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導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做出一些讓父母感到頭疼的事情。越來越多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雖然漸漸長大了,但是和小時候相比反而更加不懂事,他們的很多行為讓父母無法理解,甚至在父母心裡,他們除了會給自己添麻煩之外,其他的什麼事都不會做。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只是父母有這種想法,原因真的完全出在孩子身上嗎?答案當然是不置可否的。有些時候孩子之所以讓父母感到頭疼,很有可能是他們的行為被父母誤解了,所以才不會被父母認同。

孩子的成長有他們自己的特性,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思想,這時如果父母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那麼必然無法和孩子處在同一頻率溝通,也就是所謂的“不同頻”。

什麼叫“同頻共振”?

同頻共振主要是指:人們在精神、思想、言論、意識等方面達成共識,統一協調。

如果把它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那就是父母需要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父母和子女間才能更好的溝通,達成共鳴。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為什麼父母總是無法和孩子處於同一“頻率”

泰國有這樣一則公益小短片:

幼兒園外的家長紛紛在等待著孩子放學,眼看著孩子陸陸續續出來之後,幼兒園門外只留下了幾位年輕的媽媽。等了好久才有幾個孩子開心的向她們撲來,可是當媽媽看到他們身上被弄得髒兮兮之後,容不得孩子開口說話,便劈頭蓋臉的指責起他們。直到幼兒園的大屏幕放出他們剛剛幫助老爺爺抬起泥濘中的獨輪車時,這些媽媽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錯怪了孩子。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媽媽們甚至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幾乎下意識的就認定孩子是貪玩才弄髒了衣服。

那麼為什麼父母總是很容易誤解孩子呢?我覺得有以下三個原因

  • 一、對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掌握不夠

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有著自身發展的規律性,比如說當他們剛出生不久後,便會喜歡把小手塞進嘴裡,這在父母看來肯定是非常不衛生的,但孩子此時正處於口欲期,所以會有著自己的不安全和焦慮感,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吃手的行為是正常的。如果父母總是拒絕孩子去做這些事,那麼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 二、總是用成年人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孩子的世界總是充滿著純真,他們看問題的角度顯然會和成人不同,但是很多父母卻無法意識到這一點,總是會按著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父母其實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他們的很多行為都是孩子的榜樣,然而他們更注重的卻是自己的權威性,這自然會讓他們和孩子之間的隔膜越來越大。

女兒今年三歲了,我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她自己穿衣穿鞋,可是每次她的動作都非常的慢,經常在房間裡折騰半天也出不來。這時我自然非常惱火,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她故意在磨蹭時間,於是指著她就開始批評。

後來我才知道她只是想把衣服穿得更好,想把鞋子的黏膠黏的更好看,這樣就能夠得到我的稱讚,而我卻用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去傷害了女兒。

  • 三、對孩子的能力期待過高

由於年齡的限制,孩子在很多事情方面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雖然他們也希望把事情做好,但是經驗的缺乏卻總是會讓他們錯誤百出。但是他們無法把自己心中的需求很好的表達出來,這自然讓父母無法知道他們究竟在想什麼,所以只會單純的從行為判斷,出現誤解孩子的情況。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父母的誤解對孩子會造成哪些不利影響?

讓孩子變得自卑,對自己產生懷疑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產生了誤解,往往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他們大發脾氣。然而很多時候孩子的做法其實並沒有錯,但是父母的責罵和不解反而會讓他們對自己產生懷疑,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不敢輕易的付出行動,從而變得越來越被動,甚至產生一種自卑的情緒。

影響親子關係的正常發展

如果孩子們的正確行為總是被父母不由分說的就否定,那麼在孩子的心裡自然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理解自己。如果這樣的情況長期出現,那麼必然會影響他們和父母之間的感情,畢竟誰都不想被人誤解,特別是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他們更是會難以接受,如果父母此時再不注意和他們溝通,那麼彼此間的隔閡便會越來越深。

很容易就輕易的放棄自己

當孩子的行為總是被父母誤解時,他們心裡便會出現一種抵制情緒,因為很多時候明明他們做的是對的,但是父母卻總是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問題,不僅不給予他們任何的讚美,反而對他們大呼小叫。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覺得自己不管做得如何,父母總是日日戴有色眼鏡看他們,所以他們很有可能會放棄努力,自暴自棄,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如果誤解的傷害已經產生,父母可以選用以下幾種方式“補救”

一、學會向孩子道歉,特別要注意態度

有些家長在誤解孩子之後,很有可能會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到事情的真相,這時父母完全可以主動的向孩子道歉,千萬不要覺得這會有損自己的顏面。很多時候只要父母道歉的態度誠懇,那麼是很容易就能得到孩子原諒的,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愛著父母的,所以自然很容易原諒父母。

二、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對他們多一些理解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到陳國與菜鍋之間時,曾七天七夜沒有吃到飯。有一天,弟子顏回找來了一點米,準備煮給孔子吃。快熟的時候,顏回先抓了一些起來吃,這一幕恰巧被孔子看在眼裡,孔子認為顏回有些“失禮”,於是便有些不高興。

飯熟了的時候,顏回請孔子先吃。孔子巧妙回答:“我剛剛夢見先君了,所以把乾淨的食物先供養給先君再吃吧。”顏回馬上回答:“萬萬不可!剛才有土灰掉下去了,雖然被我抓了出來,但飯已經髒了,不能供奉。”孔子這才知道錯怪了顏回。

事後,孔子感嘆到:

“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現在我國的很多家庭中,由於父母的工作都非常忙,孩子往往都會被交由老人照看。這本身就減少了父母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機會,在父母的眼裡,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外,似乎很少願意主動跟孩子溝通,所以他們很難知道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而一旦孩子有哪些不對勁,父母則會直接以自身的“經驗”來判斷孩子的對錯,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正如孔子所說,眼見不一定為實,內心也可能會欺騙自己。

身為父母,我們得站在他們的角度用他們的視野去看待問題。這樣父母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孩子,才不會時常性的對孩子產生誤解,當孩子做出一些他們認為是無理取鬧的事情時,父母也能夠從中窺見孩子真實的原因,對孩子行為客觀分析。

三、學會階段性的自省

很多時候父母會誤解孩子,原因很可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有的時候是因為父母的脾氣不好,有的時候是因為父母根本不願意去相信孩子,更多的時候只是父母主觀的認為孩子的行為是錯的。其實不管是出自哪一種想法,父母都應該經常自我反省,因為這是他們在教育孩子中出現的問題,所以必須勇於的去面對。

只有真正認清自己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孩子才能夠得到更大的進步,而父母也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課程,學會平等的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真正的和他們達到共鳴,這樣才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親子關係當然也會越來越融洽。

總是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瞭解“同頻共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