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的“精準扶貧”理念,這樣在老撾落地生根

總書記的“精準扶貧”理念,這樣在老撾落地生根

2013年11月3日下午,習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幹部和村民座談。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家住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的石拔三,按苗族人的虛歲算,今年正好70歲。這位大半輩子沒有走出大山的老人,因為與兩位國家領導人的“交集”,已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近些年,幾乎每天都有近百名中外遊客到她家參觀。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狹窄山路輾轉來到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當時,總書記和石拔三老人坐在火塘邊聊家常的場景給人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2018年初夏,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在訪華期間,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率老撾黨政高層代表團專程奔赴十八洞村,到訪石拔三老人家,探尋“精準扶貧”的中國經驗。

6年來,“精準扶貧”從深山苗寨走向世界,甚至被寫入聯合國大會的決議。中國的扶貧理念、減貧成就,成為“中國之治”的生動鏡照,更為那些渴望走出貧窮、過上美好生活的國家和人民提供了重要鏡鑑。

老撾飛鴻:“十八洞村的成功實踐

給老撾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在本揚到訪十八洞村之前,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老撾時,與他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本揚說,老撾農業自然稟賦較好,但受困於資金和技術。

習近平總書記回答說,農業領域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中國不僅可以幫助老撾發揮自然優勢,還可以幫助更多人擺脫貧困。

那次對話後大約過了半年多,本揚專程來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理念的十八洞村,來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到訪過的石拔三老人家。

在老人家中,本揚仔細把屋裡屋外看了個遍。“您身體還好吧”“有幾個孩子”“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吧”……本揚詳細詢問老人家裡的情況。

從老人家出來,本揚還在院壩上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據當時參會的村支書龍書伍回憶,本揚對十八洞村的產業發展、基層黨建和誰來抓精準扶貧落實等問題特別感興趣。

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这样在老挝落地生根

2018年6月2日,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左二)一行來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新華社記者張玉潔提供

這些年,受益於精準扶貧,十八洞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昔日的羊腸小道變成了雙向通行的大道,獼猴桃、山泉水、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搞得有聲有色。2018年,當地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漲到了12128元。

今年4月,在老撾傳統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十八洞村村民聯名給本揚寫了一封信,介紹十八洞村的發展變化。

信中寫道:“我們感覺到,自從您到訪之後,‘十八洞’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現在,到我們村來參觀旅遊的人更多了,人氣更旺了……”

讓村民們驚喜的是,不到兩個月,本揚的回信就送到了村裡。

本揚在回信中祝賀十八洞村在“精準扶貧”理念的指引下,在短時間內擺脫貧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不斷改善。

“當前,老撾正在全力開展扶貧脫貧,致力於擺脫欠發達狀態,十八洞村的成功實踐給老撾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本揚在回信中說。

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这样在老挝落地生根

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給十八洞村村民的回信。新華社記者張玉潔提供

兩地書,跨國情,中老之間的“十八洞村”故事,見證了兩黨兩國攜手並進的一段佳話。

版索新橋:

通往山那邊的致富路

坐落在老撾萬象郊外山坳裡的版索村,400多戶人家裡有一半是貧困戶,基礎設施條件很差。一條河把村子分成兩半,57歲的村民通榮·潘瑪尼住在河邊,每次過河種田,都要走過搖搖晃晃的老木橋。

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这样在老挝落地生根

版索村被小河分作兩個部分,只靠這個已經無法通行車輛的木橋連接。圖為2019年10月22日拍攝的村裡孩子放學過橋。遠處為中國援建新橋工地。新華社記者章建華攝

修橋是村民們的夙願。今年10月,在中國的幫助下,一座寬5.5米、長90米的新橋正式動工修建。

2017年9月,中國的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老撾部分)正式啟動,兩個項目村,一個是琅勃拉邦省象龍村,一個便是萬象市版索村。修路建橋鋪築富裕之路,這座新橋,就是中老減貧合作項目的一部分。

56歲的本貢·帕米賽是參與新橋建設的挖掘機駕駛員。他說,以前每到收穫季節,村民們用舊橋運輸農產品非常不便,等新橋修好就不會那麼費勁,“真為村民們感到高興”。

新橋將於2020年5月竣工,到時候對面的山上還將開闢種植玉米、水果等產業。通榮一直盼著新橋修好的那一天,她早早登記了參加玉米種植項目。

治貧先治愚,發展教育以斬斷“窮根”,這是中國的經驗。

在版索村,中老減貧合作項目還為這裡學校裡的老師和學生新建了宿舍,援建了操場……

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这样在老挝落地生根

中老減貧合作項目包括改善版索村的公共服務,如新建村級活動中心、村衛生室和學校師生宿舍、籃球場、廁所以及購置學校教學設備等。圖為2019年10月22日拍攝的版索村學校裡,孩子們在操場上游戲。新華社記者章建華攝

“如果教育水平不高,就不能減少貧困。脫貧路上,教育是要走在最前面的。”44歲的校長辛·蓬米馮說。“中國就是這樣,中國的教育水平很高,科技水平也高,國家的發展就很快。”

中國經驗:

“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今年10月13日,老撾地方政府中高級幹部湖南研修班在長沙開班。在為期10天的研修班中,來自老撾的20名地方政府中高級幹部在湖南大學展開研修學習。

老撾沙灣拿吉省委常委、副省長坎培·塗派吞說,希望通過此次研修班,學習借鑑中國尤其是湖南省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的寶貴經驗。

根據今年10月發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2018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較2012年末減少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大幅降至1.7%,較1978年末累計減貧7.5億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洋麵孔”。十八洞村原村主任、現十八洞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進蘭告訴“第一報道”記者,2016年以來,僅他就接待了十幾撥境外團隊。“參觀者來自法國、美國、越南、澳大利亞等國,他們對十八洞村如何脫貧很感興趣。”

就在一個星期前,“第一報道”記者在十八洞村遇到了格林納達減貧戰略研修班的學員們,他們大多是來自格林納達農業部的官員。

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这样在老挝落地生根

2019年10月28日,記者在十八洞村遇到了格林納達減貧戰略研修班的學員們,他們大多是來自格林納達農業部的官員。參觀完後,他們派出代表在十八洞村留言薄上留言。新華社記者張玉潔攝

在十八洞村新村部“‘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精準扶貧之路”展廳內,學員們認真參觀,耐心聽導遊和翻譯的講解,時不時提出問題。

格林納達選區官員克里斯托弗·埃裡克·阿奇博爾德·庫喬特別有感觸:“中國的精準扶貧是一步步來的,每一步都可以根據是否取得了效果來進行調整,這樣不僅有效而且很直觀。”

參觀結束後,來自格林納達的學員們在十八洞村留言簿上寫下了這樣一段段話:“印象非常深刻;令人驚歎的成就;美麗的村莊和美麗的人民;與當地美麗的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來自格林納達的祝福。”

就這樣,一座小小苗寨,通過“精準扶貧”的紐帶,把世界各國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的夢想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