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治病,得區別對待:同為補氣大戶,西洋參、黃芪該怎麼選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環境變化大,常常會出現氣虛的情況,而針對氣虛體質,補氣是關鍵。一說到補氣,中醫都會推薦兩種中藥材,一種是西洋參,另一種是黃芪。這兩種藥材都屬於補氣的“大戶人家”,但是,雖然都是補氣的中藥,在食用的時候,也存在很明顯的區別,如果沒吃對,補氣效果亦不理想。

用藥治病,得區別對待:同為補氣大戶,西洋參、黃芪該怎麼選


西洋參,也叫作花旗參,性涼味微苦,用於治療氣虛陰虧、虛熱煩倦等症狀,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

西洋參除了補氣功效出色之外,還具有增強中樞神經系統、保護心血管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活力以及治療糖尿病的功效。

西洋參歸心經、肺經以及腎經,古語說:“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參和西洋參都是常用來補氣的中藥材,但是有些人食用人參後會發熱上火,而西洋參補氣而不燥熱。因而,西洋參在補氣上適用人群更廣泛。

黃芪,藥用歷史也非常悠久,其中亦因為補氣功效突出而被人所知。《藥性歌訣》、《名醫別錄》以及《本草綱目》等中醫古書籍對黃芪的補氣功效皆有記載。

現代藥理經過研究發現,黃芪中含有膽鹼、葉酸、氨基酸、甜菜鹼、蛋白質等物質,不僅用於補氣固本、利尿強心。由於黃芪能夠防治肝糖減少,因而能夠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此外,黃芪能夠促進血液中的白細胞增加,抵抗各種原因造成的白細胞減少的情況。

當然,黃芪對於虛胖虛腫的患者來說,補氣功效非常好,最關鍵的是,黃芪在價錢上比西洋參便宜很多,更適合普通百姓入手,而且補氣功效也不遜色。

雖然說西洋參和黃芪在補氣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兩者在具體功效上還是存在非常大的差異,而且,在補氣方面,兩者亦存在差異。氣虛的症狀不同,選擇的補氣藥材也不同,只有吃對了,補氣效果才更理想。

用藥治病,得區別對待:同為補氣大戶,西洋參、黃芪該怎麼選


雖然西洋參和黃芪都是補氣的中藥材,但是黃芪比西洋參比較熱,西洋參的補氣比較柔和,在適用的症狀上存在選擇的不同。

西洋參擅長補氣養陰,尤其適合體熱汗出、心煩氣躁、口乾氣虛的人食用,因為西洋參在補氣的同時,還能起到補陰的功效,還能將口乾舌燥的症狀一併解決。這也正是許多人喜歡在夏天泡點西洋參來喝的原因,到了夏天,容易出現氣陰兩虛的症狀,比如食慾不振、睡眠不好等表現,這時候西洋參補氣、補陰的功效就體現出來了。

黃芪,更適合脾虛的人食用,因為黃芪在補氣上比西洋參燥熱,所以陰虛的人最好不要選擇黃芪進行補氣。如果常常出現大便不成型、面色發黃、身體疲乏的症狀,多數是脾虛導致的,這種患者適合食用黃芪。此外,由於黃芪在補氣時容易燥熱,可以搭配沙參等藥材一同服用。

所以,如果想補氣,一定要認真對照自身的具體症狀,再選擇補氣藥材。

選對了藥材,也不一定就能“安全”地補氣,因為西洋參和黃芪都是中藥材,在服用的時候,還存在許多注意事項,如果不能做到“謹遵醫囑”,同樣可能出現不適。

用藥治病,得區別對待:同為補氣大戶,西洋參、黃芪該怎麼選

由於西洋參性涼,適合補氣,但是中醫常說“非虛勿補”,如果身體並沒有氣虛的症狀,最好不要經常吃西洋參。


其實,黃芪也一樣不適合經常食用,而且在用黃芪補氣的時候,也要注意一次性不要食用超過15克,否則會出現頭暈、發熱、煩躁的副作用。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屬於腎陰虛的患者,不適合服用黃芪,而在月經期間、感冒患者以及懷孕婦女,最好也將補氣的事情緩一緩,不要服用黃芪,否則反而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

總而言之,氣虛雖說是常見的症狀,但補氣也需要做對選擇,並且在補氣時也要把握好度,切忌本末倒置,補氣補過了也無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