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戰場上陰雲密佈,狂風獵獵作響,此時的天氣一如腓特烈大帝的心情。此時的他正凝望遠方戰場的普魯士軍隊不斷衝擊奧軍陣地,並渴望著前線的將士能給他帶來捷報。普軍長時間未得寸進似乎已經耗盡了他的耐心。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然而,隨後布魯曼陶將軍被奧軍擊落下馬且陷入昏迷,這不僅給了他沉重一擊,難道他針對奧地利的第一場戰役將以失敗告終?如果這樣,面對周遭敵對強國,才堪堪崛起的普魯士命運又將何去何從?這場事關普魯士命運的戰役,便是源自七年戰爭中的首次普奧大戰——羅布西茨戰役。

一、心懷鬼胎的歐洲各國

論起這場影響普魯士命運的大戰,還需得從十八世紀上半葉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講起,此戰牽涉了諸多歐洲國家。後來,戰爭雖然結束,但並未組建一個有序的利益體系,留下了一系列病端。

例如,普魯士藉著奧地利的內亂,謀奪了原本屬於奧地利的西里西亞,此行徑在戰後一直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瑪利亞·特蕾莎記恨。為此,她對奧地利進行一系列改革,並立志奪回西里西亞。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當時,英國與奧地利、俄羅斯本是盟友,但是英國卻為了掃清法國在海上的勢力,保護自身殖民地和在德意志漢諾威地區的利益,竟然將普魯士也給拉進聯盟,試圖徹底孤立法國。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自是樂見其成,畢竟他也知道奧地利的報復心理以及俄國向西擴張的野心,如果有英國從中干涉調停,那普俄兩國也不好下手。

英國的行為自是招致奧俄兩國的不滿,它們覺得英國讓普魯士加入聯盟,無疑背叛了它們的盟友關係。對此不滿的還有法國,原本法國就和英國矛盾愈發尖銳,但它的盟友普魯士卻忽略它的感受,與英國結盟。縱然腓特烈大帝再三安撫法國,但路易十五卻不再相信普魯士的契約精神。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恰在此時,奧地利率先放下了與法國過往的仇怨,派遣考尼茨·裡特貝格親王與法國結盟。但此時的法國認為,普魯士比奧地利更善戰,如果與奧地利結盟,將矛盾明面化,那法國的敵人就不止英國了,勢必會陷入英普兩線作戰,故法國持觀望態度。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隨著英國在英法海戰中失利,它於1756年5月17日向法國正式宣戰。同時,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收到安插在各國的間諜的情報,認為奧地利已經聯合周圍各國為普魯士設下陷阱,於是決定先發制人。由此,七年戰爭便拉開了帷幕。

二、圍點打援,以逸待勞

18世紀中期的普魯士王國由勃蘭登堡和西里西亞以及諸多飛地所構成,在勃蘭登堡和西里西亞的聯繫被薩克森切斷,腓特烈二世心中一直想要征服薩克森,使得勃蘭登堡和西里西亞能夠地理上形成一個整體。薩克森選侯是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將普魯士視作最大威脅。所以當聽聞間諜回報薩克森在徵兵時,腓特烈斷定奧地利已經和薩克森打成共同目的,並與周邊國家一同妄想對普魯士下手。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公元1756年8月29日,腓特烈二世對奧地利和薩克森不宣而戰,以打亂敵國的軍事動員計劃,並同時就先發制人的戰爭行徑向盟國英國致歉,以獲取英國的信任和支持。

之後,一路普軍在腓特烈的帶領下快速翻越奧得河入侵波西米亞(今日捷克絕大部分地區),另一支普軍則自西里西亞入侵摩拉維亞(今斯洛伐克)。此時,奧地利和薩克森都還在為戰爭做準備,因而被普魯士軍隊打得措手不及。

普軍的奇襲使其成功佔據了德累斯頓,輕鬆奪取波西米亞和薩克森全境。後來,只剩一萬八千餘人的薩克森殘軍且戰且退逃到了德意志東南的皮爾納自由邦的兩座堅固城堡做最後抵抗。這兩座城堡分別稱為"柯尼斯坦和索能斯坦"。然而,腓特烈將這薩克森軍圍困後卻並沒有趕盡殺絕。但實際上並非他良心發現,而是他想利用此地的薩克森軍守株待兔。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現在的普魯士軍隊如果將此處敵軍徹底圍剿,再轉去攻打奧軍,不僅會給奧軍更多準備時間,還會在奪取城池時遭遇攻堅戰。如果普軍將此處圍困,則會給奧軍以為有機會挽救薩克森軍的錯覺,進而抓緊時間前來解圍,以此維護奧地利作為宗主國的地位。因此,普軍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就可以以逸待勞,有所準備地迎接戰鬥。

三、普軍設伏羅布西茨

事實上一切都在腓特烈的預料之中,當奧地利政府聽聞普魯士對薩克森窮追不捨,當即亂了陣腳,奧軍當即緊迫拼湊出三萬五千餘人的援軍,啟程趕往皮爾納進行救援。擔任此戰指揮的奧軍軍官是馬克西米利安·尤利西斯·馮·布勞恩伯爵,他以謹慎的作戰風格著稱,他的爵位並非承襲祖上,實際上他的家族是逃離英國的流亡者,他的爵位全靠他自己打拼而來,可見他不是易予之輩。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就在奧軍正在趕赴皮爾納的同時,腓特烈已經得知奧軍另一支約三萬人的軍隊就在附近,一旦這兩支奧軍會師,那勢必會導致普軍慘敗。因此,普軍必須要擊退兩支中的任何一支,才能防患未然。所幸的是附近的奧軍被施維林軍團牽制,腓特烈得以決定前往皮爾納附近奧軍的來路羅布西茨迎擊布勞恩伯爵的奧軍。

公元1756年9月30日,奧地利前衛軍在羅波許山西行之際遭遇了久已設伏的普魯士軍隊,被普軍殺得丟盔卸甲,狼狽撤退,普軍首戰告捷。布勞恩明白,此時正面迎擊高地普軍是極不明智的表現,採取守勢,伺機而動才是當務之急。因此,布勞恩當即令軍隊後退到易北河南岸的羅布西茨鎮,背水尋找合適的陣地南北排開成橫隊陣型。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此時,布勞恩擁有26500步兵和7000騎兵,他讓兒子約瑟夫指揮右翼,佈置於背對易水河和小鎮的防禦位置,而左翼則佈置於易北河分支出來的艾格河東岸,他本人位居中央,以協調左右兩翼戰鬥。隨後,奧軍又在當夜構建簡易攻勢,而這一切都在普軍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行動極為隱秘。

四、腓特烈大帝的猶豫

此時,位於西面山腰上的普軍也在設營佈陣。腓特烈率領的普軍雖然人數只有奧軍的六成,但戰鬥力遠在奧軍之上,畢竟兩萬五千人的部隊中有一萬名是精銳騎兵。同時,普軍還擁有40門加農炮和20門曲射野戰炮。當晚,腓特烈讓費迪南德親王指揮普軍右翼對奧軍左翼進行佯動,而布倫瑞克公爵則帶領5000兵力迂迴奧軍右翼進行給予其關鍵一擊,他則負責從中路正面迎敵。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翌日凌晨四點,黎明的晨光還未到來,此時仍是萬籟俱寂,但肅殺的氣息卻籠罩在了普軍軍營。此時,整裝待發的普軍在腓特烈帶領下悄然前行,試圖出其不意攻入敵軍軍營。然而,在距離敵營不到一公里的斯洛維茨道路上,腓特烈遭遇了奧軍在夜間偷偷修築好的工事,這道溝塹讓腓特烈和他的先鋒部隊極為狼狽,所幸腓特烈並未受傷。

深感不妙的腓特烈當即令撤軍,並令騎兵進行偵查,進而發現了敵人在正面已經布好陷阱有備而來。因此,腓特烈認為如果不率先從兩翼進攻,奪取中路敵軍南端的斯洛維茨,切斷中路與左翼的聯繫,以及迂迴北面偷襲並擊潰右翼,就算不計傷亡攻下陣地,也只不過讓奧軍退回更有利的地形罷了。甚至他們一旦渡河,將會令普軍更加被動。故而,腓特烈改變計劃,把主力的騎兵隊和擲彈兵隊調往南翼,嘗試奪取斯洛維茨。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於是,普軍向斯洛維茨發動了第一波攻擊。但奧軍利用地形和大炮,擊退了衝鋒的普軍擲彈兵。但普軍旋即再度重整,正午在炮兵掩護下,馮·布魯曼陶率領騎兵發動了第二次衝鋒,可仍然遭受同樣失敗,布魯曼陶甚至被敵軍擊中,落馬昏迷。南翼久攻不下以及主將的昏迷,讓一往無前的腓特烈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打算撤退。但布倫瑞克親王卻否定了他的想法,並鼓勵他加強對南翼的進攻,等待左翼迂迴隊出現再發動總攻。

五、奧軍腹背受敵

就在普軍在南翼與奧軍戰得如火如荼之時,發現普魯士把重心南移的布勞恩將軍暗中讓騎兵從易北河畔的河床繞過羅波許山,奇襲普魯士左翼。可是頗為滑稽的是,他的迂迴部隊好巧不巧與普軍左翼迂迴偷襲奧軍的部隊相遇,並在密林中爆發了戰鬥。然而奧軍騎兵優勢在叢林中難以展現,所以被普軍步兵擊潰,可奧軍全軍卻對此事毫不知情。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此時,布勞恩中路部隊在面臨普軍對斯洛維茨的猛攻壓力越來越大,不斷從南北兩翼調兵加強中央防禦。然而他的舉動卻使兩翼防禦更加虛弱。下午兩點半時,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這令雙方火器受到了極大限制,可這卻給了普軍偷襲和衝擊奧軍的機會。此時右翼的約瑟夫將軍忽然發現軍營陷入慘烈的哀嚎,原來普軍的迂迴部隊不知何時已經發動了對奧軍的偷襲。

此時普軍不等約瑟夫反應,便已將他的性命奪取,布勞恩老帥的兒子就此喪命,右翼奧軍徹底崩潰。就在布勞恩不斷擊退普軍,信心大增準備反攻之際,卻遭受了普軍迂迴部隊的偷襲,此舉令他內心巨震。縱然腹背受敵,危在旦夕,但布勞恩終究不愧為老將,縱然大敵當頭他卻仍舊臨危不亂,果決地收攏左翼和中央部隊,拋棄沉重的輜重和火器,部隊撤回易北河以東。最終,此戰以奧軍戰敗告終。

羅布西茨戰役:普魯士四面楚歌,普魯士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奪取生機

雖然此戰普奧兩軍都損失了三千多人,可謂旗鼓相當;但實際上,從戰略角度而言,奧軍卻未能完成為皮爾納薩克森軍解圍的任務,而且在撤退時丟棄大量裝備,也使得奧軍的戰鬥難以為繼。所以普軍以三千士兵的代價成功瓦解了奧軍的進攻,使得其在次年才能恢復元氣。這讓普軍可以放心大膽地消化波西米亞和薩克森的戰果,令普軍轉危為安。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倘若此戰布勞恩伯爵能夠在羅布西茨與腓特烈僵持,將普軍拖入消耗戰,鹿死誰手還真難預測。但是他謹慎的作戰風格卻讓其保存實力,一味被動防守,最終導致了後來的局面。

俗話說,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唯有擁抱變化,才能更好的迎接未來。世界上沒有無堅不摧的盾,一味採取守勢終究不如主動進取。唯有主動擁抱變化,如腓特烈般堅持,並抓住機遇,才能獲取成功。於人於國,採取開放包容的態度才能走得更遠。因此我們應該同前輩那般,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世界,為中國在世界展現風采,為實現中華偉大復興而奮鬥。


《七年戰爭和"外交革命"》 張附孫

《試析七年戰爭中英普同盟的建立和破裂》 趙軍秀

《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戰役》 顧劍

《The Wars of Frederick the Great》 Dennis Showalter

《十八世紀的戰爭》 伊恩·威斯特威爾

《世界謀略大典》 吳井田

《世界文明史》 威爾·杜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