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你流口水的书——听文学大师汪曾祺谈《做饭》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师从沈从文等,是一位有名的作家。除了文学创作,汪老还爱吃,也爱做吃,《做饭》是汪曾祺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他关于吃的散文,并录入了他的画作、书法作品。

一本让你流口水的书——听文学大师汪曾祺谈《做饭》

汪曾祺(1920-1997)

这本书读来甚是亲切,满满的人间烟火味,但不适合肚子饿得时候看哦。

01 汪老的口味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到了汪老这里,以食入道,亦如是。

一个可爱的人不能是狭隘的,多去尝试,即使后来“真香”了也不会怎样。

譬如汪老说:"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

他原本不吃香菜和苦瓜,一是以为有臭虫味,一是觉得太苦,后来被人捉弄了去吃,也就爱上了,后来每次去吃涮羊肉都要撒上一把香菜。

汪老又说:“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别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说吃,就是岂有此理。”

如果一件事你尝试过不喜欢,没关系,但你也不要反对别人去尝试,大家各有各的路。同理到生活中,不要老是为人师表,有的路只有别人自己亲自走过才清楚,大家也总有意见不同的时候,这很正常,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就是对的。我们平常老是讲要自信,但是自信不代表不尊重别人的意见,有一种人啊,别人一发表意见,他就跳出来说,你说的不对! 这可使不得。

02 汪老谈家常菜

汪老认为“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作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

光说不练假把式,汪老还贡献了不少菜谱,选择扦瓜皮给诸位欣赏一下:

扦瓜皮

“将扦好的瓜皮投入料汁,不时以筷子翻动,使瓜皮沾透料汁,腌约一小时,取出瓜皮装盘。先装中心,然后以瓜皮面朝外,层层码好,如一小馒头,仍以所余料汁自馒头顶淋下。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

一道普通的菜谱,在文人的笔下,变得精彩绝伦。好一个“诸味均透”!好一个“仍有瓜香”!从这字语中不自觉透露出来的,是汪老的得意之情,读之,不禁莞尔。

03 汪老的吐槽

汪老说起吃来真是头头是道。

说自己爱吃——

“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结果被人抓了喝豆汁儿,汪老也面不改色的喝下。

说贴秋膘的时候也要有仪式感——

“羊肉要到秋天才好吃,大概要到阴历九月,羊才上膘,才肥。羊上了膘,人才可以去贴。”

八卦好友也不手软——

“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为一乐。听黄永玉说,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去表演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当由黄永玉负责!”

最后

读这本书,能感受到汪老乐观的生活态度,凝聚在吃上,也不禁受到感染。汪老提倡“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事物如此,对文化也应如此。”人活一辈子,这生活中酸甜苦辣,什么样的味道都去尝一尝的,才算是了无憾事。读罢此书,眼前仿佛有一位老爷爷悠哉悠哉地摇晃着他的破蒲扇,品一品清茶,讲一讲关于吃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