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胖“仁皇帝”朱高炽,为什么会仓促离世?

最胖“仁皇帝”朱高炽,为什么会仓促离世?

北京紫禁城

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十个月,仓促离世。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在位期间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在位时间很短,但留下了绝佳口碑和评价,以“仁”做为评价一生,获得所有帝王梦寐以求的最高殊荣。这么好的一位皇帝,怎么会突然离世呢?

史书记载,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实无疾骤崩。简单几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明仁宗是突然离世,而且没有任何疾病。这就有些疑问了?好好的一位皇帝,怎么会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突然离世?让谁,都会联想翩翩。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明仁宗纵欲过度,加之身体过胖,造成其突然离世。还有一个是,说朱瞻基,仁宗的亲儿子,为了早些上位,在离开北京的时候,设计害死了皇帝。

我们大家比较相信一句话,叫空穴来风。如果反过来看,很多事情既然有人说,不会是空穴来风,最少不会是全部虚假的。那么,就有意思了,到底朱高炽的突然离世是自身原因?还是外部原因?

大家有没有感觉少了点什么?对,背景,明仁宗离世前的背景,背景中有哪些将要发生的大事?对,迁都。把明朝的首都由北京“迁回”南京。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随着仁宗的离世,戛然而止。

如果把这件事关联起来,我们会有什么发现呢?

明仁宗与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有地震的报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结果?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明仁宗突然离世。

从开始把迁都议程提到行程上,到突然离世,也就一个多月时间。会不会太过于蹊跷了。蹊跷的有些不得不怀疑。

朱棣迁都完成是在1421年,三年后朱棣去世。但在三年里,朱棣把所有反对迁都的官员杀的杀,关的关,罢的罢,造成的结果是,把反对迁都的政治力量基本铲除干净。这样形成了一批现得利益者,即以现任北京官员为主的利益派。他们结合当地大地主,形成了已有的利益链。而这个利益链,刚刚形成,刚刚获利,就等着丰收,偏偏这个时候,新任皇帝,提出再次迁都,前期巨大的成本投入还没有回本,还要放弃好不容易建立的利益链,作为及得利益者会轻易放弃和割舍吗?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激烈的对抗肯定行不通,那就剩下暗地里搞动作。朱高炽,肥胖好色,还不知节制欲望,刚好可以做为由头。朱瞻基,少时跟随祖父朱棣在北方历练,属于少壮代表派,志向远大,文武双全,可以合作。而朱瞻基自己,常年在北方,对北方环境不反感,从以后自身统治考虑,担心南方政治旧势力过于庞大,统治难度大,加之自己父亲当太子时,多次险些被废,无法登帝位。为消除这种隐患,早日登帝,与其合作。两者各有所需,于是,一个关于皇帝的阴谋形成。最终目的,取消迁都。根本目的,维护既得利益。

结果就是,仁宗猝磞。

但愿这只是胡乱遐想,在权利面前,更希望亲情至上。在家国面前,更希望家国利益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