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1.

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著的《包法利夫人》作为世界十大经典小说之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多次被翻译和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本花费了福楼拜四年零四个月,每天工作12小时完成的著作,于1856年在《巴黎杂志》上甫一发表,就受到无数争议和瞩目,甚至还被以“败坏公众道德,诽谤宗教”起诉过。当时担任巴黎律师公会成员的著名律师儒乐.塞纳尔非常大胆而雄辩,富有前瞻性的肯定了《包法利夫人》“是一本诚实的书。“它通过揭露令人发指的道德败坏来弘扬道德”。甚至在开庭前期,当时的著名诗人但丁也约见年仅35岁的福楼拜,对他说:“有人如此误解你的作品,并下令对它提出起诉,这非常令人遗憾。不过,为了我们国家和我们时代的荣誉,任何法庭都不能给你定罪。”

这两位当时举重若轻的人物为福楼拜,乃至《包法利夫人》的最终胜利和声名鹊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人评价说:“在法国小说史里,《包法利夫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说明某些东西的结束和某些东西的开始。”“

如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对骑士小说的清算一样,《包法利夫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与浪漫派小说的清算。

时过境迁,书中所描述的很多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貌已经不复体现,更多的读者将注意力放在福楼拜随手勾勒出的类似于浮世绘一样的群像中,从而解读出各种人类的弱点以及各个时期社会中都存在的阴暗槽缝。一部文学作品,可以经年不衰的向读者们提供各种解读的途径和养料,无论从文学还是历史的角度来讲,都名至实归的称得上经典和不朽。

2.

《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它甚至拥有一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一个乡村医生妻子的服毒案。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的家境偏上的农村女子,受过在当时可谓良好的教育,并且按照当时的风气在修道院待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培养淑女的各种技能和品德。她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不是一个太坏的选择。然而婚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爱玛开始频频出轨,先是花花公子罗多尔夫,后来被始乱终弃;接着是法律学生莱昂,可是几年下来,热情耗尽,金钱也耗尽,最后欠下了巨额高利贷,爱玛对生活绝望,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整部书特色非常鲜明。首先是文字特色,无比写实和白描的手法,将景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身临其境。而且其色彩的纷繁,意向的广阔,观察的细致,中国作家里仿佛只有张爱玲可以企及。但是张爱作为九曲回肠的女作家,走的是另一种阴柔的路线,景物背后总隐隐绰绰包含着人物的手势或者叹息,而福楼拜就相对克制许多,就是无限的铺成描述,让你沉浸其中。

一轮鲜红的月亮在牧场尽头的地平线上升起,它在杨树的枝丫间迅速地往上爬。后来,它像一轮银盘,高悬在纯净的夜空,光芒四射。这时,它慢慢地移动着,把一个巨大的光团投进河里,粉碎成无数星星,这银色的光线在河水里扭动,一直钻入河底。

尤其是爱玛从小羡慕和迷恋的图画中的场景,因为印象不可磨灭,而且对于她后来的生活期望承担起幻想和启迪的功能,福楼拜更是描写得事无巨细,而作家的感情依旧是藏在各种细小微末枝节里,不轻易流露出来。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其次,比描写景物更加细致和直白的就是人心,而且福楼拜作为男性作家具有天然优势。他对于男性角色的心理把握更加的准确,特别是在被当时社会风气所不允许的私通的事件上,表现得也更加的无情。

比如花花公子罗多尔夫一方面盘算着自己的示爱有没有对爱玛造成冲击力,决定使出欲擒故纵的策略,可是一当看到爱玛动情的样子,知道自己胜券在握的时候,又投其所好的加大力度乘胜追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我来到您的身边!人不能与命运抗争,也抗拒不了天使的微笑!不由自主地受到美丽、迷人、可爱的东西的诱惑!”多么动人的情话。这一冷一热冰火两重天的对比,终于让爱玛乖乖缴械自投怀抱。

一旦两人真的成为情人,爱玛感觉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为向往的感情巅峰,一日比一日美丽,也一日比一日不顾礼教的朝他靠近的时候,罗多尔夫又开始感到一种胜利者因过于轻易获得而产生的不由自主的疏离。“

他本想对着照片回忆爱玛,可是爱玛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好像活人的脸和照片上的脸互相摩擦,互相把对方除掉了。

“每个女人的字迹不同,信中的风格也不同,花色繁多,多得像它们的拼写错误。这些信有的温柔,有的放荡,有的幽默,有的忧郁;有的为了爱情,有的为了金钱。有时一句话就能使他想起一张脸、某些动作或一个嗓音;可是有时,他什么也想不起来。”

究根结底,除了因为得到之后而产生的厌弃以外,还是因为行为出发点的不同:爱玛对于罗多尔夫的狂热,除了他是一个比自己丈夫更富有魅力的男人之外,他的财产和地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个是寻找肉体的欢愉,一个是有着不可言说的以浪漫为基础的务实的目的。虽然都是务实,但是后者实现起来困难得多,特别当对方是一个有闲有钱的花花公子的时候。

所以,后来爱玛寻找到第二个情夫莱昂的时候,就相对成熟很多,她的渴求也简单许多,倒是有一种单纯的情爱的念头。虽然他一不能结婚,而不能赡养,是个一眼望去的深坑,但是爱玛就是不管不顾。

爱玛虽然觉得这种快乐太低级而感到屈辱,可是由于习惯或者灵魂的堕落,总是无法舍弃,反而越陷越深;无止境地追求欢乐,结果倒使欢乐枯竭了。

但是爱玛依旧不是一个节制的情人,无论在感情上,还是金钱上,她表现出一种近似于愚蠢的勇敢,在她自以为是全心付出的高光时刻,即使在莱昂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眼里,始终透着一种明目昭昭的轻浮。

而且对于爱玛这种毫无掩饰的情欲的释放,还有一些阴暗的想法和畏惧。

“莱昂不敢盘问她,但看她那样经验丰富,心想她一定经受过形形色色痛苦和欢乐的磨炼。过去令他着迷的东西,现在令他有点害怕了。再说,他对爱玛越来越深深地独占他而产生了反感,怨恨爱玛取得了这种持久的胜利,甚至竭力不再爱她。”

其实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女性读者心里应该都是酸楚的。情爱这个游戏根本就不可能势均力敌。势均力敌的是战场上的厮杀,不适合温柔缱绻。爱玛的思维方式在当时应该是超前而解放的。如果说她对于第一个情人还有利益上的考量,她对于第二个情人应该就是单纯的因为欲念而产生的付出。可是这付出还是因为两人的不对等——身份的不对等,社会前途的不对等,心理状态的不对等,而最终奄奄一息。

爱玛需要到穷途末路的时候才看清事实真相的是,前后两个情人在她这里寻找的别无二致,而她以为她凭借着这一点点情爱的光泽,可以让她超脱自己现在的生活,哪怕不是物质上,即使精神上也行,但是两样都落了空。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3.

关于做人情妇这点,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一向都看得异常清醒。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论调已经是深谙人心,爱玛本来是可以顺着白玫瑰这条路清风明月的走下去的,无奈内心太不安宁。想做不安分的红玫瑰也行,但是玫瑰的刺伤人亦伤己,如果没有王娇蕊痛哭一场后,拿起粉扑子补补妆扬长而去的大气,希望用红玫瑰的身段找到一个把自己当做白玫瑰珍惜的人,只能说古今中外,大部分男人的思维都不是这样的。

古龙也说,男人最大的乐事是看到良家女子有青楼女子的情致,而青楼女子有良家女子的收敛。而且这样的转变次数有限,反反复复,周而复始,自己不但没有自渡,反而湿鞋翻船,两头都没有着落。所以,很大程度上,这本小说基本上可以作为一本女性的教科书。哪个少女没有青葱稚嫩充满幻想的年华?但是大多数人都能很快的适应环境,认清自己,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超越自己能力和财力的事情,真的需要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勇气,成功的真的只能是少数天选之子。而爱玛的智力和心态决定了她不可能做出超越她环境的选择。

又比如张爱玲《连环套》中的女主角霓喜,就是完全的一无所有,就是理直气壮的享受肉欲,用美貌和肉体获取金钱,而受过良好教育的爱玛又堕落不到那一步。甚至在几个版本的电影电视中,爱玛的扮演者都不是第一眼美女。这样资质并非天人,而又心比天高的人物设定,必定会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无法自我调整,就是一个无法解除的心理困局。

福楼拜对于爱玛刚刚开始的意乱情迷鞭笞的比较多,或者说当时一切都只是端倪,而且社会风气和舆论主导都富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比如福楼拜轻描淡写的讲述爱玛的丈夫包法利先生的前尘往事:他因为一个寡妇的富有和她结了婚,就十分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吃喝玩乐过后,找个有钱的老女人当户头,在莫泊桑的《漂亮朋友》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影子。

当时女性地位不高,很少能够出来工作——当然,简爱那样的得到善终的家庭女教师也是另类,更何况人家最后不是自带遗产了么?并不是靠嫁人改变境遇——所以彼时鼓励女人们都安于平凡(或者称命运),相信宗教,做丈夫背后的女人。如果容貌美丽可以加分,自带财产更受欢迎。这样的包法利先生在原配死后,将美貌的爱玛娶回家,实际上是实现了财富自由后,对于缺失的心理慰籍的补偿。

所以,很多人看到最后,有因为包法利先生人财两失的悲恸而叹息他的不值得,也有只是单纯的感叹一句“都是命运的错。”两个人都是潜移默化的遵循社会规则找到的伴侣,包法利先生选择了如梦似幻的爱玛,而爱玛将幻梦寄托在她的两个情夫身上,命运的错配和不怜悯再次显示威力。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4.

这本小说据说刚开始有1800页,可是修改到最后出版的只有500页,很多语句十分的浓缩,有很多闪耀的金句。尤其是在这样一部以白描为主的小说中,仿佛巨幅针织上的凸起的金线,偶尔光芒毕露,提纲携领,显得十分的清醒和冰冷,瞬间抵达人心。

外科医生的和蔼可亲不过是抹在手术刀上的油。”这是形容爱玛初见包法利先生时的情形。包法利先生当然不是对所有人都那么细致慷慨,只是在他希望得到或者热爱某项事物的时候。

他坐在牌桌边,在大理石桌面上拍打着用羊骨头做的画着黑点点的小牌牌,以为这样能很好地体现他的自由,提升了自己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而每次进去,一摸到门把手,就有一种近乎肉感的欢乐。”还是包法利先生。当时社会风气下,男人里崇尚的快乐全部点出。

她的心也和它们一样,既然经受了富贵的摩擦,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她想旅行,或者回到修女院。她想死,同时又向往巴黎。

都是一样的浮华浅薄和向往奢靡,可是男人们可以明目张胆,女人们就只能哀哀凄凄。种种看不清自己所处情境的不甘心,最终在爱玛心里变成所有愚蠢行为的动力。

所以,后来的幻灭也是不留痕迹。

偶像是碰不得的,一碰手上就会留下金粉。”这是小情人对着爱玛生出的叹息。

啊!真是人生如梦!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追求,一切都是虚假的!每个微笑都掩藏着一个无聊的哈欠,每个欢乐都掩藏着一个诅咒,每种兴趣都掩藏着厌恶,最甜蜜的吻在嘴唇上留下的,只不过是对更强烈的快感无法实现的渴望。”这却是作者直接的诅咒了,诅咒所有不懂得珍惜的人们。

所以,只能是这样的结尾。无法突破的厚重现实桎梏变成了埋葬一个天真女性的坟墓。就像男人们一方面引诱女人们寻欢作乐,另一方面又要求女人们贤良淑德一样。引诱是真的,贤良淑德的要求也是真的,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路以及自己能力所及,而不是真的怀抱着人云亦云的天真去死。

或者像亦舒笔下的女郎那样,一方面游戏人间,一方面兢兢业业——现在看来,作家的笔的确反应了社会的现实。看到亦舒女郎们,至少说明了,女性生存的可能性慢慢多起来。这无论如何也是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多元性和包容性增加的好事。但是,即使是亦舒笔下最天真的女郎也有一副水晶心肝,懂得碰壁后如何最快的止损。

所以,还是容许福楼拜为包法利夫人哭泣。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