。

從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大馮的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工程之中,這一項極為耗時與耗力相疊加的艱辛工程,致使他的文學創作雖未完全輟筆,但量產的確少了許多。我也注意到,近幾年來,隨著大馮年事的增高,戶外的一些實地考察不得不有所減少。於是那個創作活力四溢的大馮又開始活躍於文壇,去年年初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他推出了自己的長篇《單筒望遠鏡》,時隔一年的北京讀書訂貨會,他又呈現出這部《俗世奇人全本》。筆者身為連續兩年參與大馮這兩部新書首發的見證者之一,在今年的首發活動結束前曾半帶玩笑地對大馮說“希望明年圖書訂貨會時能第三次為你的新作站臺”。對此,大馮並未正面作答而只是露出神秘的一笑,我想,在這笑容背後,他或許早已成竹在胸了。

這,就是厚實。

(潘凱雄)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308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