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文 | 翩翩青枫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认为它几乎不带评判色彩地描述了一个女人在追求爱情和物质享乐时的可爱与可气、激情与痴狂以及任性与堕落。—作家苏童

《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难免会行差走错,可如果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不切实际的愿望,而无底线地纵容自己去堕落,那么她迟早都会作茧自缚,毕竟在理想和现实的较量之下,人始终是无法逃避现实生活而存在。

而那些试图打破局限超然物外的人,终究是会自食其果。法国知名作家福楼拜在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里,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受过贵族化教育的艾玛.包法利,为了摆脱枯燥、沉闷的婚姻生活,她背着他丈夫两度出轨,可这非但没有给她带来想要的生活,反而让她在追求浪漫和理想的爱情中,逐渐迷失了心性,她不断地靠借高利贷去享受奢华生活,直到债台高筑,走投无路......

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一个乡村医生夫人服毒身亡的事件,小说的独创之处在于作者将现实与幻想作为批判的对象,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社会风气以及外省贵族、高利贷者等小市民的丑恶鄙俗罪行,真实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繁荣背后所掩藏的残酷现实。

《包法利夫人》不仅是19世纪自然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在艺术手法上也堪称典范,其文辞优美,笔触细腻以及独特的作家隐匿写法颇负盛名,此小说是作者历经差不多五年时间才完成,自出版以来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福楼拜曾说过:艾玛.包法利,就是他自己,其实不仅作者一个人,我们不少人多多少少都能在艾玛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一、悲剧的开始源于所遇非良人

顾小白说得妙: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毫无理由,毫无原因的爱情,除了财富与地位,美丽与才气,或许还有别的,想要一种相似的慰藉,想要满足虚荣心,想要逃避过去,想要宣泄一些感情,这些都挂着爱情的名义,有的慢慢淡去,有的真的爱上了你。有原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这些原因,却把它归结为缘分的神秘。

可活在想象中的女人,又何以懂得这世间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不然艾玛的感情之路也不会总是这样不幸,她的初心只是想追求幸福,可她为何会身陷迷茫情爱中而不能自拔?这还得从她的情感经历说起。

艾玛是一个情感丰富又爱慕虚荣的美丽女子,从小她就读了大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她内心渴望能拥有像小说中所描述的浪漫爱情。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背道而驰,当她满怀憧憬地嫁给夏尔.包法利,婚后几天她就发现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她开始后悔自己为何要结婚?尽管她丈夫在物质上尽己所能满足她的各种需求,但在精神交流上他们两人的思想却始终无法有共鸣。

对于这种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平庸生活,艾玛越发不能忍耐,她的生活充满了压抑和痛苦,她的内心渴求能逃离这苦闷生活,于是她开始寄情于虚幻的想象中,她渴望小说中的完美男子能出现在她的身边抚慰她那颗受伤的心灵。

《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自从在舞会上邂逅了子爵后,艾玛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那个梦中男人令她魂牵梦绕,可两人终究是无交集。艾玛第一次精神出轨的对象是列翁,男方虽然也仰慕艾玛,但由于道德的束缚使得两人都不敢逾越雷池,这段感情便就此搁下,不久后列翁也去了法国求学,直至艾玛被人抛弃后两人才真正再一起。

后来,艾玛又遇见了罗多尔夫,这个男人不同于她平庸的丈夫和羞涩的列翁,他是个情场高手,不仅能读懂女人的内心想法,对待爱情还极具攻击性,自从他第一次见到年轻貌美的艾玛,就想着一定要得到她。在他强势追求之下,艾玛很快突破道德底线坠入了他的情网,然而当艾玛疯狂爱上他的时候,并打算与他私奔,罗多尔夫却狠心抛弃了她,还美其名说是为了保全女方的名誉......

追求美满爱情没有错?可艾玛的可悲在于她所遇非人,她的情人根本不是真正爱她,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当她被债务缠身时,曾求助过情人们,可换来的却是爱莫能助。在金钱和利益至上,爱情显得是如此一文不值,情人的虚伪和绝情可以说是压倒艾玛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情场屡次失意的艾玛,可谓是可悲之极。人家只是贪图她的美色,而她毫不自知,甚至还把这些虚伪又花心的男人当成手中宝,付出自己的全部,从这点来看,艾玛她是咎由自取。

二、艾玛悲剧人生的根源

艾玛的悲剧根源虽然是多重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她自甘堕落使然,她把爱情当作她生命的全部,为了拥有浪漫爱情,她疯狂到丧失了心智,不停地用奢靡的物质生活来掩饰她内心的空虚,以致最后越陷越深,无法逃脱命运的惩罚。

《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对于艾玛的悲惨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批判她太虚荣;有人则同情她生错时代;还有人埋怨她太自私,不懂得知足常乐;艾玛人生经历不仅可悲,还可怜,她是如何走上这一步的?

1.家庭的影响。

艾玛出身于一个条件稍好的农民家庭,父亲在她很小时候送她去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直到她母亲去世后,才把她接回来。在修道院求学期间,她读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小说,她内心特别向往书中那种浪漫的爱情生活。

对待爱情,艾玛是迷茫又困惑的,可身边又无人善加引导她,她只能靠着自己狭窄的想象空间去阐释爱情,当我们嘲讽艾玛的虚荣、做作时,却不知她也是受害者,她从小养尊处优,结婚后,她丈夫对她更是惟命是从,尽量满足她所提的各种无理要求,以致她虚荣心膨胀,期望奢求更多,直到最后欠债累累才有点清醒。

2.自身的原因。

艾玛总是不满足现实的生活,她任性、虚荣、贪婪以及爱幻想的个性让她忘却本心,人若任由自身欲望驱使,去追求虚幻的精神生活,迟早都会把自己的前路堵死。

艾玛她从来不懂得知足和珍惜,总把别人对她的好,当作理所应当。她从未为她孩子和丈夫着想过,她关心的永远是她自己过得好与不好。她以为突破道德底线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殊不知这其实是条不归路,直到她死才惊觉原来她那木讷、不善言辞的丈夫才是这世上最爱她的人。

3.时代的悲剧。

福楼拜在创作艾玛.包法利小说形象时,他批判了艾玛的虚荣以及她贪图享乐的生活态度,但与其同时,他又同情她的人生遭遇。

《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他之所以把艾玛写死,一方面是因为艾玛她心底不满足平庸的生活,但理想又是那么遥不可及,在理想与欲望的挟持下,她终究是无法克制住心中那团熊熊烈火,她的结局依旧是悲惨的。另一方面,指出了过度消费是造成她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更为讽刺的是艾玛死后,无证经营的药剂师郝麦得到了十字勋章,而把艾玛逼上绝路的奸商乐乐却发了财。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艾玛的悲剧其实是在所难免的,她从小所接受的教育、父母对她的疏于管教、丈夫的无底线宠爱以及她个人的单纯无知和虚荣心都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如果当初有人能引导一下艾玛,或者艾玛能迷途知返,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三、艾玛的故事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假如夏尔是一个有心的人,假如他会察言观色,假如他的眼睛能够接触到她的思想,哪怕只有一次,那她也会觉得,千言万语就会立刻源源不断地从她心头涌出来,好像用手一摇墙边的果树,熟透的果子就会纷纷落下一样,可是,他们生活上越接近,心理的距离反倒越来越远了。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假若夏尔他懂浪漫、善言辞,就真的能守住艾玛那颗不安守本分的心吗?在我看来,这可未必。她生性浪漫,又深受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毒害,也许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她就像一只飞蛾扑火,横冲直撞,自取毁亡。

《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亚里士多德说:有7个原因决定了人类的行动:机遇、本性、强迫、习惯、理性、激情和欲望。而艾玛则是受制于爱幻想的本性,为自己的欲望所征服,她不懂得约束自己、更不懂得反思过错,以致在这条错误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偏,最终是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

如果艾玛能接受普通人的平淡的生活,她还不至于走上这条绝路,可是,对于一个曾经接受过贵族教育的农家女来说,她又如何甘心自己的人生是如此平庸?

在我看来,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艾玛依然会重蹈覆辙,亲手断送自己的幸福,总而言之,在错误的三观指导之下,她的命运是在劫难逃的,但她的人生血泪史却至今仍能带给我们一些警醒。

(1)做人做事若没有道德规则和底线,终归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惩罚。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2)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人生最大的痛。

(3)生活也许很艰难,可这就是人生,逃避现实并不能给你灵魂带来救赎,反而会让你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4)生活是一场冒险,人在追逐梦想的时候,要认清现实,学会自我约束、控制和反思,不为欲望所吞噬,迷失自我。

《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艾玛的悲惨故事为何至今仍能带给我们启示?是因为它写得很真实,道出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性的弱点,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类似艾玛这样的女人存在。艾玛的案例虽然是个反面教材,但它却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小说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价值还是颇具现代意义的。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伤害我们的往往不是外物,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贪婪是万恶的根源,盲目追求不切合实际的幻境,把自身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到头来终究都是一场空。

人的一生虽不完美,可平平淡淡才是真,世上哪有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生活给予你的惩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