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熊孩子最让人头疼的三部曲,每一个家长都能碰到。

一是不听话。

家长说话不听,缺乏统一调度,这是很头疼的。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是做家长最需要的一个原则,但熊孩子根本没有遵章守纪意识,一切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对孩子不能放任,这可能是中国家长遭受到的诟病原因,好像把孩子管的太死,是中国家长的通病,但是不让孩子知道人生必须遵循规则,会让孩子像失控的野马,失去约束的框定,最终必不能适应社会。

所以这时候对付熊孩子不得不动用你的“五指山”大刑。虽然打过之后,你会心里痛,但是,你不通过痛感,是难以给予孩子以深刻的记忆的。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即使在《教育诗》这样的鼓吹爱的教育的经典文本中,也不否定对孩子给予适当的制裁是必要的。

这种惩罚并不是让孩子留下真正的痛,但是让他留下一个教训,一个惩罚的记忆,让他以后不要再触犯做人的基本底线。

我印象中,孩子小的时候,带他到朋友家去玩,孩子看到桌有一个小恐龙的玩具,顺手就放到口袋里了。

回家之后,我才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在他的简单的思维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个基本的警戒线,这一个基本底线绝没有通融与退让的余地。我立刻带着孩子到朋友家,把东西还给人家。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这一个底线不能松。以后,孩子自觉地会在心底里形成一种什么东西不能碰的约束意识,为了形成这种社会的基本品行,必须施以必不可少的棍棒教育,不是真的是让他肉体受伤,而是通过这种惩罚的仪式,让孩子知道什么不能逾越,什么不能触犯。

如果舍不得这些小痛的话,那么,日后当孩子的品行失控地生长的时候,再去剪除那些芜杂的枝蔓,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二是不学习。

不爱学习的原因,无非是没有兴趣。

那么,其对策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比如玩游戏,究竟有没有好处?我觉得值得探讨。小时候,孩子对社会生活缺乏认知,我就让他玩一点“红警”游戏,让孩子知道一个人在社会生存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个流程。从开采原料开始,然后开工建设,打造武器装备,然后才能开拓出击,保护自己。游戏里提供的一个社会流程,恰恰是真正生活中各个环节的一个显影。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讲不明白的问题,孩子没有直感的社会现实,通过游戏的这么一比划,孩子便能够明白了。

这就是我想的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引导他对世界的了解与感知。

这是通过曲线的道路,引导孩子走上学习的正途。

还有一点,孩子的兴趣要引导,那就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有他感兴趣的东西。

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舞文弄墨,但孩子对此却毫无兴趣,他的卧室,就是我原来的书房,我书架上的书,他从来不看一眼,我有时候故意考问他,我的哪一本书在哪里,他竟然就是在书架上找不出来。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但是,我却发现他有他感兴趣的一面。我拿出小时候喜欢看的《少年科学》,本来是想让他看看书里的科幻小说,但他感兴趣的却是关于“π”的科普小文章,我才发现,他对数理化这些我不感兴趣的领域情有独钟,后来,我就有意给他买了“数理化演义”图书,订了《环球科学》这类期刊,顺着孩子的兴趣弧度,给他全力的能量补充,让他的兴趣与学习达到和谐共振,很自然地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不顺从。

孩子进入叛逆期,这时候又是家长的苦恼的一关。

这不是小时候的不听话,不听话了,可以打一顿,用你的铁掌强行推行你的理念。孩子小,没有抵抗力,你能稳操胜券。

孩子大了,差不多与你一般高了,你再用武力镇压,遇到孩子叛逆期同样的火爆,很可能你要下不了台。

我就碰到这样的事情。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不知什么原因,批评孩子,孩子顶撞起来,争斗升级,上升到动起手来,按照惯例,上去一顿胖揍。

但发现不管用了,孩子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冲着你愣头愣脑地道:“你打吧,打死了算了。”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用小时候的那一套硬来是不行了。

孩子大了,心理上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这种独立精神其实应该守护,而不是用你的弹压手段,强制地压伏下来。

事情过去后,孩子脾气平复下来,我再与他聊起我和他的两不相让的这件事,问他:你那样做好不好?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在这样和风细雨的情况下,孩子一般不会惯性地一再持续地顶撞,他会觉得刚才对父母的态度不好。

然后,我与他商量:我们要互相尊重,我尊重你,你也要尊重我,在尊重的前提下,相互达成一致。

在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前提下,我想孩子会与父母之间达到理念与思想上的平衡的。

用了这样的办法,每当孩子再有顶撞的苗头的时候,我就适时地拿出我的那一套理念:我们互相尊重,我平时是尊重你的,你在这时也尊重我的想法,行不行?

孩子终归要离开大人,走向他的独立的世界,每一个父母都必须有一个阶段,习惯给孩子放手,而孩子的叛逆期,恰恰是孩子开始脱离母体、展开自己自立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家长必须在这个节点上,学会自己的身份的转变,与孩子建立一种日益松散的联盟关系,用一个不好的比喻的话,过去的你,是一个霸道家长,这时候,你必须给予你的孩子更多的股份,平起平坐,因为这种股份消长中,你必须把他的股权转让给他,直到他自己独立地对面人生。

教育孩子似乎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与脉线,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做法与用法,而更为关键的问题,验证教育的成功与否,现在我们日益接受的是功利化的做法,以孩子是否成才、是否考上名校作为一个唯一标准。这一个标准,以及相应的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之谈,日益被学霸养成记所代替。

如何对付熊孩子?上不得台面的“无招胜有招”也许更有效

是这样吗?我想不仅仅是这么的简单。教育孩子,更多的是让他在社会上能够独立地面对挑战,在家庭中能够自立地承担责任。这应该成为教育孩子的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采取上面所述的也许“上不得台面”的方法,也不失其应有的意义。普适的教育方法有吗?我只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点参考。集思广益,也许能够碰撞出更适用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