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徐达的外孙,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行动迟缓的胖子、闷骚男,表情呆板、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那些惊心动魄、满布刀光剑影的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决定了他的生死存亡,他的命运也随着这两个关系的展开和深入变得跌宕起伏。究其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竟然都是在这两种关系中搏生存——一个弱者的生存之道由此浮出水面,令人印象深刻。

一、出局的危险

洪武二十八年,两个人的身份得以确认——17岁的朱高炽在这一年被册封为燕世子,小他两岁的弟弟、15岁的朱高煦则被封高阳王。

这样的身份确认在洪武二十八年完成无疑是意味深长的:朱高炽被册封为燕世子意味着他将是朱棣百年之后燕藩王的合法继承人,而朱高煦却没有这种可能。所以少年胖子朱高炽的洪武二十八年毫无疑问是阳光灿烂的。

如此看来,朱高炽的人生似乎一眼可以看得到底——接班,成为燕王,然后老去,死去。当然这一切的规定情境是建立在帝国礼仪被不折不扣执行,同时朱高炽的身体状况能支撑他活得足够长的基础上才能发生的。只是这一点谁都无法保证。

因为朱棣首先向命运说“不”了。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1399年,十四世纪的最后一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由此他和他儿子们的命运都进入不确定期——每一个人都面临变局。具体到朱高炽身上,这个燕世子的前景或者美好得令人怦然心动,或者糟糕得无以复加:简单地说“革命”一旦失败,他和老爸都要一命呜呼。

所以考验就此开始。1399年朱高炽21岁,胖得令人肃然起敬。在朱棣略带厌恶的眼光斜视下,他领着差不多一万老弱病残的预备役部队留守北平,开始其平庸得无人看好的军旅生涯。这里需要交代一下朱棣为什么要用略带厌恶的眼光看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没别的,只因为他胖,而且平庸。

和二儿子朱高煦相比,朱高炽几乎在各方面都呈现了一个弱势男人的所有缺点——他不仅胖,还天生行走困难,走路一跛一跛的,是个胖子兼跛子。朱棣很难想象,万一“革命”成功,他坐上了龙椅,朱高炽怎么办?他也跛着爬上龙椅,将一摊横肉堆在上面,然后露出一个捡漏之后无比灿烂自得的平庸的笑脸?那简直是无耻!令人难以想象,也让朱棣难以接受。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朱棣一开始并不看好朱高炽

所以在建文四年的浦子口之战中,因为朱高煦率骑兵赶来表现突出,朱棣才会拍着他的背说出那样一番话来:“吾儿勉之,世子高炽多疾,如争得天下,就让你取而代嗣。”这似乎是一种战术许诺,却未必不是朱棣在1402年真实心态的流露。

不错,朱元璋是立下嫡长子嗣位的规矩,但人定胜天,多少规矩立下来就是拿来废除的,这叫改朝换代,一代新人胜旧人。更何况朱棣最后坐上龙椅恰恰是对这个规矩的蔑视和反动。老子如此,儿子何尝不能破旧立新呢?

因此1402年的朱高炽便面临着出局的危险。这位燕世子没有建功立业,而是留守后方,对新朝的贡献远不如生龙活虎的二弟朱高煦,那么,当永乐王朝的大钟敲响之时,他的命运又会呈现怎样的走向呢?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1399年,十四世纪的最后一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

二、如履薄冰

从1402年朱棣即帝位开始,到1404年永乐二年止,朱高炽的人生进入了悬置期。他的世子位置没有被废,但也并没被立为皇太子。换句话说,朱棣没有对他的命运进行评判,而是搁置起来,悬而不决。

搁置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胶着。在朱高炽和朱高煦的能力拔河赛中,后者表现突出,令裁判员朱棣迟迟无法吹哨,以决胜负。

首先朱高煦能力超强,性格外向,有王者之气。

其次朱高煦相貌堂堂,一如朱棣,有王者之相。

再次,朱棣自己不是嫡长子继位,急需朱高煦上位以补充说明情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朱棣在战时对朱高煦有过承诺,得天下后将传位于他,而朱高煦也的确表现突出,适合接棒。所谓君无戏言,朱棣骑虎难下。

以上四点原因构成了对朱高炽上位的致命威胁。

当然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朱棣在立储问题上的暧昧或者说沉默给了百官们很多的想象空间。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等人开始上书力挺朱高煦为太子,给出的理由是“靖难有功”,这样的理由毫无疑问是胜过朱高炽守土之功的。舆论的力量打破了朱高炽和朱高煦能力拔河赛中的平衡关系,迫使朱棣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给出答案——弱者朱高炽还是强者朱高煦胜出?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比起朱高炽,朱高煦优势更大

终于,大明朝第四任皇帝的候选人名单在永乐二年四月甲戌初四揭晓。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朱高煦则被晋封汉王。朱棣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这个答案让朱高炽的命运似乎变得有惊无险了。

但一切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朱高炽从一个世子变身皇太子,迎来的却是父亲朱棣狐疑而审慎的目光,以及朱高煦不屑和仇视的眼神,甚至还包括三弟朱高燧蠢蠢欲动的挑战。因为这一天朱高燧也被封为赵王,要命的是他竟然也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觉——由此朱高炽四面受敌。这一切其实都是父亲朱棣设的局。

在反复权衡之后,朱棣虽然勉强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是对他的考验却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在太子监国期间,朱棣是如何怀疑一切乃至于打击一切的,而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也联起手来,千方百计地打击他们共同的目标——朱高炽。

朱高炽事实上是被推到了祭坛之上,从一个隐形目标变成非常明确和具体的公共打击对象。帝王之家,扭曲的父子、兄弟关系和权力蛋糕的切割纠结在一起,朱高炽真是如履薄冰、无法应招了。

他立在悬崖边上,虽然面对天堂,脚下却是深渊,是地狱。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这张椅子可是浸着血的

三、仁者无敌

朱高炽监国二十年,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随时面临生死抉择。但是,他毕竟熬过来了,目送朱棣最后离世,并让自己成功坐上龙椅——这其中靠的是什么?

通常,胖子朱高炽会眼神迷离而略带颓废地混迹于一帮文人当中舞文弄墨、吟诗作赋,似乎是个胸无大志的主。但有一次,他与状元曾子棨下棋时写的一首诗却不经意间泄露了其胸中沟壑。诗曰:

二国争雄各用兵,摆成队伍定输赢。

马行曲路当先道,将守深宫戒远征。

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

等闲识得军情重,一着功成见太平。

这首诗文采虽不怎么样,却字里行间透出重重杀气。表面上写下棋,实质却落脚于攻城略地、建国安邦的治国策。这个貌似平庸的胖书呆子、帝国权力场上的弱者虽然在其强父悍弟的反衬下随时面临出局的可能,可偏偏世事如棋,韬光养晦者笑到最后。

朱高炽就是那个韬光养晦者,他的生存之道是先示人以弱,再以弱胜强。

当然真正要做到以弱胜强,还必须有不一样的思维,在细节处呈现远见卓识——恰恰在这些方面,朱高炽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完美。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朱高炽之所以胜出,实在是他的人生一路行来,早已伏笔处处,最后只需连缀一体,便可水到渠成或者说大功告成。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朱元璋最早发现了朱高炽身上异于常人之处

朱元璋最早发现了朱高炽身上异于常人之处,那就是思维,朱高炽式的思维。朱元璋有一次考察藩王嫡子的行政能力,让他们分别批阅大臣们的奏章。其他几位藩王嫡子事无巨细,对奏章的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给人印象平平,但朱高炽却只关注那些军政大事,对奏章中出现的错字从不订正。朱元璋问他个中原因,朱高炽给出的回答是——这些都是小毛病,不足以劳烦天子知道。

又一次,朱元璋检阅军队,众多藩王及其嫡子都早早率队参加,唯独朱高炽的军队姗姗来迟,原来当天天气非常冷,朱高炽不忍让士兵们饿肚子参加检阅,便等他们都吃完了饭才开始出发。由此,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说了以下这样一句话:你小子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啊……

这实在是一个阅人无数的政治老人对一个未来新兴王者的大胆判断或者说预言——和当时皇太孙身份的朱允炆一样,朱高炽几乎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了仁者心态,对上仁,对下也仁。

所谓仁者无敌,朱元璋透过朱高炽肥胖的皮囊预见到了他百年之后必有“王者兴”的一个趋势——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没看走眼。因为朱高炽的仁义或者说仁德在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中自始至终都呈现了出来,以至于以东宫官属为群体的保护伞在他头顶上一直灿烂打开,并且刀枪不入,助他安然无恙地成就“九五之尊”:

解缙为了他能够上位在冰天雪地里活活冻死,家被抄,妻子、宗族流放辽东;大理寺右丞耿通为他仗义执言惨遭“寸磔而死”;杨溥、黄淮等人因为保他的缘故在狱中一关就是十年;甚至朱棣的心腹之臣,奉命调查太子德行的礼部侍郎胡濙也为他唱起了赞歌。

所谓仁者无敌,这些活着或者已经死去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为他证明,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王者蛰伏时期的坚强注脚。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解缙为了他能够上位在冰天雪地里活活冻死,妻子、宗族流放辽东

最重要的是朱高炽将仁德做到了极致——以德报怨,对他的兄弟们以德报怨。

我们先来看朱高煦是如何对待朱高炽的。那还是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建文帝使离间计,向固守北平城的朱高炽写信,以燕王之位做诱饵,劝其暗度陈仓。朱高煦得知此事后,马上落井下石,对父亲朱棣说世子(朱高炽)与朝廷暗地相通,肯定要反。但朱高炽是怎么处理这件棘手之事的呢?他连信都没拆,立刻派人星夜快马飞报朱棣,听凭父亲处理此信,事后也未对朱高煦有任何怨望。这是朱高炽以德报怨的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发生在永乐十四年。这一年朱高煦趁父亲朱棣去北京视察新都建设期间,在南京私自招兵三千,精选自己的卫队,甚至他还私自使用皇帝的乘舆器物,操练水战,放纵护卫队在京城大肆抢劫,试图阴谋叛乱。朱棣回来后大怒,当面夺去他的衣冠,并将其关在西华门内,准备废为庶人。这个时候朱高炽再一次站出来以德报怨——他苦苦哀求父亲保留朱高煦的亲王名分,以观后效,并且亲自给朱高煦写信,劝其悬崖勒马,从善如流。这样的胸怀,毫无疑问是宽广之极的。

朱高炽以德报怨的第三个回合发生在他登基之后。尽管朱高煦败局已定,可他还是试图蠢蠢欲动,派自己的儿子朱瞻圻及心腹潜到北京,伺机作乱。仁宗朱高炽知道这一切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增加其每年的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甚至还封其长子朱蟾坦为世子,其余儿子均为郡王。这样的以德报怨,可谓亘古未有。而处处咄咄逼人的朱高煦终其一生,也未能成事。他的强悍无比最终沦为无力的虚张声势,多年的怨望无可奈何地败于朱高炽一以贯之的仁德。这可以说是人世间以弱胜强的绝佳个案。

三弟朱高燧也败于朱高炽以德报怨的人生态度。这位朱棣嫡三子虽然和朱高煦相比能力稍逊,但也在夺嫡问题上蠢蠢欲动,屡次和朱高煦合谋,诬陷太子朱高炽。永乐二十一年五月,明成祖朱棣病重,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在朱高燧的策划下伪造遗诏,准备毒死明成祖,同时废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不久,孟贤的阴谋败露,被杀。朱棣震怒不已,他逼问朱高燧:“是你做的吗?”朱高燧哑口无言,吓得说不出话。而朱高炽大胆站出来,极力为这个三弟辩解说:“这是下人的所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其宅心仁厚,由此可见一斑。

而说到底这样的宅心仁厚是厚重和锋利的,极具道德感召力,他使朱高燧败得心服口服,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甘愿为其驱使——朱棣去世后,皇太子朱高炽在正式登基称帝前,朱高煦选择了负隅顽抗,试图一较高低,但几年前还和朱高煦一同联合起来打击陷害朱高炽的朱高燧,这时候也来到了北京,他第一个上疏请求兄长朱高炽即位称帝,甚至在后来册立皇后和皇太子时,朱高燧也差不多是第一个提议的人。说到底,朱高燧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功在朱高炽。后者在人格力量上完败了朱高燧。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朱高炽用事实告诉我们什么叫仁者无敌

当然和两个兄弟相比,朱高炽最重量级的对手还是父亲朱棣。

朱棣是不容易被感动的成熟男人。他更注重权谋之道,警惕的是权力侵蚀。朱棣既想把权杖交给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他对这个人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忠诚、任劳任怨。正是在后一点上,朱高炽做得非常到位,他靠一个“忍”字,赢到了最后。

永乐十八年,北京城建好后,朱高炽应父亲之召从南京到北京。因为不喜欢北方的饮食,他就从典膳局带了二十个厨师以备饮食。但朱棣闻讯后勃然大怒,认为太子自作主张。他给朱高炽下手谕说:“你带了典膳局厨子二十人,为什么不向我汇报?”为了惩罚太子的自作主张,朱棣下令,每天只供应其两顿饭,此外连茶都不给,而朱高炽所带的典膳局厨子全被调拨到负责皇宫饮食的光禄寺以为朱棣服务。面对父亲如此苛刻的举动,朱高炽选择了忍耐。

当然朱高炽要忍的地方几乎是时时处处的。他因为批评刘观受到朱棣的训斥,要忍;面对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谗言诬陷,要忍;杨溥等忠臣被一关就是十年,他也要忍;甚至安插在他身边的宦官经常向朱棣密报其过失,更要忍,并且还要强颜欢笑,不能有半点不满,这叫什么?这大约就叫忍常人所不能忍吧。这样的“忍”字功,毫无疑问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做不到的,所以到最后,胜出的那个人只能是朱高炽。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将忍字贯彻到底的朱高炽最终胜出

四、尾声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终于完成了对朱高炽长达二十年的人品和能力考察,在北征回京途中对侍臣说了这样一句话:“东官历涉年久,政务已熟,还京后军国事悉付之。朕惟优游暮年,享安和之福矣。”这或许可以看作他最后的政治交代吧,因为不久之后这位多疑的雄主就病死在榆木川,朱高炽顺利接位。

对兄弟仁,对父亲忍;对心中的理想不抛弃、不放弃。这或许就是政坛“弱者”朱高炽的生存术。

1424年,中秋节,北京紫禁城,在礼部的安排下,文武百官入殿行过五拜三叩头大礼后前往承天门外,静候隆重的登基仪式开始。47岁的中年胖子朱高炽身着金黄灿烂的皇帝服饰,一身赘肉、步履蹒跚地爬上奉天殿宝座。此时,四周鸦雀无声,紫禁城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

毫无疑问,他的时代开始了。

史上最成功的胖子:看朱高炽如何对弟仁、对父忍,以弱势争得帝位

对兄弟仁,对父亲忍。这或许就是政坛“弱者”朱高炽的生存术。

更多精彩请关注“你史不史啊”,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谢谢!

文中图片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