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網」當周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點擊上方“鈞瓷網”可訂閱哦!

文 | 汪振軍

在周口鄲城,有這樣一個泥塑大師,從小就對泥巴情有獨鍾,不僅把“玩”泥巴當成職業,還經過自己的一番鑽研,把黃河花園口的泥土和家鄉鄲城的泥土混合、塑造、煅燒,製作出一個個反映豫文化鄉土氣息的泥塑人物。這些泥塑不僅享譽中外,還多次獲獎。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張振福在創作

2008年之前,張振福一直埋頭做泥塑,其作品先後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展覽大獎。張振福表示當時受邀參加國內外工藝展覽會,每次都會欣賞到很多精美的鈞瓷作品,由此受到了啟發。他想:鈞瓷是河南的文化,能不能把鈞瓷與泥塑相結合?

相比泥塑,鈞瓷生產工序極為複雜,燒製不易。從選料到燒成產品,其間要經過數十道工序,需要經過原材料加工、造型設計、素燒、釉燒、檢選等,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錯也會造成前功盡棄,這也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原因。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對弈 | 張振福作品

起初,張振福做的鈞瓷泥塑燒製十分不理想,基本全部報廢。張振福並沒有放棄,迎難而上,在禹州租了房子建立工作室,專心攻克“鈞瓷泥塑”難關。張振福表示,他的泥塑燒製是嘗試用鈞瓷礦泥做原料,經過了8年研究和燒製:在胎胚局部抹上不同配方的釉,第一次燒製7天7夜、溫度從低到高一直到960°C停火,第二次上過釉經過1360°C的高溫燒製24小時,終於在2015年6月20日成功燒製出了首批“鈞瓷泥塑”。首批燒出的“鈞瓷泥塑”作品,既保留了泥塑鄉土氣息濃郁的農村人物造型特點,又增添了鈞瓷窯變的神奇效果。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連年有餘(騎魚) | 張振福作品

成功燒製出“鈞瓷泥塑”第一窯,《抱花瓶的少女》等作品問世。這些作品精美大氣,著色優美、鮮明,藝術質感強烈、厚重,得到了圈內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抱花瓶的少女 | 張振福作品

張振福說:“為了讓‘鄉村少女’系列作品更加形象逼真,分別上了不同的鈞瓷釉,散發出了獨特迷人的藝術魅力。在開窯的那一瞬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終於脫胎換骨、鳳凰涅槃,激動得流淚了,這一刻我等得太久了,來得太不容易了。”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鳥巢 | 張振福作品

近年來一股鈞瓷收藏熱在國內外蓬勃興起。張振福表示,他曾多次帶著作品到國外舉辦展覽,在那裡也是受到國際友人的喜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泥塑作品就要選取中國的題材,表達真善美的概念,世界團結的像一個大家庭,雖然國際友人對內容理解不那麼深刻,但是傳遞出的情感是能夠引起共鳴的。這就如同欣賞音樂,歌詞不能全然瞭解,但優美的旋律是能直抵人心的。張振福的泥塑鈞瓷在現代鈞瓷領域獨樹一幟。泥人注重神韻,通過誇張的形象表現出作品極強的視覺衝擊,表達出作品獨有的精氣神。鈞瓷窯變無雙使人感到瑰麗、豐富、神奇,給人以詩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藝術享受。泥塑與鈞瓷二者結合,既突出神韻又富有時尚感,不同於一般的現代鈞瓷作品,更具收藏價值。

藝術創新

認識和評價張振福不能拘泥於傳統眼光,而應該基於創意眼光。正是基於這樣的前提,我認為,張振福的藝術創作有如下特點。

張振福鈞瓷作品特色: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今天的收穫(兒童抬魚) | 張振福作品

一、鄉土氣息

張振福的作品很接地氣,很“土”。與所謂的新潮和先鋒藝術家相比,張振福的作品反映的多是故土、鄉土、泥土。他的每一件作品,既有他的鄉土記憶,也有他的鄉土情感。

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村、農民的生活是張振福創作的源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所構成的一個個有趣的生活場景,都能勾起人們兒時的記憶,家鄉的記憶,夢中的記憶。張振福作品的價值就在於讓我們記住了“鄉愁”,給我們保留了珍貴的鄉村記憶。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黃河謠 | 張振福作品

二、快樂基調

張大嘴巴、開懷大笑是張振福許多作品的共同特徵,也代表他對生活的理解和審美追求。

我認為,泥塑的最高境界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不僅僅是對現實生活中具體人物的模仿寫實,還有藝術家自己所理解的樣子,和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理想人物。這種歡樂的基調集中體現了張振福藝術創作的思想和追求。他給我們呈現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活潑有趣、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人物,還有一個質樸、純淨、快樂的心靈世界和精神世界。正是這種獨特的精神氣質使他的作品成為別人無法模仿的“這一個”。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姐弟情 | 張振福作品

三、創新思維

張振福是泥塑藝術家,但又不是一般的泥塑藝術家,他的獨特性不僅在於他的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還在於他的創作有異於常人的跨界思路。

他大膽地將泥塑與鈞瓷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他是中國第一個給泥塑穿上鈞瓷衣服的人,也是第一個跨越泥塑與鈞瓷兩界的藝術家。傳統鈞瓷是在一件作品上抹一種釉,而張振福的鈞瓷泥塑的不同之處在於局部抹釉、一件作品用幾種配方不同的釉。我們知道,鈞瓷的神奇之處在於它的窯變,在於它美麗的色彩。而張振福的鈞瓷泥塑既保留了泥塑有趣的造型,又吸收了鈞瓷色彩豐富的優點,大大增強了傳統泥塑的藝術表現力。這就是一個難得的藝術創新!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張振福簡介:

「鈞瓷網」當週口“泥人張”跨界鈞瓷,泥人穿上漂亮外衣

張振福

1967年生,河南鄲城人,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四個一批”文化人才、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鈞瓷行業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周口市第二、三屆人大代表,周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鄲城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張振福泥塑《黃河娃》入編2013年教育部審定的全國小學六年級美術教科書。

社會影響

  2009年,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收藏了泥塑作品《黃河人》。

2009年,應邀赴歐洲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波蘭六國參加文化交流活動並舉辦雕塑聯展。

2009年,作品《偉大的母愛》獲第13屆中國人口文化獎。

2009年~2011年,泥塑作品連續3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最高獎百花獎。

2010年~2015年,《小憩》、《大豐收》、《瞧畫書》等54件作品連續6年被中國郵政印製郵票出版發行。

2012年,泥塑作為國禮贈送12個國家駐華大使館。

2014年,62件泥塑作品在聯合國大廈奧地利中心展出。

2015年,泥塑作品《賽龍舟》在第50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獲得“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5年,泥塑《炕頭》獲第15屆中國人口文化獎。

2015年,鈞瓷泥塑《抱花瓶的少女》和《九妹》同時獲第四屆河南省鈞瓷創新大賽金獎。

2016年,由鄭州市文聯和鄭州市美協主辦,在鄭州舉辦鍾海濤書法和張振福鈞瓷泥塑聯展。

2016年,由河南省美協、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主辦,“泥是傳奇”——張振福鈞瓷泥塑藝術精品展在鄭州舉辦。

2016年,鈞瓷作品《小憩》獲第四屆全國鈞瓷珍品展金獎。

其泥塑作品兩次獲河南省民間工藝最高獎——金鼎獎。

國內外100多家媒體對張振福的藝術生涯做過專題報道。另外他的多個作品被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收藏家收藏。

(作者:汪振軍,河南省特聘教授、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鈞瓷網

網 址:www.junci360.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