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Fatamorgana Méta-Harmonie IV》,1985年

提起尚·丁格利,人们总是很难界定他的身份:究竟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究竟是雕塑大师,还是实验艺术者?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的是: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之一。

我看不到结尾,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所以,我开始创作运动状态的作品。

——尚·丁格利(Jean Tinguely)

=========

<strong>怪才丁格利

1925年,尚·丁格利出生在瑞士弗里堡,在巴塞尔长大。年轻时的他,脑海中总是充斥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不仅如此,想象力非凡的他还拥有超凡的动手能力。因此机缘巧合之下,年轻的丁格利成为了一名橱窗设计师。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艺术家尚·丁格利

小小的一块橱窗成为了属于丁格利的天地,他为普普通通的商品设计了许多梦幻场景。渐渐地,丁格利感到厌倦,固定的工作模式束缚了他脑海里的想法。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手绘作品

1941年,丁格利决定前往巴塞尔美术学院深造。在校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德国达达主义领袖——库尔特·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的艺术作品,并为之深深吸引。不仅如此,包括保罗·克利(Paul Klee)在内的众多瑞士艺术家,都为丁格利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Gismo》,1960年

之后,丁格利开始尝试着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从橱窗设计师到初出茅庐的艺术生,丁格利成功地将自己独一无二的创意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在他的第一组作品中,丁格利就已经开始为静态的雕塑,配备上马达等机械装置,试图让固定的雕塑“动”起来。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Requiem pour une feuille morte》,1967年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的设计手稿

虽然作品十分粗糙,而且“动起来”的计划也没有特别成功,但丁格利深受鼓舞:不断运动的作品能够成为现实!丁格利的处女作,预示了未来他一生的探索方向——运动。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Meta-mechanical sculpture untitled》,1954年

虽然丁格利一开始也想成为一名画家,但画布上逐渐凝固的颜料无法满足他:“我画啊画啊,但却从没完成过一幅画作。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瘫痪了似的,我闯进了一个死胡同。”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Mengele-Totentanz 》(局部),1986年

缺乏生机与新意的绘画让他感到乏味,只有无止境的运动才能带来无穷的变化。就像杜尚的小便池一样,丁格利的动态装置再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观念。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baluba bleu》,1962年

关注“时尚芭莎艺术”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艺术内容,绝不容错过!

=========

<strong>

人人都是艺术家

上世纪50年代初,丁格利带着家人移居法国。在巴黎,他认识了伊夫·克莱因、妮基·桑法勒等人,并成为了“新写实主义”团体中的一员。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lément détaché III》,1954年

1958年,丁格利与桑法勒合作,他们把克莱因著名的蓝色单色画固定在了旋转的唱片机上,这件作品被命名为《纯粹的速度,稳定的单色画》(Vitesse pure et stabilité monochrome)。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伊夫·克莱因《 La vitesse totale》,1958年

唱片机在克莱因的画廊中飞速旋转着,被固定的画作被一股无名的力量不断拉扯,直至解体的状态。这件作品既开启了丁格利与众多新写实主义艺术家的合作之路,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打开了新的篇章。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和罗伯特·劳森伯格、妮基·桑法勒等人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艺术家尚·丁格利和妮基·桑法勒

就在一年后,丁格利在自己的个展中首次展示了作品《Méta-Matics》。这件作品完全依靠机械装置自动运作,观众只需要选择运作时间和画笔颜色,整个装置就能完成一幅幅抽象画作。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Méta-Matics No.10》,1959年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这件看起来像“绘画机器人”的装置引起了巴黎城的轰动,而丁格利也在这件作品面世之际,提出了“Méta-Matics(参与-自动)”的概念。这些魔幻的机械装置拥有编程、预设置等超前卫的元素,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一些“破铜烂铁”焊接而成。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Méta-Matics No.10》,1959年

荒诞、科幻的效果,正是丁格利对当时的工业时代的无情嘲讽。按照他的想法,《Méta-Matics》走出了画廊,来到了热闹的街区上。丁格利号召所有民众都来参加他举办的“最佳绘画比赛”,而包括杜尚、查拉、曼·雷和汉斯·阿尔普等艺术家都成为了参赛者。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由《Méta-Matics》创作的画作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Le Cyclograveur》,1960年

就在同年,丁格利带着同系列的“绘画机器”出现在了巴黎双年展中。他利用《Méta-Matics No.17》制作了共4000幅画作,并把这些作品分发给观众。这一艺术行为成为当年巴黎双年展中的最大亮点,丁格利和他的自动机械装置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和《Méta-Matics No.17》

热热闹闹的表演秀,是丁格利通过自动机器直接否定了艺术家在社会中的精英地位。这样的尖锐观念,仍能在今天艺术家的作品中发现踪迹。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观众在体验尚·丁格利的装置

=========

<strong>MoMA的一场“爆炸”

丁格利的创造不仅能够自动创造,甚至还会自主地走向毁灭。1960年,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内带来了一次惊为天人的展览。这场“大爆炸”,甚至被艺术史家认为是与杜尚《下楼梯的裸女》、毕加索《格尔尼卡》并列的“20世纪艺术圣像”之一。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和《致敬纽约》

1960年3月,丁格利在MoMA的花园内组建了机动装置作品《向纽约致敬》(Hommage à Nuw York)。这件“庞然大物”由一个气球、两台电动机、一架钢琴和20多个自行车轮组成。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致敬纽约》,1960年

它就像一个被工业垃圾随意焊接而成的怪物,处于过度癫狂的情景之中。10余只机械手臂在狂乱挥舞着,粗暴直接地敲打着钢琴键盘。在经过半个小时的癫狂运动后,整个装置自行崩溃、解体。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致敬纽约》的现场,1960年

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架能够自动解构的机器。它预知了自己走向毁灭的道路,却无法掌握运动的过程——而这正是丁格利对现代机器文明的态度。虽然名为“致敬”,但整个喧嚣、荒诞的过程却是满满的讽刺与批判。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致敬纽约》,1960年

“我想通过造型来表现文明的终结。”丁格利把件作品看作是对未来灾难的模拟。在此之后,他继续在创作中表达着对工业时代末日的担忧。在1961年和1962年,他分别在丹麦哥本哈根和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中展示了自毁机器《世纪末习作之一》和《世纪末习作之二》。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世纪末习作之二》

丁格利在装置中放入了绚烂的烟火与炸药,整个毁灭的过程比MoMA的那场爆炸更加惨烈。这一系列的作品之后被人们称作是:“可以自毁、精力充沛而富有攻击性的魔鬼雕塑”。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Le Safari de la mort Moscovite》,1989年

直到晚年,丁格利也依旧保有旺盛的创造力。1980年,丁格利和桑法勒再度合作,以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为灵感,创作了一组喷泉雕塑作品《The Stravinsky Fountain》。这组喷泉,如今仍在蓬皮杜艺术中心旁运作着。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尚·丁格利&妮基·桑法勒《The Stravinsky Fountain》

对于丁格利,我们无法简单地用某一个身份来界定他。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和魔幻超现实般的作品,甚至他脑海中对时代、人类文明的反省,至今仍是众多艺术家的启蒙教科书。他是前卫的、多变的、魔幻的,就像那一件件精密繁复的机械装置,无论是不断创造还是走向毁灭。

他是上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家,用艺术预言文明的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