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的廚師行幫

老重慶的廚師行幫

作者楊耀健

老重慶的廚師行幫

紅案主廚師傅,由其掌勺烹飪,手藝要求高。

幫口及分工

重慶乃長江上游最大碼頭,百業興旺,餐飲業發達,自成川菜“重慶幫”體系。廚師行幫自稱為“勤行”,在大陽溝雷祖廟茶館設有公口,起聯絡協調作用。行幫供奉的偶像為關公(關羽)及雷祖,初一、十五上香,祈求順當。

從業人員分為“灶上”、“堂上”兩類,要求嚴,一般需要投師學藝三年,方能就業。尊稱老師為“師父”而非師傅,情同父子。名師帶出的徒弟受歡迎,大餐館爭相聘請。次等師父的徒弟也有去處,小館子還多,並且還可隨時上街待僱,到大戶人家幫廚,不愁溫飽。

“灶上”以主廚為一把手,俗稱紅案、“掌脈”。其次為刀工,俗稱“墩子匠”,宴席講排場,刀法極其重要。有一年廚師行幫比武,有位姓張的刀工上場切牛肉,只見他手起刀落,筋膜盡去,肉片極薄,猶如紙張,贏得滿堂喝彩。第三是白案、蒸籠(蒸菜、煮飯)、涼菜,有技術含量。行幫比武時有劉姓師傅做的鮮荷葉裹米粉肉,形如粽子,蒸制鬆軟,荷葉的清香加鮮肉味籠罩賽場,令人垂涎三尺。打雜、燒火者排不上號,下力人而已。

“堂上”主要指跑堂、引座者。跑堂的夥計不會做菜,但懂行,可針對不同對象介紹推薦美食,吹噓菜品,招徠生意。他們可以口齒清楚地一口氣報出菜品、價目,應付各色人等。如顧客懷疑魚不新鮮,跑堂者隨即就從廚房內拎幾條魚上來,供顧客挑選,隨手還帶一根鐵籤子用來扎魚,試試肉厚不厚。那些一問三不知,或對挑剔口味者不能應付,笨拙不靈活的夥計,幹不了多久就會被辭退。引座者則要求記性好,但凡老食客上門,對其姓氏能脫口而出。例如“範傻兒”進門,馬上尊稱“範大爺到!”對於沒有一官半職的回頭客,立馬也能認出,將其引導到對方常坐的位置。

川菜“重慶幫”稱領班服務員為正堂,其次曰堂倌、么師。“不是英雄不開店,不是豪傑不跑堂。”投師學藝的最高境界,是練到“能知五陰六陽,最善看人說話”,熱情地拉食客進店,禮貌周到伺候,餐後讓客人滿意而去。

老重慶的廚師行幫

刀工師傅,俗稱“墩子匠”。

求職及待聘

求職的廚師,每天集中在大陽溝、雷祖廟趕場待僱。他們的標準打扮,是身著白布圍裙,手頭有把菜刀,坐在茶館聽信息。他們之間的話題,是談哪家僱主厚道,工錢高;哪家僱主難伺候,最好別去受氣。

上午九、十點鐘,僱主到來。一類僱主是各餐館的老闆,有當面看手藝的規矩,就是由老闆提供材料,廚師弄幾款菜品,請美食家們免費品嚐,得到好評就僱用。另一類僱主是大戶人家辦席,提前幾天來找人,被僱用者屆時會帶著手下的夥計,準時出現在僱主家中操辦。

官紳家辦婚、喪、壽宴,多請餐館“出堂”,價格比到餐館訂座便宜實惠。事前商定費用標準,屆時餐館派人把菜餚、餐具等挑到主人家現場製作。出堂廚師所得報酬,比在餐館打工豐厚。

名廚師除在餐館謀職外,還有去官吏家、紳糧家、金融團體做私廚的美差,常年甚至終生被聘用,見月領取包銀。他們均能置辦高檔筵席,且有拿手的款式。如在銀行同業公會任職的曾師傅,拿手好菜是乾燒魚翅、響鈴海參、燒蟮段和香酥鴨子,幾個頭面金融家大加讚賞。孤掌難鳴,大廚師被聘,習慣帶幾個扣手的墩子匠和白案一道去,相輔相成。

絕技種種

“久華源”餐館的名菜,首推“四做魚”,即紅燒魚頭、糖醋瓦塊、醬汁中段、滑溜魚片。大廚師姓穆,精於此道。他做的乾燒魚頭,鮮而不腥;瓦塊魚先炸後燒,味兼鹹甜;中段用魚身肉厚之處,上澆甜醬濃汁,味正醇美;滑溜魚片一色純白,鮮嫩異常。他還能用一般人棄之不用的肝腸肚肺等,做成魚雜湯,加撒胡椒麵,醒酒最佳。

“暇娛樓”大廚師姓羅,拿手菜是清炒蝦仁和雙燴雞絲。前者以新鮮河蝦炒制,不加輔料,既香且脆。後者以鮮雞絲和薰雞絲合燴,腴而不膩,清爽適口。鮮雞絲為白色胸脯肉,薰雞絲色兼紅黃,上桌後賞心悅目。

“留春幄”的冷盤師傅姓吳,終身被聘,原因是他的冷盤製作精美,12只或9只拼盤端上來,中間一大盤是“二龍戲珠”或“鳳凰展翅”,周圍小盤子內拼有飛禽走獸,葷素兼備,甜鹹辣酸俱全,猶如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食客未及動箸,心已先醇。

“老四川”的牛尾湯,以文火燉熬,終年不熄火,燉湯師傅夜夜不眠。“高豆花”的點滷師傅,布滷水全憑經驗,旁人難以替代。他們雖名不見經傳,卻為不可或缺的人物。

老重慶的廚師行幫

應邀到僱主家“出堂”,現場製作,自帶食材、炊具。做好一道菜,由旁邊的下手送到席桌上。

嚴師與高徒

“味腴”餐廳大廚師姓李,用料頗為講究。如芙蓉雞片、宮保雞丁,他聲明只用雛雞的胸脯肉,連雞腿都作下腳料煮湯用,老闆只好依他。他做砂鍋豆腐,要求很濃的高湯,另加火腿、鮮雞蝦和玉蘭片,缺一樣就不做。有次顧客點了燒茄子,夥計上菜慢了,顏色有點發黑,他馬上大發雷霆,罵過夥計又重炒一份送去,說是不可自砸招牌。

“吉盛園”餐館是清真店,馬姓師傅自行配方,不讓旁人插手,以紗布袋內裝丁香、砂仁、桂皮、大料等主料除羶味,外加鹽和調料。羊肉分割時,他守在旁邊把關,肉塊小了易碎,大了不入味。稍不如意,他就要吹鬍子瞪眼睛,刀工都怕他。

“生生花園”的一個夥計,佚名,其絕活是端盤子。顧客打湧堂的正餐時間,這位老兄左右手臂上可以各放4只5寸盛滿菜餚的圓盤,行走於星羅棋佈的餐桌間,滴水不漏。有的顧客之所以上門,就是衝著要去看他的表演。

原載《重慶晚報》2012年2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