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见,发掘青岛买房真正潜力区域


打破偏见,发掘青岛买房真正潜力区域


昨天晚上,我们的房产交流群里,聊到了山东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问题。聊到具体的城市,有个朋友问:枣庄暴涨,谁能解释?

是啊,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全山东省排名倒数第二的地市,枣庄的房价,它怎么又涨了呢?

不止如此,今年,鲁西南城市的房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临沂更是以13%的涨幅,一度位列全国第一。

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涨幅,有人说是棚改货币化补偿,催生出了拆迁居民的购房需求。也有人说是大城市执行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很多炒房资金受到限制,都流向了三四线城市。

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赞同。货币化补偿早就停了,枣庄2019年的拆迁,都是以安置的形式实现的。

而至于炒房资金,且不说到底存不存在炒房资金,就算是存在,那也绝对轮不到枣庄市。这就像一个男生追求范冰冰没有成功,那他有没有可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去追求凤姐,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 1 —

山东三四线城市的真正涨幅

2003年,我家买下了房地产改革后的第一套房子,坐标枣庄,单价800块,总价9万,首付2万,贷款7万,其中首付还是借我舅的,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零首付买房。

同年,浮山后小区的房价是多少呢?大概是2000多块钱。

后来到了青岛,见到了大城市,对老家的房产就再也没有了兴趣。于是豪情壮志地喊出了撤离枣庄,布局青岛的口号。

再后来随着房价的上涨,自信心更是异常爆棚,各种名词甩起来那叫一个行云流水,什么三四线人口流失,购买力不足,老龄化严重,工作机会小,收入低,小城市衰落,大城市聚集等等,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选筹能力胜人一筹。

直到昨天无意间聊起这个话题,我才意识到:

个人的努力在时代的红利面前,真的不值得一提。

枣庄那套房子,现在能卖8000块一平,浮山后一小区的房子,现在大概在22000-23000这个区间,同样的十倍涨幅。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16年里,山东省前二城市和后二城市的居民,在房产收益率上是一样的。

这些年,我们对于三四线,是有偏见的。


— 2 —

市区和郊区的演变

时间拨到2007年,郊区浮山后的房价来到了5000元左右,同一时间,市区西镇的房价触及到10000元线,市区和郊区房价比值是2:1。

再往后拨到2019年,现在西镇的新房和浮山后的新房价格比值,大概连1:1 都不到,即便是有了中国金茂这样的操盘手,西镇金茂湾的房价也只是勉强突破3万元。

也就是对于一个城市内部来说,各地段房价之间,并不是同涨同跌,他们在增长速度上,差异巨大。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李沧和市北,当年李沧和市北的房价鸿沟,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慢慢填平。

这些年,我们对于核心郊区,是有偏见的。


— 3 —

到底是谁在左右着房价

是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吗?西安去年吸引了70多万人,今年房价涨幅依然为零。

是不断老化的人口结构吗?三四线不断流失年轻人口,人口愈加老化,却一点没耽误房价上涨。

是产业的不断升级吗?那些以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同样没有阻挡房价上涨的脚步。

你看,一切想以量化手段去揣测房价的人,都失败了。

真正能够决定房价的,其实是在那些你量化数据之外的人,是那些踮踮脚,就能够上首付的人;是那些努力工作,勤俭持家的人;是那些吃着外卖,加着夜班的人;是那些晚上11点,还没有收摊的人。

我知道外界对山东或者对青岛是如何评价的,他们说这里无聊,没有夜生活,说这里传统,就知道生孩子,说我们无趣,就知道回家。

这里不像北上广深那样拥有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可以肆意地消耗着年轻人的精力和时光,这里的人,不愿意消耗,更看重积累,来到这个城市里的目的,就是要安一个家。

为了这个家,我们闷着头积蓄着力量,直到多年之后攒够拿出,亮瞎了别人的眼睛,因为山东人所谓的积蓄,不是首付,而是全款。

这些年,我们对于山东人的经济实力,是有偏见的。

— 4 —

偏见便是机遇

投资,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别人的偏见,是你决胜的宝剑。当发现我们对三四线有偏见时,我们大胆地持有辅城区,比如城阳区和即墨区,反正和市区的涨幅都一样;

当发现我们对郊区有偏见时,我们果断买入核心郊区,等待它的价格和市区拉平;

当发现我们对于山东人的经济实力有偏见时,我们第一时间去找高性价比楼盘,以免他人突然攒够,用全款一扫而光。

辅城,核心郊区,性价比,拿着这三句真经去找盘,可选的项目并不多,记好口诀出发吧!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关注我,后续我们会有更多干货,如有房产咨询,请私信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