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淨利潤同比-36%,白雲機場暴雷了麼?

白雲機場三季報終於披露,營收同比增長0.51%,利潤同比-36%。

隨後我看到網上點綴著"涼涼"、"遠不及預期",甚至還有"暴雷"。

我從2012年開始關注白雲機場,期間只有2年沒有持倉。不敢說多專業,但至少在某些方法還是對它蠻熟的。我想說,這樣的業績並不見得是雷。

下面分別從數據、不確定性、我所認識的白雲三個角度說一說。

一、說數據。

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19.17億、19.43億、19.74億,呈現緩步增長的趨勢。營收累計58.33億,平均每季度19.44億。需要承認,季度環比增幅確實很慢

而去年全年營收累計77.46億,大約平均每季19.37億。也就是說,今年每季度同比增長僅0.07億元

再說利潤,去年全年白雲機場淨利潤11.08億。而截至今年三季度,白雲機場淨利潤僅有5.8億,算上四季度,全年也就在8億附近。下滑確實很明顯。

從常理上講,一家公司營收不增長,淨利潤還快速下滑,確實是暴雷的典型特徵。

但這一點套用在白雲機場上,絕對是不太合適的。

因為去年,白雲機場還拿了11個月的民航發展基金返還。今年卻一分錢都沒有,如果把這部分影響拋開,白雲機場真實的業績增速應該在13%左右

因為去年,白雲機場全年折舊費用12.69億,這是在T2航站樓自去年4月20日開始啟用後,折舊費用激增造成的。可今年比去年還要猛一點,因為去年T2航站樓折舊8個月,今年要折舊12個月。因此,今年的折舊費用不是12億,也不是13億,將會在16億附近。

民航發展基金返還停止形成的空缺,需要用實打實的業績增長來填補,截至三季度填補的差不多剛剛好。

折舊暴增形成的利潤真空,目前還在造成很大的裂縫。體現在賬面,就是動輒30%、40%的利潤下滑,這都是沒法的事情。

收入減了,成本還高了,白雲機場兩頭為難,今年註定是難熬的一年。

在營收不增長和利潤大幅下滑的背後,是政策的改變和發展的陣痛,它們都不是公司自身的問題,所以這不叫雷。

對於這一點,市場也有清醒的認識。股價在2018年腰斬,2019年翻倍。

我不知道明天、本週、下月白雲機場會怎麼走,因為儘管有非常好的預期,但預期體現在報表上還需要時間。

而且,從去年低位到現在也有相當大漲幅了。

而在未來,依然有很大不確定性。是暫時落袋為安,還是繼續等待,甚至接下來的兩年都不賺錢。我確實不知道里面的"股東"會怎麼選。

對的,未來確實還有很大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於時間成本,及可能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後果。

二、說不確定性。

首先,白雲機場業績增速慢主要是兩個原因,國際旅客佔比少(質),以及客流增速下降(量)。

國際旅客佔比少,意味著免稅店消費等比例低,白雲機場的客均收入提不上來。人均消費低,也是白雲機場和上海機場最大的落差。

儘管有不少券商報告,都對白雲機場的國際旅客佔比做過預測,但預測終究只是預測。

其次就是客流增長放慢。

三季度淨利潤同比-36%,白雲機場暴雷了麼?

如上圖,今年4月份更是一度降至0。這對於投入運營不久的T2來說,顯然不算好事。

兩者都會使業績增速放緩,為白雲機場的盈利恢復帶來很高的時間成本,這是很多人不可承受之重。

況且,時間成本高企的背後也會夜長夢多,最大的變數,可能就是人工成本的以時間換空間。

我們接下來看看這個空間有多可怕。

其次,持續攀升的人工成本,將侵蝕掉業績增長的部分,使白雲機場陷於泥潭不得脫身。

白雲機場的"人多勢眾"(員工太多)及由此帶來的人工成本,向來為市場詬病。

三季度淨利潤同比-36%,白雲機場暴雷了麼?

圖中最高的就是人工成本,逐年攀升勢不可擋。照這個速度,誰都不知道幾年之後會是什麼模樣。

在未來可能會有兩種結果。如果營收增速始終趕不上人工成本增速,那利潤爆發將遙遙無期;如果人工成本增速始終趕不上營收增速,那麼利潤的河流就會不斷擴大。

咱們再基於這個成本中最高的項目來回過頭看三季報。從環比看,營收增長較少,但成本增加了近1億,這直接導致了三季報的難看。從簡陋的三季報中,我把成本增項的目光瞄向了人工成本。當然,這隻有等年報來揭曉答案。

最後,16億可能是數年內折舊費用的峰值,其背後代表的或許是隱藏的利潤。

截至三季報,白機賬上固定資產208億(其中建築物佔70%以上),按照每年16億的折舊算,13年就能完全折完。

但一座航站樓不可能只用13年,這個折舊力度算是相當保守的,未來絕對有變小的空間,也就是能擠出利潤。

雖然不多,但也是利潤。折舊讓出一點,利潤也就多一點。

不過,從近期白雲機場和T2航站樓承包商的一些糾紛來看,中間依然有問題,和中信出版社、嘉德志誠都在鬧糾紛。

咱們來總結一下。

國際旅客佔比提升,似乎是白雲機場最大的看點;目前高折舊帶來的沉重包袱幾乎已經是幾年內的極限;和之前的看法一樣,人工成本這一座會增長的大山,似乎才是白雲機場最大的壓力

若今年三季度成本不比二季度高一個億,其實報表還是會蠻好看的。

不管這個小目標來自哪裡,終究來說不是好事。

對了,貌似和中信以及嘉德的法律糾紛,涉資均過一個小目標呢,腦殼有點大。

數據和不確定性都看了,再說說我認識的白雲。

三、我認識的白雲。

它在過去是一家很穩的公司,2012年-2014年,它保持了業績增長、低估值、高分紅,實在是一隻不可多得的好票。

只是很意外,2014年之後,市場只讓它把三大優點保留了一個——業績增長。

但只要增長都是好的,不是嗎?

興建T2、擴大規模,是好的!

市場給它高估值也是好的,儘管高估狀態下不適合買入,但高估還是比低估好。

如果穿透表面的數據和看得到的不確定性,單純就一家超一線城市的核心機場來說,四百多億真不貴。況且,儘管經營上有瑕疵,但在此前多年的經營上,它還是讓人認可的。

所以,繼續熬吧。

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