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最終走到了盡頭

大漢王朝最終走到了盡頭

在東漢中期直到東漢滅亡,戰爭反反覆覆始終不斷,曠日持久的對羌戰爭,成為東漢王朝!始終無法甩掉的沉重包袱,也給黎明百姓帶來無限痛苦,男子出生入死,奔命邊關,婦孺勞作田間,還得負擔鉅額軍費和多如牛毛的雜稅,戰爭之外!東漢後期的土地兼併問題,愈演愈烈。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加上連年災荒瘟疫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為了活命!不得不攜幼扶老,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乞食成為流民,流民猶如滾動的地雷,流動到哪裡就會有發生爆炸的危險,小農社會的管理之道是千方百計把農民附著在土地上,農民一旦成為流民,便擺脫了國家的管理,很容易成為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的威脅力量。

東漢後期天災人禍和瘟疫也比較多,有些人懂得醫術和巫術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給百姓治病,特別是在病人中間建立起了微信。那麼來投靠他們的人越來越多,這其中的一部分的人後來就發展成為像張角那樣的宗教首領,十年之間徒眾達10萬多人,東漢朝廷萬萬沒有想到張角給東漢王朝帶來了滅頂之災。

大賢良師告訴人們只要加入(太平道)就會進入彼岸的這個世界,那個世界裡人人無貴賤,皆天之所生,對於已經習慣了朝廷盤剝,世態炎涼的東漢百姓來說大陸澤畔的這個世界是真正平等和諧的世界。在冥冥暗夜中張角口中的太平世界成為他們最後的希望和光明,(太平經)一書給東漢後期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幅理想的藍圖,這個理想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物質財富上能夠得到平均,那麼在精神上財富方面,太平青領書給他們描繪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平等的社會。

當時朝廷已經得到信息說有人在宣傳(太平道),但是朝廷並不以為然。朝廷覺得像張角的(太平道)在地方上面它可以安撫百姓,這個正好是地方官是做不到的,當張角的勢力進一步發展到非常大的時候,有可能對這個王朝的命運構成衝擊的時候,這些時候有些人像:楊賜,劉陶主意到了,他會向朝廷報告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生大的變亂,但有這種可能一旦發生變亂,這個局勢就非常難以掌控了,楊賜向朝廷提出解決的方案:先解散流民,再處置張角等太平道領袖,楊賜的方案相當精準,遺憾的是此時的漢靈帝正在宮中與妃子們遊樂,而大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甚至有些官員也加入了太平道。

楊賜的方案沒能收到朝廷的重視,卻引起了太平道方面的警覺,張角和他兄弟張梁,張寶,明顯加快了行動部署,他們按照軍事化組織模式,把全國各地太平道徒眾,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黃巾大起義就此爆發,從黃河北岸到江淮兩岸,從東海之濱到河西走廊,到處都是頭上裹著黃色巾的起義軍。他們攻打城池,焚燒官衙,捕殺官兵,釋放罪犯,承平已久的漢家天下在戰火和吶喊中沸騰起來,也帶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宗教思想支持下的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東漢政府的官軍雖然數量不到十萬人,但是都屬於精銳部隊,訓練有素。黃樸素,朱儁,盧值等又是久經沙場的名將!再加上地方豪強大族的支持戰鬥力並不弱,張角的黃巾徒眾數量龐大也有十幾萬人,但是裡面有很多老人和兒童婦女,戰鬥力並不強,而且由於起事前準備不加,就在戰事最為緊張的時候,太平道領袖張角病故,黃巾軍士氣受到重挫。他的弟弟張粱成為統帥,十月底黃巾軍與官軍在廣宗展開決戰,張梁及三萬黃巾軍將士戰死,另有五萬人在城破之後滔滔清河,河水為之斷流。十一月地公將軍張寶在下曲陽戰敗,徒眾十餘萬人被殺。

雖然鎮壓了黃巾軍,但是地方府庫空虛,中央同樣如此,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漢靈帝忍痛割愛,把積攢多年的私房錢都捐了出來,可是戰事剛剛平息,他就迫不及待地讓宦官們四處收刮,為了填補國庫空虛,漢靈帝大肆賣官,最初只是賣一些無關緊要的官職,後來乾脆把三公九卿,這樣的高級高級也擺上了櫃檯上,讀書人要想進入官場,地方官想要升遷,也要上繳一筆錢,政府腐敗賣官,切斷了當時士人的晉升仕途的一個途徑,你有錢就可以當官,有錢什麼都可以做到,那麼大家誰還要為國家做貢獻呢?為國殺敵立功呢?

官員與宦官之爭,不斷激化著朝廷的內部矛盾,導致了國家政治動亂,朝野不振,賢人志士遭到迫害,從而人人自危,天下大亂。各地又發生不斷的農民起義,為了有效平息騷亂,漢靈帝將軍政權下放給各州的州牧,卻造成了地方官員,擁兵自重的局面。地方勢力最終擺脫了東漢政府的控制,形成了各霸一方的局面,這一時期,除了...袁紹,董卓,這樣的軍閥和貴族之外,還有曹操,孫堅,劉備,這些無名小卒也逐漸通過黃巾之亂,走上了政治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