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戰略調整”,或削減自動駕駛研發支出


戴姆勒“戰略調整”,或削減自動駕駛研發支出


一向以嚴謹、務實的作風而聞名的德國汽車製造商,這一次對待自動駕駛轉型的態度,又開始變得“模稜兩可”。


戴姆勒週四公佈,受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銷量提振,第三季度營業利潤小幅上升,推動其股價上漲,但該公司宣佈削減成本,並警告稱,與柴油車訴訟相關的法律條款可能增加。


戴姆勒集團息稅前利潤(EBIT)增長8%,至26.9億歐元,高於上年同期的24.9億歐元,主要受豪華車銷量增長8%和現金流穩健推動。


不過,在梅賽德斯-奔馳轎車的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6.3%降至6%之後,集團將重新評估成本,原因是梅賽德斯-奔馳GLS轎車的生產存在問題。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表示:“為了在未來幾年內轉型,我們需要加大努力,必須大幅降低成本,持續增強現金流。”


有一些知情人士表示,與他的前任Dieter Zetsche不同,康林松希望戴姆勒迴歸到汽車製造商的老路,而不是把自己改造成一家高科技移動設備供應商。


在9月底向戴姆勒董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中,康林松表示,他希望削減對初創公司的投資,減少在自動駕駛研發上的支出,並放棄打造全新純電動旗艦車型EQS的自動駕駛計劃。


不過,戴姆勒將繼續與博世和寶馬合作開發這項技術。這一想法的目標是為擁有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車隊客戶提供技術支持,而不是將這些汽車大量出售給私人車主。


對於戴姆勒來說,目前的難關是如何更好的活下去。


戴姆勒重申,預計2019年集團息稅前利潤將顯著低於去年,並警告稱,卡車部門的收入將與上年同期持平,而不是略有增長。


此外,目前與柴油排放相關的法律程序可能導致額外支出,這可能打擊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和梅賽德斯-奔馳貨車的利潤。


就在今年5年,戴姆勒前首席執行官Zetsche在年度股東大會(最後一次以CEO身份亮相)上的表態基本吻合。“一切都在接受審查,固定和可變成本、材料和人員成本、投資項目、垂直整合和產品範圍。"


“除了外部因素,我們現在也感受到了公司轉型的財務影響,”按照Zetsche披露的數據,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的研發支出成本從四年前的約80億歐元升至140億歐元。


這家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將斥資100億歐元開發一系列電動汽車,以便在2039年之前實現全面電動化,並避免監管機構的鉅額罰款。


而為了確保消費者購買零排放(新能源或純電動)汽車,戴姆勒的目標是限制面向消費者的新汽車技術的價格。“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削減成本,提高整個公司的效率。”

而對於上任不到半年的康林松來說,首要的目標是徹底執行一項名為"Move"的成本削減計劃,總部的行政成本將削減約20%。戴姆勒正尋求在2021年之前,在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領域節省60億歐元成本。

此前,戴姆勒和寶馬的合資公司也已經出現狀況。

日前,雙方投資10億歐元的合資公司負責人已辭職,原因是對寶馬和戴姆勒對合資公司業務的投資力度不夠。

隨後,寶馬新任CEO齊普策表示,公司希望為其和競爭對手戴姆勒共同運營的出行公司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為此,一些投資者表示,這兩家公司的未來戰略仍不太注重細節,同時對德國汽車行業前所未有的“迅速反覆”的策略修正感到遺憾。

考慮到戴姆勒和寶馬簽署的共同開發自動駕駛合作協議,聯合研發的輔助駕駛系統、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技術預計將從2024年起開始商用部署。這意味著短期內對兩家公司來說,幾乎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而沒有任何收入。

更為微妙的是,寶馬正指望憑藉全新的產品陣容和更高的效率來與競爭對手梅賽德斯-奔馳一較高下,因為關鍵市場需求的減弱擠壓了整個行業的利潤。

自動駕駛還不能為汽車製造商帶來盈利能力的前提下,股東們關注的重點是他們的月度新車銷售業績與競爭對手相比如何、以及持續的盈利能力。

這一指標目前困擾著戴姆勒、寶馬兩家豪華車品牌。今年上半年,寶馬備受關注的汽車部門息稅前利潤下滑至2.8%,而奔馳汽車部門的營業利潤為1.4%。這個結果遠遠低於汽車製造商8%到10%的目標利潤率。

而大眾集團的核心品牌大眾和捷克品牌斯柯達上半年的利潤率分別為5.2%和8.1%。標緻雪鐵龍集團調整後的汽車利潤率達到8.7%。

對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等未來技術的投資,是寶馬和戴姆勒負面財務狀況的一個關鍵因素。戴姆勒上半年的研發支出佔其營收的近5.8%。自2014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穩步上升,打破了2009年5.3%的年度峰值。


戴姆勒“戰略調整”,或削減自動駕駛研發支出


梅賽德斯-奔馳去年銷售了231萬輛乘用車,成為2018年最暢銷的高端汽車品牌,但一些分析師質疑其還能主宰豪華車行業多久。


戴姆勒表示,它正在研究“對策”,以提高利潤。要知道戴姆勒的盈利能力一直落後於同行。這也是其為何向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北汽釋放股份的原因之一。

與寶馬和大眾不同,戴姆勒不是家族企業。這使得其在面向未來轉型上遲疑不定。比如,與許多競爭對手相比,戴姆勒對電動汽車的未來持懷疑態度的時間更長。

此外,與大眾不同的是,戴姆勒並沒有把所有賭注都壓在電動汽車上,而是保留了選擇的餘地,股東們視其為冒險的賭注。

一些人寄希望於康林松能夠儘快充實新的戰略,但這一希望破滅了。相反,高層交接之際,正值這家汽車製造商的微妙時期。康林松不得不在幾周內發佈兩次盈利預警,戴姆勒也出現了多年來的首次虧損。

按照最新的消息,康林松計劃在11月份提出公司未來幾年的新戰略。(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