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君、臣、佐、使——代表主要藥和協助藥

什麼稱之為中醫的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出處 :《神農本草經》:“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主治病;用藥須合君臣佐使。”

多種藥物配成的處方,中醫的說法稱做方劑。方劑的組成有一定的法度,稱做方制。所以,方劑是用單味藥物治療的進一步發展。它的特點是:具有綜合作用,治療範圍較廣,並能調和藥物的毒性,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

中醫藥文化——君、臣、佐、使——代表主要藥和協助藥

方劑的組成,分君、臣、佐、使四項。

1.君:君是一方的主藥,針對一病的主因、主症能起主要作用的藥物,君藥不一定一方只有一個,也不一定猛烈的藥才能當君藥,主要是看具體情況和需要來決定的。

2.臣:臣是指協助和加強君藥效能的藥物,臣藥在一個方劑內,不限定只有一味,一種君藥可以有幾種臣藥;如果一方中有兩個君藥,還能用較多的臣藥來配伍。

3.佐:臣之下稱做佐,佐藥就是接近於臣藥的一種配伍藥。除了與臣藥一樣協助君藥的作用,還能協助君藥解除某些次要症狀。

4.使:從“使”字的意義來看,使藥是一方內比較最次要的藥物。在臨證上一般把使藥理解為引經藥,引經藥的意思是將藥力引到發病場所,所以也叫引藥,俗稱藥引子。

君、臣、佐、使等字面雖含有封建意味,但實質上是用來代表主要藥和協助藥,以說明方劑的組織形式。幾千年來,中醫在方劑的配合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無論經方和時方都是遵守這個原則制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