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她为什么能插队?"2位妈妈不同回答,影响孩子人生格局

"妈妈,她为什么能插队?"2位妈妈不同回答,影响孩子人生格局

你不得不承认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结果。在教育方面,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孩子遇到插队的情况,问妈妈"为什么她能插队?"两位妈妈的不同回答直接影响孩子性格塑造。

十一国庆期间,我带着女儿还有我的母亲去周边的城市玩了两天。在旅游景点买票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景区的售票口处拍着两条长长的队伍,跟我并排站的有两组家庭。本来是好好的排着队,这时这在我旁边的队伍中突然插进来一个人,这种行为我内心是比较反感的。但是没有插到我这边的队伍中,我也不好说什么。

这时站在我旁边的两组家庭中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队伍突然插队进来一个人,都回头问妈妈:为什么她要插队?

第一位妈妈听到孩子问自己,回到说:嘘,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也许是她的朋友先进去了,她着急进去找她朋友。反正我们今天可以玩一天,不着急,耐心的等吧。

另一位妈妈回答道:一看就是没有素质的人,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插队,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你以后不要插队听到没有!

这么一听,看似是第一位妈妈的回答更加温和些,本着迁就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看待插队的事情。可能在第一位妈妈看来"吃亏是福",反正自己的时间别不着急,所以适当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所谓。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妈妈教育出的孩子迟早出现问题。吃亏真的是福吗?未必。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是:一个能吃亏、懂得忍让的人,大概率上是个有福气的人。而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一件事上你吃了亏,你就得了福。"

第一位妈妈的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可能会让孩子以后成为"双标"的人。对待自己的是一套准则,对待别人又是另一套准则。看似温和的教导,实际上教坏了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要么以后在遇到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时还是会选择默不作声;要么就会用这套妈妈安慰的话用在自己身上,下次自己也开始插队,反正别人又不着急。

第二位妈妈的教育方式比较强硬一些,但是话糙理不糙。对待这种不公平的行为时,能够跟孩子明确的指出来,并且趁机教育了孩子以后不要做类似的事情。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值得鼓励的。虽然带有攻击性,但是并没有带有脏话。这种性格的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长此以往的对这种插队的行为也会嗤之以鼻。

前几天在网络上突然爆火了一条视频。长春一家售票站口一位售票员不停的"怼"一名插队买票的乘客。那位乘客一直在强调自己有非常紧急的事情,"不得已"才插了队,说已经跟后面的乘客打好了招呼,后面乘客也已经同意了。但是这位售票员却是对插队行为十分的不满。

一直嘴里说道:你着急别人就不着急吗?插队就是不对,请到后面重新排队。其实作为一名售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服务好所有的购票乘客,目的是让所有的购票乘客满意,并不是某一位乘客满意。但是这位插队的乘客态度十分的不好,让人非常的恼火。

父母们常常教导我们,与人为善、吃亏是福。但是如果一切是建立在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上,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不要盲目的善良、也不要盲目的体谅。盲目的对比人好是一种低智商的善良。

在我们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性格极好,对谁都很友善,很少与人发生争执和矛盾。你会觉得这种人很美好,生活肯定很幸福。

但是现实中往往这类人群都成为了工作单位中的"便利贴"。他们往往是同事们眼中可以任意指使的对象,因为他们不会懂得拒绝别人。恰恰是那些平时看起来不好相处的人做了领导。

并不是说教育孩子懂得体谅、懂得谦虚是错误的,而是父母需要传达给孩子,什么事情可以暂时忍一忍,什么事情需要勇敢的指出来。要教育孩子正确的三观,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孩子们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看待插队行为的?赶快分享出你的建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