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本可以一統中國的軍閥,卻因一疏忽全軍覆沒,退出歷史舞臺

1940年1月24日,一場隆重的葬禮在北平街頭舉行。64名壯漢抬著棺槨,上萬北平市民自發送行,整個出殯活動持續了整整一天。國民政府追封他為一級上將,蔣介石送去親筆所寫的輓聯,連當時駐重慶的中共代表也評價他與其他軍閥不同,無私蓄而有清廉之名。被悼念之人就是大軍閥吳佩孚,一個曾經被認為是可以一統中國的軍閥,卻不幸退出了歷史舞臺。

他是本可以一統中國的軍閥,卻因一疏忽全軍覆沒,退出歷史舞臺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吳佩孚做出了軍閥中少有的舉動——他公開發表通電,聲援學生的舉動,反對政府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當年年底,馮國璋病死,曹錕接班成為直系的一號人物,而吳佩孚成為直系武裝的實際領導人,這一文一武成為直系的掌舵人!

民國九年(1920年)1月17日,吳佩孚以前方經濟困窮,官兵思歸為由,要求撤防北歸。以後又多次發電,措辭也越來越激烈。段祺瑞為阻止吳佩孚軍北撤,強行撤換河南督軍趙倜,改派其妻弟吳光新。吳佩孚通電反對。他不管北京政府批准與否,在3月上旬派人將700餘名直軍家屬送回北方,並電請張敬堯來接收直軍防地。5月25日,吳佩孚率軍全部北撤,31日到達漢口。6月7日,吳佩孚到達鄭州,將部隊主力佈置在京漢鐵路沿線。13日,吳佩孚又電反皖的八省督軍,建議召開國民大會解決一切問題。奉軍為策應直軍,也將部隊零星開進關內。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2日,吳佩孚電北京索餉,梁士詒未能應。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48歲的吳佩孚任直軍總司令,使張作霖12萬人的奉軍敗北山海關外。赫赫武功讓吳佩孚聲名鵲起。這個有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直係軍閥被當成“中國最強者”。

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8日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的中國人。是時,吳佩孚掌握著直系最多的兵力,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其勢力影響著大半個中國。人們普遍看好吳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雜誌《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他是本可以一統中國的軍閥,卻因一疏忽全軍覆沒,退出歷史舞臺

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直系內部日漸驕橫,一直想當上大總統的曹錕用賄選和武力威脅的方式“圓夢”成功,成了民國曆史上的第六位大總統,這下就把皖系、奉系逼到了一起。

1926年6月28日,張作霖、吳佩孚在北京會晤,聯合起來組建北京政府。直奉聯合攻下北京南口後,吳佩孚向南進攻廣東;張作霖向北進攻北方的國民軍。雙方企圖南北齊下共分天下。

9月,直奉雙方50多萬大軍在山海關展開激戰。就在吳佩孚在前線督戰之時,他們疏忽了一個人物,那就是馮玉祥。直系將領馮玉祥率領部下三萬多人突然殺回北京,先將大總統曹餛囚禁,接著發表了倒直宣言。這下吳佩孚可傻了眼,北有窮追不捨的奉軍,南有據城而守的馮玉祥部,再加上趁火打劫的山西軍閥閻錫山,一個疏忽讓吳佩孚腹背受敵,最終全軍覆滅,退出了歷史舞臺。

他是本可以一統中國的軍閥,卻因一疏忽全軍覆沒,退出歷史舞臺

10月10日攻下武昌城。吳佩孚逃往河南信陽。1927年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二次北伐。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四川託庇於楊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