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直腸癌患者的求醫歷程——記中醫專家楊鵬飛教授

本文作者王少華是一位直腸癌患者的兒子,陪父親經歷長達半年的放化療之路。王少華的父親是幸運的,在死神門口兜了個圈的他在中醫的治療下得以新生。本文中王少華先生對父親的狀態與經歷的直腸癌治療做了一個記錄,同時對在求醫過程的一些醫生進行感謝。

作者特別感謝了陝西省腫瘤醫院國醫館的楊鵬飛教授,讓他父親挺過了放化療關,也讓其父親的身體快速恢復。希望這些治療經過,能為各位直腸癌患者提供一些參考與幫助。

一位直腸癌患者的求醫歷程

一個普通的家庭如有親人不幸患上癌症,無疑是天塌了。精神的煎熬不在其中是難以理解和體會的。在各各醫院之間、在無數大夫之間、在各種治療方案之間、在各類藥物之間你不知道怎麼選擇,你的選擇對於你親人的生命哪種是最有益的。特別是時間不等你,機會只有一次。

一位直腸癌患者的求醫歷程——記中醫專家楊鵬飛教授

2018年7月底,父親打算去醫院做一個小小的痔瘡手術。結果在指檢中懷疑父親患上了直腸癌,腸鏡活檢確診。那一刻無疑是迷茫、彷徨、手足無措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父親為此揹著我寫好了遺囑。看著父親一下蒼老的面容和強顏歡笑的神態。作為家裡的獨子我必須振作起來,給父親,給家庭一個依靠。

經過諮詢、比較,我放棄了已經聯繫好的本地三甲醫院。迅速在單位請好假,於2018年8月3日來到了西安交大附一醫院,5日住進了普外病房。

在醫院又是一連串的打擊,直腸低位,不能保肛,中低分化。父親2018年8月14日坐著輪椅,是我推進了手術室,由車嚮明教授主刀做了直腸癌根治手術。這一天是我的生日,冥冥之中感覺從這一天父親會開始新生。術後父親成了一位造口人。

接下來,又在做不做放化療上猶豫徘徊,做與不做,都有自己的理論,都有無數的案例。選擇權在我,對父親生命的選擇權在我這裡,好難啊!父親的直腸癌分期是ШA,中低分化具有很大的高危因素,但父親已經74歲了,他的身體承受的了放化療嗎?幸運的是我遇上了交大附一醫院的李恩孝教授。他給出了副作用最小的21天化療方案,加同步放療的治療方案。並告訴我,父親的身體如果感覺承受不住就停止放化療。為此我辭掉了工作,開始和父親經歷長達半年的放化療之路。

一位直腸癌患者的求醫歷程——記中醫專家楊鵬飛教授

父親看我辭職也堅定了治療的信心。噁心、嘔吐、手麻腳麻、無力、白細胞低、血小板低、貧血接踵而來,父親以極大的毅力堅持著,吃了吐,吐了再吃。母親得飯菜也變著花樣做,紅棗稀飯、銀耳湯、五紅湯.......父親嘔吐見不得葷,母親就把肉煮好去油,打成糊加到粥裡面裡,讓父親增加營養。就這樣在經歷6次放化療後,父親的白細胞低到1.7、紅細胞低到39、血小板也低、嚴重貧血、雙腿浮腫。

該怎麼辦?停?還是繼續?

對,中醫。我想到了中醫。經同病房的病友介紹,我帶父親去找了太白某鎮的一名老中醫。一個療程後效果不是很好。來看望父親的親友說:“再有名的鄉村醫生也還是鄉村醫生,既然要看中醫,就去大的專科醫院。”經過多方打聽和朋友介紹,我選擇了陝西省腫瘤醫院國醫館的楊鵬飛教授。在楊教授的精心診斷和治療下,父親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的下降趨勢穩住了,並有了大幅回升,雙腿浮腫再也沒有出現。父親在中藥的幫助下,在自己的極大毅力堅持下完成了8次化療35次放療。

父親挺過放化療關後,為了使父親儘快恢復身體,一直堅持在楊鵬飛教授的國醫館進行中醫的治療。2019年7月和10月的二次住院複查,父親的癌指標都恢復正常,影像檢查和術後沒有變化,原來的腹腔和盆腔的少了積液已經吸收。血常規檢查除白細胞稍低外血小板、紅細胞都以正常。周圍鄰居都說父親的氣色和沒有得病前一樣。

身體好了父親的心態明顯有了變化,每天早上陪母親去買菜,下午出去遛彎和老友聊聊天。我也重新找到了新的工作。

回顧和父親的求醫過程,要特別感謝發現父親病情的陳倉醫院肛腸科的一位女大夫,雖然我不知道她的姓名,但她沒有貽誤父親的病情。第二感謝的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的車嚮明教授和李恩孝教授和西安醫學院寶雞分院腫瘤科的丁副強主任,是他們給了父親精心的治療。

最後要特別感謝陝西省腫瘤醫院國醫館的楊鵬飛教授,是他讓父親挺過了放化療關,是他讓父親身體快速的恢復。謝謝你們!你們讓我知道了什麼是生命的守護者、什麼是醫者仁心!(作者王少華,系患者家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