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最后一次大战,发生在宋神宗改革的时代。皇帝为了扭转积弱的现状,利用王安石发起变法运动,对财政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由政府控制各个经济命脉,并以计划经济、国家参与的方式,来谋求财政最大化。王安石认为,当经济中加入一定的计划因素,由政府控制之后,能够提高生产率,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王安石

作为现代计划经济的鼻祖,王安石的改革也以失败告终,并形成了内部官僚系统的党争,使得中央政府的分裂倾向更加明显。为了增加内部凝聚力,宋神宗决定对外发动战争。早在熙宁六年,在宋国将领王韶的策划下,宋军从西夏人手中收复了甘肃省西部和南部的河州、岷州、宕州、洮州、叠州。这些州是当年李元昊为了切断北宋和青海吐蕃人之间的联系而攻克的。当宋军夺回五州之后,就断掉了西夏的右臂,也恢复了与青海的联系。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王安石雕塑

元丰四年,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宋神宗制订了详细的北伐策略,这次策略以五路大军,从不同的方向进攻西夏的灵州,待会师之后,再进攻距离灵州不远的西夏首都兴州。在北宋历史上,这次进军是最有可能获得胜利的对夏进攻。它的战略完备,利用了几乎所有与夏相接的通道,动用大军三十多万,民夫也使用了十多万,执行力度也达到了北宋能够组织的极限。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宋军(剧照)

五路大军分别是:第一,在东面,由著名将领种谔率领鄜延路的士兵五万四千人,再加上另外三万九千人,从延州出发,向西北方的灵州进军。第二,由于担心种谔兵力不足,又派遣了另一路人马,由大将王中正率领,共六万人,从山西省太原出发,越过黄河进入陕西北部,与种谔会合后一同进攻灵州。第三,在中部的环庆路,派遣大将高遵裕率领八万七千人,沿着环江向北直接攻击灵州。第四,在环庆路西面的泾原路,派遣大将刘昌祚率领五万人北进。根据命令,刘昌祚应该受到高遵裕的节制,与高遵裕会合后,再一同进攻灵州。第五,在最西面,由李宪率领熙河路和秦凤路的士兵,向兰州和会州进军,沿黄河北进,进攻灵州。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北宋武将雕塑

这五路大军将宋夏之间的四条道路都囊括在内,又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和配合关系,让敌人顾此失彼,从而达到共进的目的。在进攻初期,虽有一些意外,但整体的进军情况又令人满意。所谓意外,指的是东面两路大军的遭遇。种谔本来应该直接进攻灵州,向西北方前进,但是,为了与从太原出发的王中正配合,他不得不首先向北进攻银州、夏州等地,这就偏离了向灵州的方向。但令人欣慰的是,种谔虽然偏离了方向,在进攻米脂寨的过程中却斩首夏军八千人。夏军溃败时,尸体充斥着城外的无定河水。这是北宋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大捷,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种谔也乘机兵进夏州东南方向的石州。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宋夏战争

在最西面,李宪的推进也极为顺利,他率领的大军兵向兰州和会州,并顺利地攻克了会州。宋军的另一次大捷是泾原路的刘昌祚带来的,他率领人马北上,沿着清水河谷,到达磨脐隘后,遇到了西夏的军队。由于西夏军队预料到宋军会从环庆和泾原路方向进攻,所以在这里布下了重兵。刘昌祚不惧与西夏的主力作战,一番鏖战后获得了胜利。在如今的宁夏,沿着清水河从固原前往中卫的路上,还有一个地名叫大战场,就是当年宋军与西夏交锋的地方。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西夏士兵雕塑

在五路大军中,最不利的是从太原进军的王中正,以及从环庆路进军的高遵裕。王中正率领的太原军到达陕北时,已经落在了种谔的后面。种谔一路上大砍大杀立功很多。由于将士们的军功主要靠砍人头的个数计算,外快则主要来自掠夺,王中正晚到后,既找不到人头,也没有战利品,于是开始四处出击,以掠夺为目的作战。这不仅耽误了进攻灵州,还导致了军粮匮乏,士兵开始饿肚子了。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宋代武将(石雕)

高遵裕本来是刘昌祚的指挥官,节制环庆和泾原两路军队,但刘昌祚在磨脐隘获胜后,继续北进,进攻了鸣沙,获得了大量辎重,然后进攻到灵州城下,距离最终目的地兴州已经不远了。刘昌祚是第一个进攻到灵州的将领。高遵裕落在了后面,既缺乏粮食,也无力作战。同时,他还怕刘昌祚提前攻克了灵州,抢了他的军功,又下令刘昌祚慢慢攻打,刘昌祚被迫在灵州城外等待上司的到来。在等待中,电光火石之间,机会已经过去了。由于超过了预定时间,把粮食吃光了,东路军还没有接近灵州,就出现了食物匮乏。首先崩溃的是王中正从太原而来的部队,这支部队纪律最坏,四处掠夺,却仍然无法解决粮食问题。随后,种谔的部队也被王中正拖垮了,两支东路军在饥饿中被夏军击溃,成为溃军奔向延州。

神宗改革,北宋与西夏最后一次大战:失败的协同战

宋军被俘

李宪顺利到达了兰州和会州之后,接下来的进军却无法前行,被阻止在会州一带。高遵裕继续北行,与刘昌祚会和。然而,高遵裕首先想的不是打仗,而是如何与刘昌祚争功。两人冲突越来越大,高遵裕甚至差点儿将刘昌祚斩首。在内斗中,攻克灵州也成了空话。不仅无法继续进攻,还只得撤回。

总结

这次协同战以不协同而告结束,也反映了北宋军队中复杂的关系,一个将领要应付的不仅仅是战场,还包括与同僚的争执。在某些时候,最凶狠的敌人不在战场的对面。接下来的两年,西夏的反攻让宋军丧失了灭夏的可能。于是,双方再次回到了打打和和的地步。这种偶尔间断,又一直处于摩擦中的状态持续到北宋末年。大量的物资被消耗在宋夏前线。直到最后,金国的出现结束了北宋的痛苦,接手了与夏的国境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