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繼位,劉邦還有機會嗎?

lierenhuichang


沒有機會。扶蘇性情寬仁,若他繼位,至少有以下幾件事情不會發生。

1.戰功赫赫的秦帝國保皇派蒙氏家族不會覆滅。蒙家在秦國功勳卓著,具有極高的威望,且對秦皇室忠心耿耿。蒙恬與蒙毅倆兄弟更是扶蘇的堅定擁護者。秦始皇臨死前,授意蒙恬擁立扶蘇繼位。然而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怎麼也沒想到趙高這個宦官居然膽敢矯詔,賜死了扶蘇和蒙恬、蒙毅倆兄弟,使得蒙氏保皇派覆滅。

2.傑出的政治家—丞相李斯不會死。李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功勞相當之大。若是扶蘇繼位,以他的性情,絕不會殺掉李斯。有扶蘇和李斯在,保證了秦國內部政治環境的穩定,決不會出現胡亥、趙高執政時的烏煙瘴氣。

3.秦國名將章邯不會投降項羽。鉅鹿之戰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不論對項羽還是劉邦,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對項羽來說,此戰讓他聞名天下,成為諸侯盟主。對劉邦來說,因為此戰牽制了秦軍主力:章邯和王離的四十萬大軍,使得他在西進關中的過程中無比順利。

項羽在此戰中全殲王離大軍,並打敗了章邯。而章邯擔心昏庸的胡亥和陰險的趙高以戰敗為藉口將他誅殺,雖然明知項羽不是明主,卻還是帶著手下英勇的二十萬秦軍投降了。

王離戰死,章邯投降,至此秦軍已沒有了可以抵抗項羽、劉邦以及其他義軍的力量。但是,如果是仁慈寬厚的扶蘇繼位,且不說鉅鹿之戰會不會發生,即便發生了,章邯在戰敗後投降項羽的幾率也基本小到忽略不計,因為扶蘇不是昏庸的胡亥。

而西進關中的劉邦,面對的是兇猛的蒙家軍,即便他有張良、蕭何、酈食其等人的盡力獻策,在絕對的武力面前,計謀根本不堪一擊。劉邦死在蒙家軍手下才是最可能的結局,而順利進入關中,基本上等於天方夜譚。

4.陳勝吳廣也許根本不會起義。這場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大雨耽誤了他們前往漁陽戍邊的進程,若是規定期限內趕不到是殺頭的死罪,為了活命,這批人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胡亥和趙高的暴政下,他們看不到生的希望,才會起義。若有好日子過,老百姓起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5.劉邦也許不會起義,一輩子到頭也就是個泗水亭小亭長的命。劉邦起義的原因,基本和陳勝吳廣大同小異,最初都是為了活命。若扶蘇繼位,斷然不會是胡亥執政下的混亂局面。

大秦帝國外有蒙家保皇派、章邯軍團、王離軍團等英勇善戰的主力部隊保駕護航,內有賢明寬和的帝王扶蘇和頗具才幹的丞相李斯坐鎮,秦帝國根本不會出現大的亂子。

劉邦能夠在秦末眾多起義軍中贏得最後勝利,是因為同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謂時勢造英雄,用在他身上最合適不過。

若扶蘇繼位,“天時”和“地利”,劉邦已經沒有了,憑他再具備出色的“人和”能力,在秦帝國絕對強大的武力面前,根本不堪一擊。所以,扶蘇繼位的話,劉邦稱帝,絕無可能。

再說,劉邦起義的時候已經快50歲了,而扶蘇還很年輕,即便秦帝國難逃滅國命運,但以扶蘇手裡的牌,再怎麼樣,他也能撐個幾十年。幾十年後劉邦差不多七八十歲了,快要入土的人了,哪還有什麼精力和能力去爭霸天下……





大仙讀史


一個國家被顛覆的根源是民不聊生,民心向背所致。在此大勢下,人民才會追隨,其目的也就是希望能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沒有一個人放著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不過,然後冒著生命危險去鼓動國內百姓起義反抗,再說也沒有人會去跟隨。

史書記載,扶蘇比較忠厚,通情達理,取得皇位以後,應該會仁義治國。作為手下的劉邦或許會通過自己能力達到一定的高位。但是他想推倒重來,在不得民心的情況下,成功率應該不大的。


大雨正當時


扶蘇作為秦始皇長子,寬德仁厚,有一定能力,但是我認為即使扶蘇繼位,也改變不了什麼,歷史軌跡不會改變,劉邦還會成功。

秦朝的滅亡不僅僅因為秦二世的原因,也不是扶蘇繼位就可以改變秦末囧困的局面。



扶蘇繼位並不能改變秦末所面臨的政治困局。

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秦王嬴政稱帝,秦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10,始皇帝嬴政駕崩,始皇在位期間,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但是作為第一個封建王朝,始皇帝並沒有解決統一後,秦朝國內所隱藏的諸多矛盾。

•秦朝對六國舊地統治基礎薄弱

秦國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到始皇帝公元前210年駕崩,前後不過10餘年,秦朝對六國舊地統治薄弱,始皇帝在位期間,強大的統治力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六國舊貴族勢力,但是隨著始皇帝駕崩,郡縣制並不能很好的控制六國舊地,六國舊貴族勢力抬頭。



•秦法嚴苛加深了百姓對統治階級的憎恨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推行法治100餘年,已經變得逐步走向了僵化,而且在秦國統一六國後,秦法更加嚴苛,量刑極重,諸如“士伍盜竊,其贓值一百一十錢,就應黥為城旦”,意思就是,偷竊一百一十錢,就懲罰臉部刺字,去修築城牆服苦役四年,“盜採人桑葉,贓不盈一錢,也要貲徭三旬”,意思是偷竊桑葉,即使價值不到一錢,也要處罰徭役一個月。



•秦朝苛捐雜稅激化了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的矛盾。

秦統一六國後,開始修長城,築靈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能加重賦稅和徭役,導致百姓苦不堪言,食不果腹。秦朝時期,苛捐雜稅佔百姓收成的三分之二,平時還有各種臨時徵派的各種徭役。

以上這些矛盾其實在始皇帝在位期間,就已經存在了。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在秦二世元年,剛繼位就爆發了,雖然陳勝吳廣打著為扶蘇的名號起義反秦,但是那只是個口號,真正原因還不是秦律嚴苛,賦稅重最後導致民不能活,最後只能造反。



扶蘇繼位,也不可能阻止陳勝吳廣起義,以及劉邦項羽,各地六國舊貴族的起兵謀反!因為這些都是始皇帝嬴政遺留下來的問題。



扶蘇有賢明,但是他的性格並不適合接手這樣的秦朝,當初秦二世和趙高假傳聖旨,命令扶蘇自殺時可見一斑,蒙恬和隨從勸說扶蘇謹慎對待,可扶蘇說“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要再請示些什麼呢?”,說完就自殺了。這種性格如何統治秦朝,即使當上皇帝,也無法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生存下來。


愛歷史的毛筆


在我看來,如果是扶蘇繼承了大秦的帝位,那麼劉邦與項羽成功的機會就大大的降低了

首先,扶蘇與秦始皇截然不同的性格。

秦始皇是一個剛愎自用,極度自信的人,他會為了達成自己的想法不擇手段。同時,他又是法家思想的堅定支持者,主張用嚴苛的法律制度來管轄黎民百姓。在秦始皇在世的時候,那些統一六國,叱吒風雲的秦之銳士,是他推行政策的堅實後盾。但是人總會老去,在沒有強悍的軍事力量支撐之後,面對暴政,黎民百姓肯定會奮起反擊。而歷史上陳勝吳廣起義所爆發的時間,正是在秦始皇過世前後,這恰恰說明秦始皇嚴苛的法家思想與當時社會發展的格格不入。扶蘇呢,在後世的記載當中,是個寬厚仁慈但有些優柔寡斷,敢於直言進諫,很有自己的思想,非常親民的人。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扶蘇就當庭提出反對意見,也正是因為這次進諫,使得扶蘇被外派到北方駐守,失去了先機。最終由於他的優柔寡斷,斷送了自己性命與秦始皇的夢想。但是如果扶蘇沒有那麼軟弱,成功的從北方回到首都咸陽繼位,那麼,從我的想法來說,他肯定會更多的聽取基層的意見,在其父秦始皇的政策上進行修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平息民眾的怒火,減輕民眾的負擔,這樣一來,雖然在他繼位的時候,陳勝吳廣起義已經發生,但是他肯定有足夠的方法和軍隊支持,來平定起義軍,並吸收教訓,給國家平穩發展打下基礎。其次,如果扶蘇成功上位,那麼他所倚重的自然是蒙恬而不會是趙高。

在歷史上,秦始皇死後,是李斯與趙高勾結,擁立的二世胡亥,並矯詔讓扶蘇自殺。隨後趙高處理掉李斯,獨攬大權。面對國內紛亂的局勢,趙高只顧著撈權撈錢,並沒有什麼措施去緩解局面,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假設扶蘇繼位之後,肯定不會重用趙高等奸詐之人,他最倚重的自然是與他一同在北方抵禦匈奴的蒙恬等人,而李斯也會因為自己的才幹被選用。在蒙恬的軍事支持與李斯的治國才能輔佐下,扶蘇能夠很快的處理掉當時已經爆發的小規模起義,然後根據戰報以及民眾的呼聲,做出適當的政策改變。

最後,在扶蘇溫和的思想政策下,劉邦與項羽或許不會起兵,反倒是會加入秦朝官場,成為重要的成員。


灬沉睡的水灬


顯然,歷史的變數很多:

1、若扶蘇繼位,中國會提前數百年進入腐儒毒害的死循環。

2、若扶蘇繼位,有腐儒的假仁假義愚民政策宣傳與奴化,秦朝歷史會延長百八十年。

3、若扶蘇繼位,腐儒垃圾愚民奴化弱民理論氾濫,中國古文明很大幾率會亡於匈奴人之手,四大文明古國集體歇菜。


用戶1789621402868715


個人觀點,扶蘇即使繼位也比較難。首先來看背景,陳勝吳廣起義是秦二世元年發生的,秦始皇死後不到一年,從這一點看,扶蘇繼位應該也會爆發民眾起義。其次,民眾起義的背景是徭役過眾,這其中修長城、修阿房宮、修秦始皇墓估計最核心,扶蘇不可能剛繼位就否認秦始皇政策,畢竟以趙高李斯為首的秦始皇老臣還在。最後是陳勝吳廣起義是六國舊貴族在背後推波助瀾,在當時的背景下扶蘇不可能有那麼大的預見性,想到影響會那麼大,它繼位的首先問題是中央權利的整合。最後,秦末已經失去民心了,六國民眾因為剝削太大,只差一個導火索,秦朝內部因為滅六國造成大量的戰功獎勵無法發放,實際財政已經瀕臨破產,只能拖著罷了。可以參考曹魏、隋楊、元末。


藍色飛魚視野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秦始皇是一個剛愎自用,極度自信的人,他會為了達成自己的想法不擇手段。同時,他又是法家思想的堅定支持者,主張用嚴苛的法律制度來管轄黎民百姓。

在秦始皇在世的時候,那些統一六國,叱吒風雲的秦之銳士,是他推行政策的堅實後盾。但是人總會老去,在沒有強悍的軍事力量支撐之後,面對暴政,黎民百姓肯定會奮起反擊。

而歷史上陳勝吳廣起義所爆發的時間,正是在秦始皇過世前後,這恰恰說明秦始皇嚴苛的法家思想與當時社會發展的格格不入。

扶蘇呢,在後世的記載當中,是個寬厚仁慈但有些優柔寡斷,敢於直言進諫,很有自己的思想,非常親民的人。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扶蘇就當庭提出反對意見,也正是因為這次進諫,使得扶蘇被外派到北方駐守,失去了先機。

最終由於他的優柔寡斷,斷送了自己性命與秦始皇的夢想。但是如果扶蘇沒有那麼軟弱,成功的從北方回到首都咸陽繼位,那麼,從我的想法來說,他肯定會更多的聽取基層的意見,在其父秦始皇的政策上進行修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平息民眾的怒火,減輕民眾的負擔。

這樣一來,雖然在他繼位的時候,陳勝吳廣起義已經發生,但是他肯定有足夠的方法和軍隊支持,來平定起義軍,並吸收教訓,給國家平穩發展打下基礎。其次,如果扶蘇成功上位,那麼他所倚重的自然是蒙恬而不會是趙高。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小塗愛歷史east


不論誰執政,秦朝都得滅亡,只是早晚的問題。既使趙高專政,但鎮壓農民起義他也是不遺餘力,只不過誰的權力大,誰的權力小的問題。秦朝滅亡主要是:1社會矛盾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原來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不盡如人意。2項羽這位大英雄他不會讓秦朝安生。3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只有在農民的義軍中才能發光,在秦朝不但得不到重用反而會餓死!4秦朝的大將,文人由原先的英雄,最後都變成了狗熊。秦朝怎麼能不敗!


用戶6425743464653


剛日思考:看現象也要看本質,秦國滅亡的原因是因為馮劫、李斯、趙高的權力廝殺而導致了秦國的制度首先從內部崩潰,再也把控不了關東局勢於是二世而亡。

秦始皇從頭到尾都沒有理由傳位給扶蘇,因為扶蘇是傾向於“分封制”的。從秦始皇的政治理想和集權理念出發,他都沒有傳位給扶蘇的可能。

就算是秦始皇想傳位給扶蘇,李斯等法家大臣也不同意,因為扶蘇一上位,按照他的執政理念來說,李斯這些法家大臣首先就要被清洗掉,這不關乎於“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因,而是政治理念不同,就註定了他們互為“政敵”的結果。

只要有了清洗的動作,秦國內部制度都會首先崩潰掉,那麼關東形勢一樣會亂,只要關東一亂,劉邦就有了機會。記住!英雄能造時勢,但時勢也一樣能造就英雄!

其一:秦始皇傳位於胡亥的記錄見於《趙正書》。

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天下,還至柏人而病,病篤,喟然流涕長嘆息,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謀所立。”丞相臣(李)斯、御史臣(馮)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父骨(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趙正書》

其二:小談秦始皇的政治理想。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要摧毀八百年以來周朝所執行的分封制,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 “郡縣制”的大一統帝國。

所以,“分封勢力”、“分封思想”是秦始皇一生的大敵,他的一生都是在與這個勢力作鬥爭。

(分封就是這個樣子的,秦始皇能同意嘛?)

其實,所謂的“滅六國”被後世之人拿來大講特講,就不應該。

“滅六國”只是“統一大業”最先行的一環,不滅六國,疆土不統一,後續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就無從談起。

六國焚滅之後,疆土統一了,剩下的都是“政治問題”。

而政治問題是最難解決的,就是要統一思想,讓全天下人都來認同“大一統”理念,這就關乎於“國民意識形態”的問題了。

但是思想無法統一啊,天下人都不接受大一統的理念,這裡面有關東庶民、六國舊貴族、諸子百家、秦國內部臣子的各野心家等等。

“分封”與“集權”的理念之爭就是一場“有你沒我”的鬥爭,如果對這個鬥爭沒有多大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現在中東宗教的“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鬥爭。


(本質不一樣,但鬥爭表象一樣)

這兩派從隋唐時期就在西域“河中地區”鬥得你死我活,一直到到了現在的二十一世紀還在鬥!

我真地沒有辦法想象有一天他們能握手言和。這一種鬥爭如果想要結束,要不同歸於盡,要不有一派被屠殺殆盡吧!

其三:扶蘇不適合當皇帝,秦始皇放棄他是有原因的,是因為他傾向於“分封制”!

公元213年,秦始皇為了“統一思想”,發起了“焚書坑儒”事件,來打擊分封思想再兼清政敵,將“郡縣制”像天下強勢推行。

在這個過程中,扶蘇在朝堂大力反對秦始皇的作法,並且支持所謂的“仁政”。

因此,秦始皇把扶蘇趕到北疆,他沒有殺扶蘇,殺了也沒有什麼用!父親殺兒子,天下人只會笑話秦始皇而己。


(扶蘇劇照)

所以,秦始皇讓精通律法的趙高來教誨胡亥學習律令法事,這件事情與扶蘇被趕到北疆聯繫起來,你就會想到,秦始皇在培養胡亥了,他要培養出一個精通律法、支封法家理念的君主來接他的位。

其四:從焚書事件來分析,扶蘇沒有做皇帝的眼光。

“焚書坑儒”時,秦始皇正在與“分封勢力”作殊死鬥爭的時候,扶蘇以“仁政”插入,真的不合時宜。

你說你想要執行仁政,這是可以的,但你能不能等秦始皇先把國家基礎夯實了再說話。

你以“未來王統”的身份插入這一次“政治風暴”算什麼?

由此可見,扶蘇看不清楚“焚書坑儒”的本質,本質是清洗政敵,統一思想啊!

我們再來假設,扶蘇看懂了,他還毅然絕然地反對,那事情就更大條了!

那不代表著他以後上位了,要搞“分封”嗎?

總而言之,扶蘇已經“主動地被動的”被秦始皇的政敵所綁架。

我相信,這個時候的秦始皇想死的心都有了——你搞集權有個什麼用,等你兒子扶蘇上位之後,他一樣也要“拔亂反正”,你的理想到那個時候就完蛋了!

其五:扶蘇如果上位,李斯等法家大臣一定會被清洗掉。

(李斯)

眾所周知,秦始皇一生與分封勢力作殊死鬥爭,而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個團隊在戰鬥,秦始皇的部下有一批寒門在支持他,除去了出身於豪門“蒙氏”、“馮氏”之外,比如李斯、趙高、周青臣、茅焦、尉繚等等,都是來自於關東,也來自寒門。

自古以來,帝王都用在寒門來幫他們集權、變革或者變法,因為寒門只能依靠皇權,他們向帝王售賣自己的學術與能力,來博取高位。

如果扶蘇上位,一改法家集權的意志而重用像淳于越這類關東儒臣,那這些法家大臣將何時去何從?

在歷史上,淳于越可是扶蘇的老師,而“焚書坑儒”就是因為這一位大儒在朝堂上為“分封制”吶喊才被秦始皇“祭”出來的。

朝中的官位就那麼多,只要扶蘇換人,那就會出現一個“清洗”的動作,秦國的制度一樣會崩亂,特別是李斯這類已經為相十年的人,門生故吏已經遍佈朝堂,怎麼換?


(項羽這麼分封的,只能含恨飲烏江水了)

剛日結語:從扶蘇在朝堂上痛哭的事實來看,他缺乏作為皇帝的剛硬和鐵血,又從扶蘇接到詔書後自殺而死,分析出他缺乏一名政治家的隱忍與冷靜。

他的能力要重新評估,他軟弱的性格,導致瞭如果是他上位,那麼天下將分封再起。

可以這麼說,胡亥繼位帝國尚有三年壽齡,如果扶蘇繼位,帝國的壽命就要立即終結,因為那個時候不叫秦帝國了,而改叫秦王國了。

然而,“集權”是天道,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抵擋,連威名赫赫的項羽重啟分封最後也要身死國滅,就不談性格軟弱的扶蘇了。

一句話,只要有分封,天下同樣戰亂再起,秦王國同樣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滅亡。這不是個人臆想,而是事實。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扶蘇忠厚,即位後肯定有一些改變,但若只以法家治國,仍是不成熟的;

其一,秦人已雖習慣了法家,但六國貴族並不滿意;

其二,亡國之恨。六國貴族時刻不忘恢復故土,恢復昔日權勢,只要時機成然,必乘風而動。

除非施以儒家,法儒並用,方可長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