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供地,链式发展:深圳产业政策敢为人先

11月5日,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将一次性推出35块、超过30平方公里的集中连片优质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推介招商。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深圳这片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可谓寸土寸金,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空间资源有限的制约。但是,深圳市政府一次性集中拿出如此大面积的土地资源,用于推动城市产业创新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体现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先行示范区的勇气和果敢,也为其他城市树立了学习和赶超的榜样。

精准供地,链式发展:深圳产业政策敢为人先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圳市的产业创新政策恰恰反映了全会精神,即政府要在经济发展和创新开放方面要有所为,贯彻落实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

从深圳市此次发布的政策来看,体现出很强的“组合拳”特点。政府真正发挥了政策平台作用,引领相关产业朝着创新、集群和链式发展。

首先,深圳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采取精准布点和严格遴选的前瞻战略,按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精准布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5G移动通信、8K超高清视频等一批新兴前沿产业。政府用地围绕这些产业做文章,为这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提供上下游产业配套,并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这使土地资源、产业招商和配套政策等上下一致贯通起来,始终围绕最前沿的新兴产业进行提前谋划和精准布局,有利于下一盘产业创新的先手棋。

其次,深圳在科技创新平台上下功夫,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创新离不开每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更离不开基础研究和科技共用资源的相关投入。特别是在当今科技创新日益跨学科交叉、跨产业融合和多主体协同的背景下,仅靠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已经难以为继,而是需要众多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无论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功能性平台,深圳市都是在“共”字上做文章,此次出台了《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等多项共性产业政策或部门操作规程,推动企业共享共用各类共性科技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提高企业创新的速度和成功率。

最后,深圳的产业创新政策特别重视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的孵化、培育和扶持,使国内与国外企业、大型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实现深度融合。深圳市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在经济发展前列,同其量大面广和活力十足的一大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关系密切。深圳市创新用地供应机制和流程,使符合产业规划方向的各类企业都能获得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比如,重点产业项目用地联合投标或竞买,就可以使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集体拿地和联合入驻,避免了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获得土地和土地资源被闲置荒废的问题。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先行示范区的政策红利推动下,深圳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我们相信在这些富有创意和充满勇气的产业政策引领下,深圳将再次刷新世人对深圳速度的印象。与此同时,产业创新的深圳经验也将能够快速复制推广,为中国其他城市转变发展理念和提高发展质量提供镜鉴和启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