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常可以見到親子之間的性格是兩個極端,例如自信滿滿的父母培養出自卑滿滿的孩子。但今天我們要來說一個反例:

弱小的父母,培養出強大的孩子。

“為什麼我那麼膽小,但是卻能培養出一個有勇有謀的孩子呢?”

許多人會認為,孩子有勇有謀是一件好事,如上面說的情況,這不是“犬父出虎子”嗎?

其實不然,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並不值得為之高興,因為孩子在犧牲自己成為父母的父母。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當父母懦弱,孩子就需要自己保護自己

在我們的觀念裡面,父母應該是保護孩子的存在,而同樣的,在每一個孩子的心裡,父母都是偉岸的無敵的存在:

父母總能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出現,保護自己,他們總能辦到自己不能辦到的事情。

然而生活中,有一種父母非但不能保護自己,還讓孩子反過來保護他。

有一段電視劇情節是這樣的:

一位單親父親帶著孩子去食堂吃飯,偶遇之前心裡喜歡的相親對象。

按理說都已經結過婚的人,而且孩子都這麼大了,見到自己喜歡的人應該落落大方才對,可是這位父親卻如鴕鳥般,恨不得找個洞把頭埋下。

反倒是兒子,在知道父親對那位啊姨的心思時,不斷鼓勵父親上前打招呼。

孩子苦勸無果,但又不希望父親失去良緣,也是對父親懦弱的憤慨,瞬間說到:“你不去我去!”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是很直接很單純的,只見小男孩很勇敢地來到那位啊姨的面前,有點粗暴地說到:“啊姨,我爸特喜歡你,但是他不好意思過來,你過去和他主動聊聊吧。”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這位阿姨顯然也是有所矜持的,並沒有理會孩子,這下孩子急了,立馬飆出了一句讓眾人都聲啞的話。

孩子用近乎吼的聲音說到:“阿姨!其實我爸想讓你做我媽!”

瞬間周邊所有人都為之噴飯,三個原因:

1.驚訝孩子的直接;

2.一個孩子能懂的男女之事;

3.孩子比其父親勇敢;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我們在感嘆這個孩子懂事勇敢的同時,也在心裡對這位父親產生了一絲鄙視:一個大男人連個孩子都比不上。

那麼,作為幫助父親的孩子心裡會不會有同樣的想法呢?

顯然是有的,就如我們對孩子怒其不爭一般,孩子在心裡也會對父親有些想法,但身為父親的孩子,他們不忍責怪自己的父親的懦弱,當父母不足以保護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要自己保護自己,而勇敢得有些魯莽的行為,就是他們保護自己的體現。

如果他們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就會形成習慣,最終發展為性格。

當然,這樣說可能還會太籠統,我想我們需要更較真地來了解一下孩子的性格形成。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性格形成--強迫性重複、平衡與環境關係所需

習慣通常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中,但你知道嗎?人的心理上也會有習慣,它被稱之為“強迫性重複”,正正是這種強迫性重複,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影響極大。

  • 強迫性重複對性格的影響

在心理學上,有和佛學一般的“輪迴”之說,但並不是指前世今生,而是指心理上的“強迫性重複”或者說心理上的“習慣”。

簡單點來說,你童年在什麼樣的環境或心理狀態下長大,長大後依然會重複這種環境或心理狀態。

這是一種習慣,無論這種習慣是好是壞,你都會在潛意識裡想要重複。哪怕這是你痛恨的事情,會給你帶來痛苦,但你學會了,依然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情感或解決問題。

所以,在童年時學習到幸福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會重複幸福;在童年時學習到痛苦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會重複痛苦。

例如在上述這個孩子,他在童年體會到的是父親懦弱不足,基於孩子的自戀心理,他就會不斷地做出保護父親、幫助父親的行為,而且在接下來的成長曆程中不斷重複著一過程。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 環境對性格的影響

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有兩點:

一是指人的性格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被環境所影響;

二是指人會有意識地改變性格去適應環境或對抗環境,當對外界環境感到不安時,一個孩子也會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以免自己受到傷害——躲在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中,這是人的本能。

簡單點來說,性格就是孩子保護自己,平衡自己和周圍環境的武器。

例如我們常見的校園霸凌,當被霸凌的時候,過往自信勇敢樂觀的孩子,會變得懦弱、憂愁、自卑。他需要通過這樣的性格變化,來調節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至於這種調節會帶來什麼影響,一個孩子是不會去思考的。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 真正強大的性格,是平和

性格反映的是一種心理特徵,它由人的心理需要發展而成。興許有些家長會斷章取義的覺得孩子能如此勇敢是一件好事,其實不然,因為他的“勇敢”只是表面上的,是建立在保護自己、保護父親的基礎上的。

真正強大的性格,是平和。

讓我們回到上述這個男孩的事情來:

一個單親家庭的小男孩沒有母親關懷自己,爸爸懦弱也不能保護自己,更沒有一個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完整溫暖的家庭給自己力量,那麼他要如何更好地成長?

他只有自己保護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強勢甚至霸道,才不會被別人欺負,才能從自己身上得到力量,才能尋找到一種叫作“安全感”的東西。

至於這種強大是否真的強大,這種安全感是否一種真實的存在,一個小孩是不會有這種思考的。

所以說,性格和自己的心理需要密切相關:當我的心理需要強大的力量時,我就必須在外在發展出強大的氣勢來保護自己。

所以,一個善良、溫和、懦弱的爸爸完全可能有一個強勢、勇敢的孩子,只是,這個外表強勢的小男孩內心是否一樣強大是值得懷疑的。

當一個人的性格過於弱或者過於強的時候,其心理可能是不夠健康的,真正的強大是平和,平和地對待這個世界。

當你需要張牙舞爪地對待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你的內心感到恐懼不安,所以才需要用一個過於剛強的外表來保護過於柔弱的內心,而這樣的人通常是不快樂的,只有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心一致時,他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的性格很強勢,他的內心就是強大的,這恰恰說明孩子的內心脆弱而又不安。

那麼我們要如何培養出好性格而又內心強大的快樂的孩子呢?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培養出好性格、內心強大而又快樂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不是天註定,是可以塑造和改變的,假如你覺得孩子天生的性格不好,假如你希望孩子的性格可以更好,那麼,你就可以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給予孩子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孩子的好性格是可以期待的。我們可以這樣做:

  • 給予孩子好的“強迫性重複”

看完上面的內容,或許大家會認為“強迫性重複”是一件壞事情,尤其是在“強迫”的字眼上。

實際上,“強迫性重複”是一箇中性詞,決定其好壞的是“重複”的內容。

人的內心其實是一個能量系統,童年時父母為他輸入的是正能量,那麼他輸出的也會是正能量;如果父母為他輸入的是負能量,那麼他也只有負能量可以輸出。

心理強迫性的力量是非常大的,童年時得到過愛與支持的孩子,哪怕被他人傷害多次,他依然相信愛;相反,童年時沒有得到過愛和學習過愛的孩子,即便別人對他很好,但有一次疏忽,他就有可能不再相信這個人了。

所以,讓孩子形成好性格的關鍵,就是在童年時給予孩子好的“強迫性重複”,而這又可以分解為以下兩點: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良好的夫妻關係】

家庭當中應以夫妻關係為首位,只有父母和諧、相敬如賓,才能讓孩子不需要為平衡父母的關係而做出犧牲,安心做自己。

另一個方面,當父母以夫妻關係為重的時候,他們就不會依戀、依賴自己的孩子--這是在加強孩子的自戀自責心理。

當然,有人會說單親怎麼辦?

首先這不是孩子的責任,夫妻關係破裂,不代表親子關係破裂。離異、父母感情不好,這是父母需要處理的事情,是父母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它並不是直接由孩子造成的,更多的是父母之間的三觀不合所致。

一個最簡單的事實就是,在法律上即便父母離異,其各自還是與孩子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親子關係,父親還是孩子的父親,母親還是孩子的母親,只是父母不再是夫妻關係而已;

其次這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有一位單親父親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儘管看起來讓人覺得有些怪異:

他真正做到既當爹又當媽,他會穿上女裝,給孩子扮演母親的角色,絲毫不畏懼他人的目光。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良好的親子相處模式】

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如果給予孩子的是讚美、鼓勵、支持、理解、尊重、信任、欣賞、寬容、愛……

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就能形成一種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這種親子關係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愛和幸福,並把這種感受在他的人生中不斷重複,那麼他就會形成好性格。

我們常說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才有能力愛別人,其實就是說童年時有強烈的愛的感受的人,會在他的各種人際關係中將這種幸福的心理感受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即他有了愛的能力和幸福的能力。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 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尊重自己的過去

有些家長說:我已經給了孩子一個不好的強迫性重複了,那麼我又該如何修復?

又或者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性格不好,不夠好,強烈想改變孩子的性格,例如一些內向的孩子,其父母希望其外向,認為這樣以後才能讓孩子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你在把孩子拉出他認為安全的地方,破壞他自建的、心中的安全島。

須得明白,孩子的性格之所以內向是與父母關係模式和周圍環境影響,今天他的內向恰恰證明了你過去的養育方式,跟他形成的相處模式是錯誤的--內向(你認為不好的性格)只是他自己保護自己的方法。

所以,請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同時這也是在尊重你自己,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過失。

這同樣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點: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潛意識教育】

修復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是讓孩子走出壞性格的關鍵。

如果過去給予孩子不好的親子相處模式,那就需要深思自己應該怎麼做到給予孩子讚美、鼓勵、支持、理解、尊重、信任、欣賞、寬容、愛……

在教育孩子上,最忌諱的就是“按我說的做”,按我說的做,是意識層面的,即我們應該怎麼做;而“按我做的做”,是潛意識層面的影響,即我們想要怎麼做。

意識是知道的、感覺的東西在大腦中的反應,而潛意識是不知道的、沒有感覺到的東西在大腦中的記憶。意識是外在的東西強塞到我們大腦裡的,它需要我們調動心理機制主動作出反應才能接受,這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牴觸心理或感覺到累,就算接受了也是來得快去得快;

而無意識是不知不覺被我們的大腦記憶,是潤物細無聲地侵入我們的大腦,潛移默化地留在我們心中,所以潛意識的記憶很難被趕走,因為我們根本沒意識到它的到來。

比如教育孩子,你告訴孩子怎麼做,這是意識層面的,作用很小。但是如果你自己先做好,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很難被抹掉,這就是潛意識層面。

潛意識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孩子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學習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學會,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潛移默化,所以我們常說身教大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其實就是說潛意識的巨大作用。

孩子的性格,來自“強迫性重複”,潛意識教育能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造化”弄人】

假如很不幸,你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非常糟糕,而你又做不到改變自己,那就只能寄希望於孩子的“造化”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會受到藝術作品和社會的影響,會不會受到他人的指點,會不會自我反省和審視人生。

假如會,孩子的性格依然會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性格雖然會對一個人的命運產生很大的影響,但真正能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人一生的際遇和成長。

但如果這樣的話,孩子一生會遭遇許多挫折,會受到痛苦的折磨。如果你希望孩子一生幸福、樂觀、順利,那麼,在童年就給孩子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吧!

淅爸有話說:沒有無緣無故就形成的性格,更沒有天生就具備壞性格的孩子,給予孩子好的強迫性重複,好性格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