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瑤瑤今年8歲,經常表現一副與她年齡不符的愁眉苦臉的樣子。即使和同學做遊戲,她也很少表現出特別高興的樣子。有時老師會問她為什麼不開心,瑤瑤要麼說“今天天氣不好,我的心情也不好”,要麼說“今天我的作業沒完成,我覺得很煩”,等等。老師經常安慰她,也無濟於事。

後來老師知道了,瑤瑤的媽媽經常這樣和瑤瑤抱怨。比如,媽媽下班回來後,就會說:“今天很煩,老闆又讓我加班。”或者“今天真倒黴,下雨沒帶傘,淋了一身,糟糕透了!”就這樣,瑤瑤在媽媽的影響下,有時也會覺得生活中很多事很討厭,所以也逐漸變得悲觀起來。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態度效應”。

大人的態度會成為孩子從鏡子裡看到的態度。孩子的心態和個性,都是在媽媽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的。如果媽媽心態積極,充滿樂觀地面對生活,那麼孩子自然也容易養成樂觀的個性,並容易看到生活當中陽光的一面。相反,如果媽媽經常以悲觀的心態看待生活,經常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那麼孩子也難以樂觀,看到的也都會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

知心姐姐盧勤曾在《盧勤談如何愛孩子》中提到:

要想讓我們的孩子一生快樂,與其拼死拼活給孩子掙一筆財產,不如培養孩子從小有個積極的心態,永遠微笑著看世界。

很簡單,孩子有什麼樣的心態,便有什麼樣的人生。當父母都能真正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時,孩子自然就會擁有積極的人生。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1. 媽媽不抱怨,孩子正能量

心理學大師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說:

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恐懼都具有傳染性,兩者都會對孩子的全面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抱怨也是一種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會相互傳播和感染。一個抱怨的媽媽,會讓孩子產生自責自卑的負面情緒,甚至覺得不被重視、不被愛,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莫言在《母親》裡,寫了這樣一段話:

“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但母親的樂觀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於未來的希望。這是一個母親對她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

他本以為母親該哭泣,而她選擇了去歌唱。那時候好多農村婦女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自殺,一天莫言回家見不到母親急哭了,誰知道這時母親從門外走進來,明白了莫言的擔憂,說:

“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活下去,無論多麼艱難也要活下去!也是母親樂觀積極的性格,賦予了莫言一個健全的人格,賦予他生命的靈感,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巨匠。

媽媽不抱怨,孩子正能量。媽媽的堅強、樂觀、以及快樂的好情緒,在無形之中建立了孩子積極向上、滿滿正能量的狀態。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西方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說:

“我們就是世界,我們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問題。”這個世界如何,就取決於每個人的人生態度。孩子是否積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心態。積極的人在危險中看到機遇,消極的人在機遇中看到危險。”

如果媽媽的心態長期不穩定,孩子就容易急躁易怒;如果媽媽經常指責責備,孩子就學會消極思考。當媽媽都能真正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時,孩子自然就會擁有積極的人生,快樂就會更多,內心就能更強,學習就能更好。

2. 媽媽快樂,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為何家會傷人》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若一位媽媽想讓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嬰幼兒時,多和他互動。看到他,並帶著喜悅,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快樂的媽媽懂得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和愛,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陽光明媚的世界。反之,一個經常不快樂的媽媽,會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壓抑、消極。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張愛玲和母親黃逸梵

張愛玲,如此睿智而又特立獨行的一個女性,然而終其一生都沒有擺脫母親帶來的烙印,活的很不快樂。她曾在自傳體小說《易經》中以女主角琵琶的口吻說道:“爸爸從來沒有傷過我的心,因為我從來沒有愛過他。可你(她的母親黃逸梵)不一樣。你比他還過分”。

她的母親是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她曾這樣描寫過她的母親:“

她才醒來總是不甚快樂的,和我玩了許久方才高興起來。

她的母親是急躁的,自私的,嚴苛的:當女兒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她會衝著她咆哮;當女兒笨拙時,她會罵她是“豬”;當女兒生病需要她照顧時,她會口不擇言地說張愛玲活著就是為了害人。

一次次的反覆無常之後,張愛玲對母愛的幻想全部破滅,對媽媽的感情從因愛生恨,再到因恨而惴惴不安,乃至最後她連孩子都不敢生,因為她怕她的孩子替母親來報復她。

後來張愛玲與母親之間,就剩下冷冰冰的“欠債與還錢”的關係,她賣文為生,勤勤懇懇地存錢,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把母親在她身上花的錢,全部還清,從此兩不相欠。

如果媽媽長期不快樂,會讓孩子莫名憂傷和自責,內心無法明媚起來。而張愛玲人生裡的灰色格調,是她的母親帶來的。

一個快樂的媽媽,是孩子快樂的源泉。試想,當媽媽不快樂的時候,孩子怎麼敢快樂?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央視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鏡子》,裡面有一句孩子的自白,令人印象深刻: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

媽媽快樂,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媽媽的樂觀將引導孩子積極地看待問題,讓孩子從小就無憂無慮地生活,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即使失敗了,也能坦然對待。只要媽媽能給孩子一個樂觀向上的環境,能在孩子難過時給予積極的引導和幫助,孩子就能成為一個樂觀的人。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當然,沒有人能夠每分每秒都能保持快樂的狀態。但調查數據顯示:心態悲觀的孩子,相對於樂觀開朗的孩子而言,更容易在學業上遭受失敗,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所以,作為媽媽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孩子。孩子在媽媽的影響下,也更容易樂觀向上,更容易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

3. 沒有完美媽媽,合格媽媽如何保持良好心態?

  • 第一,多些自己的愛好,放鬆自己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去犧牲掉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孩子,自己卻過得不快樂,而是活在當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讓自己的內心充盈著喜悅。

媽媽要變得快樂,要先照顧好自己,擁有自己的事業、生活、興趣、愛好,從萬千世界裡汲取足夠的精神營養。因為在追求自己的愛好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物質回報,在這個過程裡,收穫的還有眼界、見識與能力,才能給予孩子更豐富的養分。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比如,閱讀、寫作、攝影、新上映的大片及畫展等等可以提升個人氣質的愛好,也可以辦個健身卡,堅持鍛鍊,偶爾和一兩個好姐妹逛街,買很多漂亮衣服、做個美容SPA等等。

  • 第二,保持期待,但降低期望

教育心理學家說,對孩子提出恰當的期待和要求,這更容易產生良好的“期待效應”

生活中,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聰明,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有上進心,或者不夠專注,還有很多母親總是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孩子能否成才的標準,而不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做父母的最大心願。這不可否認,父母的厚望有時可以化為孩子奮發向上的動力,但不考慮實際情況的過高期望,則會成為孩子巨大的壓力,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老公,保持信任和期待,但摒棄苛求,只有寄予合適的期望,才能讓對方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父母給孩子合理提要求和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沒有比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需要大人幫他們去制定目標並督促完成。

  • 第三,做好情緒管理,合理宣洩情緒

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曾說:

“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學會及時排除壞情緒對孩子的干擾。心態快樂的媽媽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正視自己的內心狀態,關注自己的感受,但不受它的驅使採取行動。

要知道媽媽不可能包攬一切家庭中事務,想要快樂,媽媽先要學會適當放手,讓丈夫承擔一些責任和義務,經常和丈夫交流。當你感到極度疲憊時,可以擁抱孩子,並告訴他你非常愛他,孩子能感覺到你的疲憊,並通過行動表達。你可以尋求他人的支持,比如找一位知己,向他傾訴育兒的艱難;或者在跑步半小時後,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

只有確保自身的杯子永遠是滿的,才能夠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快樂和時間與孩子一起分享,這樣,丈夫和孩子才能變得更快樂,也更願意配合。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

一個心態糟糕的母親,培養不出積極樂觀的孩子。一個快樂的媽媽,是孩子最大的財富!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

“父母要善於從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的問題。”

你用什麼心態去教育,他就用什麼態度回應你。你的心態溫和而堅定,孩子也必定友善樂觀。

媽媽的心態,決定著孩子的狀態。願天下所有的媽媽,讓現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度過,讓自己變成一個快樂的大人,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