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写作者阵营,有的人渴望写出10W+的爆款文章,有的人渴望出书,学习写作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课题。

作家毕飞宇说过,“什么叫学习写作?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自然就写出来了。阅读的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所以我说,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

想要写好文章不仅需要读书,更要会读书,也就是掌握读书的方法,才能拥有阅读的才华,才能让你的文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高效能阅读》就是这样一本教人读书的书,作者原尻淳一在薄薄的200页里给我们提供了89条阅读技巧供大家选择。这些技巧是原尻淳一阅读了市面上百余册讲解阅读方法的书籍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书来的。

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原尻淳一的文字简洁,每一个技巧只有短短的400—800字,但是覆盖面很广,小到读书辅助工具的选择,大到个人知识数据库的建立,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读这本书有点像吃自助餐,面对丰盛的菜肴,谁不想尝个遍,但是我们的胃不答应,因为实在装不下呀。所以,尽管我们有着非常大的选择空间,我们也要从中寻找自己最爱“吃”的,能“消化”的了的,能为我们提供“能量”和“营养”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才不会辜负这“一桌子”美食。

《高效能阅读》中的89条阅读技巧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阅读前的准备: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2.阅读时的方法:速读法、类比读书法

3.阅读后的输出:如何将书解剖、收集资料,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下面,我就带你欣赏一下这桌“美食”。

书,要说爱你很容易

很多人都知道想要写出好文章,广泛的阅读必不可少,可他无论如何也静不下心来读书。虽然静不下心读书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兴趣和阅读习惯,原尻淳一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了三个解决方向。

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01/阅读前的心理准备——作为读者,你可以任性一点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在《宛如一部小说》中介绍了“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杨绛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不论是达尼埃尔·佩纳克,还是杨绛先生,他们的观点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们拥有很大的自由,不要给自己设立太多的条条框框,读什么,怎么读,都可以由我们说了算。

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02/与书建立联系——用“狗仔精神”,收集书籍的“花边新闻”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了他童年的生活,我对这篇文章的记忆,仅限于当年老师要求背诵的那几个段落。除了课本里必须学习的,鲁迅的其他文章我一点兴趣都没有。

后来我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看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文辞冰冷、刚硬的鲁迅在我的心中有了温度。有了这种真实的亲近感,我在回到家后迫不及待地购买了《朝花夕拾》,一口气读完还觉得不过瘾,又把鲁迅的其他作品列入了自己的待读清单。

这就是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说到的读书技巧——从“2D学习”到“3D学习”。也就是从基于平面纸媒,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2D 学习”,到走出校园,进入现场的“3D”学习,更能激发我们的内在动机。

对读书不感兴趣的人很大程度上认为自己与书没有关系,那么我们不妨主动和它建立联系,就从一本书的周边开始,用“狗仔精神”,收集与书有关的东西,激发读书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参加读书会、看读书博主的好书推荐视频;阅读作者的轶事;先听一听作者的声音,然后在读书时重塑作者形象……

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03/打造读书环境——让环境带动你的读书热情

打开我们的微信群组,你会发现自己加入了不少群:工作群、家长群、同学群……每个群都有各自的功能,那为什么不加入或者创建一个以读书为主题的群呢?大家在讨论书籍时,我们会被“种草”某本书,也能在无形中形成的监督体系,让我们更加乐于读书。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足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在微信群组之外,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各种读书环境中,激发和维持读书动力。比如,设置固定的时间去图书馆、参加书店的读书活动、将书放到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等等。

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速读+类比读书=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推荐了两个阅读方法:速读法和类比阅读法。前者让我们快速抓取书的关键内容,后者让我们扩大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常来说,读书有三个目的:

1.消遣

2.收集信息

3.获得知识

为了消遣而读书,本就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放松,读书方式随意一点没关系。速读法和类比阅读法更适合以收集信息、获得知识为目的的阅读。

速读的核心是“发现关键词”、进行“假说验证”。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目录和书中黑体字标题,对关键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想象关键词包含的意义。接着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验证自己的想象。

原尻淳一认为在读书方面,促进个人成长的两条路是成为“通才”或“专才”。“通才”就是不限领域,什么专业的书籍都读的水平阅读;“专才”是指在自己专业领域深耕阅读的垂直阅读。

用速读保持阅读速读,用水平阅读扩大阅读广度,垂直阅读打通阅读深度,三者齐头并进,就能让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立体,更加“海纳百川”。

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知识数据库的产生

达·芬奇是一个跨领域的天才,他的头衔数不胜数,解剖学家、植物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地质学家、发明家、音乐家、哲学家、博学家、雕塑家、科学家和作家等等。

他为何能有这些成就,笔记的功劳不小。达·芬奇的笔记尽管遗失了三分之二,但现存的手稿仍然有5000多页,这些笔记中包含了数学、几何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土木工程学、军事技术、光学等等,可谓应有尽有。

原尻淳一基于达·芬奇的思想,向我们介绍了信息的取舍选择和积蓄技术,来打造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关于阅读的89个技巧:让你变成读书体质,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在我看来,这种打造数据库的过程就是“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过程。

“由多到少”就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在书上做好标记,然后对书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取舍。将重要信息记录下来,信息就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了。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我们的知识数据库就会越来越完善,涉及面越来越宽广,对我们的影响和帮助也就越来越大。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说过,“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确实受用。”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中的89条读书技巧,就是梁漱溟先生这句话的最好注解。被迫做的事总是令人不快的,读书尤其是这样。那么,就请从这89条技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数据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