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先消费后买单,即时满足感到底有多可怕?

《包法利夫人》:先消费后买单,即时满足感到底有多可怕?

先消费后买单的心理,害死了多少90后。

花呗、借呗、信用卡、微粒贷……各种小额贷款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人深陷在欲望之中,超前消费。到了还款日,四处筹钱,拆东墙补西墙。有的大学生甚至债台高筑,被逼得走投无路却不敢告诉父母,最终跳楼、服毒自杀。

信用卡本身没错,错在你是否守得住欲望之心。

商人只是把好东西推荐给你,顺便给你一个更轻松购物的方式。有能力就买,没能力你也可以拒绝,拒绝不了结束了,就得自己承担后果!

要知道,当下光鲜的即时满足感往往笑里藏刀, 只有健康且自律的延迟满足感,才能带给我们更为长久的幸福。

《包法利夫人》讲述的就是一位法国美女因爱慕虚荣超前消费,最终债台高筑、服毒自杀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爱玛,她原本是一位农夫的女儿,却因受过贵族教育,迷恋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

后来,她嫁给一位受人尊敬的乡镇医生。丈夫勤勉老实,内向寡言,不解风情。

婚后没多久,她开始厌倦这种平淡无味的生活,开始抱怨丈夫无能。

精神寄托缺乏的世界,会在生活中寻找各个不满来突破。

在这本书里,包法利是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男人,家里大小事他都做不了主。

就像宋冬野的歌里唱的那样:爱上一匹马,家里却没有草原。

他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苦赚钱养家,忙到昏天昏地,根本没有时间和妻子沟通。

他喜欢爱玛,喜欢她的多才多艺,会画画,弹得一手好钢琴,还会写诗。她有丰富的内涵,会装扮生活,家里布置得很温馨。她会烧菜,会为人处世,会帮包法利解决很多难题,邻里交口称赞。

然而这样一个完美的妻子,他却无法给她一个理想的草原,任由马儿奔跑。

《包法利夫人》:先消费后买单,即时满足感到底有多可怕?

偶然机会,一位英俊的金发青年莱昂闯入她的生活。他年轻、浪漫,幽默、风趣,博学多才,裁剪合身的燕尾服显得很贵气。

莱昂十分符合她心中理想男人的形象,她一下子坠进爱河。

莱昂也被这位迷人的少妇吸引,爱玛精致的脸庞总在她面前晃来晃去。

最终他们相爱了。

她不甘心过平凡的生活,不肯将就,吃穿用度都讲究,丈夫赚的钱根本不够她开销。爱玛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她当首饰,卖二手物品,想尽办法弄钱买奢侈品。

她的举动落在时尚商人勒乐眼里。他看出爱玛是一位爱好装饰喜欢风雅的妇女,便主动上门推销各种时尚货品,并说可以赊账消费。

爱玛的欲望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奢侈品里萌芽了,她开始尝试超前消费的快乐。每消费一笔,她便在账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出轨后的爱玛深深自责,她开始让自己忙碌,转移注意力。莱昂彼时是一位单纯的青年,他也陷入情网不能自拔,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他去巴黎念完工科课程。

他走后,爱玛并没有闲着,她很快被前来找包法利看病的富翁罗多尔夫吸引。

罗多尔夫是一位情场老手,约三四十岁,性情粗野,狡猾冷漠。为了得到爱玛,他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苦闷没有知己的落寞男人。

他说,只要能得到一个真心相待他的人,他将克服一切困难,去达到目的。这一招果然凑效,爱玛很快爱上他。

爱玛在包法利上班后,盛装打扮,穿过茂密的森林,去罗多尔夫的庄园幽会。很快,罗多尔夫对她厌倦,在爱玛提出要和他一起远走高飞时,他选择了离开。

《包法利夫人》:先消费后买单,即时满足感到底有多可怕?

本以为被抛弃后的爱玛会吸取教训,从此好好生活。没想到在一次看戏时,她又遇到了莱昂。此时他是个练习生,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

见面后,他们埋在心里多年的爱情又死灰复燃了。

莱昂此时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而是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男人。他和爱玛在一起,只是为了得到她,并没有想过和她相伴一生。

爱玛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莱昂身上,又一次陷进爱河。为了配得上莱昂,看起来不寒酸,她背着丈夫向商人勒乐借了很多债,沉浸在自己亲手编织的梦里。

莱昂要升为第一练习生了,为了不影响前程,他选择和爱玛断绝联系。

《包法利夫人》:先消费后买单,即时满足感到底有多可怕?

这时,商人勒乐上门催债,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还清,否则以家产抵押。

爱玛走投无路,向莱昂借钱。他假装同意,骗她说去朋友家借钱,其实是为了躲开她。爱玛最终没有等到莱昂,失望而归。

她向认识的律师借钱,律师却趁机占她便宜。

她又向情人罗多尔夫借钱。爱玛想,他有三座庄园,每年至少一万五千法郎收入,不可能一点都不帮她的。罗多尔夫竟然说自己没钱。爱玛受到羞辱,气愤而归。

那些曾口口声声说爱她的人,现在却一个个远离。那时,她才知道后悔。

爱玛也许不知道,世界到处充满着诱惑,爱情在婚后也许会因为时间原因而淡化。可是,外面帅气多金的的男人,岂是普通人能驾驭得住的。

结局,只会让你自己满身伤痕。

在她的世界末日到来,被搅得天翻地覆时,丈夫却毫不知情。

最后,她无力偿还债务,害怕面对接踵而至的恶果,服毒自杀。临死前,她对丈夫说:“你是一个好人。”

她死了,留下一个烂摊子和孤立无依的女儿。

她的丈夫从此失魂落魄,半痴半癫,抑郁而死,女儿被送给亲戚抚养。

我很同情他们的女儿白尔特,在父母去世后,无家可归,身上只有十二法郎七十五生丁

最后她被姨妈收留。姨妈一贫如洗,不得不送她去纱厂做童工。小白尔特才八九岁年纪,从小失去疼爱,更接受不了像母亲那样贵族式的教育,一生的基调就这样固定。

爱玛在恣意挥霍纵情享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女儿?如果知道全家是这样的结局,她会不会及时回头?

《包法利夫人》:先消费后买单,即时满足感到底有多可怕?

这篇小说创作在法国七月革命时期,故事原型是福楼拜医生父亲的一个学生,他的妻子形象就是爱玛。

学生死后,福楼拜得知真相,久久不能平静,决定用这个素材写一部小说。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历时四年多,反复修改删减,最终写成了一部世界名著。

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欲望是低幸福的开始。包法利夫人想要过浪漫的生活。难道廉价和平凡的事物就没有浪漫了吗?

商人的精明之处在于将物质与精神追求等同了起来,包法利夫人的愚蠢之处在于:她从来没想过和丈夫沟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姿态,永远活在别处 。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欲望、索取、努力、自律都需要用智慧平衡。如果没有足够上的实力也没有依托,一旦失衡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莫泊桑的《项链》,主人公性格如出一辙。同样出身贫苦,同样不甘心眼前的生活又不想奋斗,最终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自我认知不够,自我的承受力不够,自我的自觉能力不够,才会过度生活,过度嫉妒别人拥有的,觉得自己什么都缺。

外面的花花世界,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多残酷。如果最开始就安分守己,又哪来的悲剧诞生。

过度消费,会拿自己的下半生来买单。及时止损才是正确的选择。

作者:柳兮 苏州相城区作协会员。平面设计师。新书《阳光暖暖,流年珊珊》即将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