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如杀子不是没道理,家长溺爱娃娃的惯性,踏入毁娃一生

“惯子如杀子、慈母多败儿。”这句俗语也许很多人都听过,那么句中所说的“慈母”到底是指什么呢?真的是说母亲对孩子特别慈祥吗?当然不是,而是说明一种溺爱孩子的表现。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溺爱孩子呢?

惯子如杀子不是没道理,家长溺爱娃娃的惯性,踏入毁娃一生

俊俊今年四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但是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老师却发现俊俊吃饭很有问题。原来,当别的小朋友都捧着自己的小碗坐在桌前独自吃饭时,唯独俊俊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老师的观察了解后终于明白,原来俊俊是在等着老师去喂他。接下来更让老师哭笑不得的是,每次老师拿起勺子要往俊俊嘴里送时,他就张开嘴等着饭被送进嘴里,可当老师不喂他时,她就又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完全不能自己吃饭,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而言,还不能独立吃饭,的确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为此,幼儿园老师几次找到俊俊的家人了解情况。原来,是由于俊俊的奶奶特别宠溺这个孙子,天天追着俊俊喂饭,才导致俊俊长这么大了却从来没有自己吃过饭,以至于到了幼儿园之后,也理所应当的认为应该是别人喂他吃。

幸运的是,俊俊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负责的老师,在老师三番五次要求之下,俊俊家人终于决定以后孩子吃饭都由父母管理,奶奶再也不喂孩子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迫训练,俊俊终于明白了吃饭一件是需要独立完成的事情,到了幼儿园后也开始能自己吃饭了。老师看到俊俊的改变,也不免表扬了俊俊的爸爸和妈妈。

惯子如杀子不是没道理,家长溺爱娃娃的惯性,踏入毁娃一生

从以上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俊俊的问题完全来自于家里的长辈过于宠溺,从而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的发展。那么,长辈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来讲还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在本篇文章中,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在百度上有一种解释:溺爱是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

溺爱没有好处,只有危害。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溺爱孩子的几类家长

♦百依百顺型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不管是同龄人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一样的。可是,当人际关系中出现了一方对另外一方百依百顺时,就意味着打破了这种平等的关系当孩子习惯于以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和别人相处后,对他以后的人际关系的交往必定有着不利的影响。

♦凡事代劳型

就像本文开头所讲的小故事那样,俊俊已经四岁了却从来没有独立吃过饭,更没独立穿过衣服。由于家中长辈的事事包办的育儿方式,俊俊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的其他小朋友。如果不是因为幼儿园老师的负责教导,而是长期这样包办下去,相信俊俊一定很难成长为一个独立能干且上进的孩子。

惯子如杀子不是没道理,家长溺爱娃娃的惯性,踏入毁娃一生

事实证明,没有独立性的孩子,往往也很难有创造性,这位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很有阻碍作用的。

[自由散漫时间管理能力不仅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更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项基本内容。毕竟孩子终究要进入社会,要习惯每天几点上学,几点上下课,几点写作业,几点睡觉。

如果家里人过于一味地放任孩子,让孩子习惯于自由散漫的生活节奏,那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成为老师眼中的坏学生,这对于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都是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特殊待遇型

“家里有一块蛋糕,必须都留给我吃;所有的零食都是我一个人的;盘子里的那条鱼要把最好的肉留给我。”这是一个习惯于在家里享受特殊待遇的孩子的内心独白。

一般而言,在家中经常享受到这种特殊待遇的孩子大多出自于典型的“421”家庭,家中好几个长辈面对这一个孩子,把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孩子吃,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习惯于唯我独尊事事以自己为先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别人不能以他为主而产生矛盾。

♦当面袒护

“我的孩子现在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好的。”“小孩子嘛,打架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惯子如杀子不是没道理,家长溺爱娃娃的惯性,踏入毁娃一生

面对其他孩子家长的告状,涛涛的妈妈不断向为孩子辩解着。因为涛涛特别喜欢打人,每次和别的小朋友玩玩时总是免不了把几个小朋友打哭了,为此,一些小朋友的家长也经常和涛涛妈妈告状。可是,涛涛妈妈每一次都是这样为孩子辩解,当面袒护孩子。

听见涛涛妈妈这样说,其他孩子的家长也不好说些什么,只好下次让自己的孩子离涛涛远一点,免得再受欺负。渐渐地,和涛涛吧一起玩的小朋友也就越来越少了。

涛涛妈妈的这种袒护既让自己逃避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又让涛涛缺少了认识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这对于涛涛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缺少规则教育的孩子注定难以成才。

在上文中,我们列举了许多长辈溺爱孩子的各种表现,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给大家分析一下,

▶▶在过度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哪些特点?

♦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园里,晨晨每次看到自己想玩的玩具时,就把所有的玩具都护在胸前,不让别的小朋友玩。幼儿园老师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在家里一定是非常受溺爱的,以至于他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先占着,等自己玩够了才能给别的小朋友玩,完全没有合作意识。

惯子如杀子不是没道理,家长溺爱娃娃的惯性,踏入毁娃一生

♦依赖心强不独立

被过分宠溺的孩子,总是喜欢事事都依赖着长辈,遇到任何问题都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希望什么事情都由大人来帮自己完成。也许这是孩子一种思想上的依懒,但这种懒都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造成的。

而且这种依赖性,还会抑制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人类的智力是在活动之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孩子事事都想要家长代替自己完成,不愿意独立完成作业,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逃避这些活动会使孩子的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阻碍,进而也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怨恨父母

你以为溺爱孩子,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更多的爱吗?会让孩子更幸福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受到溺爱的孩子有的时候不但不会因为感受到父母的更多的爱而感激父母,相反还会怨恨自己的父母,当然怨恨的理由非常可能简单,或许只是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被父母满足而产生愿恨。即便父母有难处,他们不愿意体谅,只是一味的怨恨,强求父母按照自己要求的去做。

【今日话题互动】,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身边是否也有被惯坏的孩子呢?在您看来,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怎样的度才不算溺爱呢?如果你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和想法,我们非常欢迎您的评论和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