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资本语境的重塑和再造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参与评论、转发与收藏。我是小欧,感谢关注!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资本语境的重塑和再造

资本市场开启新一轮改革动作

易会满主席表示,首先要稳步推行注册制,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更大程度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结合证券法修订,研究逐步推开。

而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也将引入科创板经验。在发行承销环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实现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在交易环节,放宽涨跌幅限制,配套完善盘中临时停牌、“价格笼子”等市场稳定机制。优化融资融券机制,促进多空平衡。在持续监管环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针对性,树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并购重组由交易所审核,涉及发行股票的,实施注册制。在退市环节,创新退市方式,优化退市指标,简化退市流程。

对于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关系,他说,今后是存量和增量的共同改革,情况更复杂、要求更高,要坚持底线思维,用增量带动存量,同时考虑存量实际情况,在整体市场预期稳定的大环境下稳步推进。


上述消息来自于上周末发酵的关于资本市场改革最权威的消息,官方层面对于资本市场改革的阐释实际这些年并不少见,但作为现任证监会主席的发言却相当重要,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一轮改革号角即将吹响,同时也意味着观察市场期待能否被关注的切入点正式走入我们的视野!

纵往过去不得不说,中国这个市场确实是独特的,它身上被赋予了太多的希望,却又带来了太多的失望,其实人们可以理解市场建设需要时间和空间,但却始终难以接受止步不前和乱象丛生,风险厌恶这件事情并不单纯指得是财富上的消逝,更应该被理解为中国投资者无法接受一个数十年来依然被称为“不成熟市场”的背后代价,这种代价消磨得不止是投资人,还有整个宏观经济的活力显现。

而发展趋势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时空概念,它既有连续性影响的因果,也有短期时效性的制约均衡,是作用于某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逻辑串联的诱因,而在趋势中很多人是看不到全局变化的,这需要均衡权变历史现状以及对未来立意高远。

改革是为了厘清现状,改变未来趋势作用的一种主导性作为调节,针砭时弊,深入市场关切,制定政策原则,纠偏纠错,为资本市场发展趋势打开未来的空间和动力,可喜得是这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脚点从侧重点来看确实是足够分量的,思路也足够清晰。

从易主席这一次的表态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内容信息涵盖非常巨大,从点到面,从吸收到开放,从纠偏到优化,从制度体系到内容生态都有涉及可谓全面,特别是针对基础制度规范方面有很多崭新的针对性内容,是对投资人呼吁的回应,这是前所未有的。其实对于改革的理解过去都是从上至下,而这一次回应似乎有了从下至上的转换,这在中国殊为不易!因为中国人习惯于从宏观到微观的影响和渗透,而往往在微观表达上做得不足,但实际上很多的改革反馈确实应该从底层出发才是正确的,否则很容易产生改革阻塞和层级执行效率的误差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始终踟蹰不前的原因。

一项改革内容是要作用于市场的,从市场参与者出发是需要用语境去理解和遵循的,机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作用于整个市场群体,因此如果要改革落地,那么从实际出发是必要的的,我们这些年的改革确实缺乏了从市场运行实际出发的原则把握,这导致了市场的不理解和抗拒,这被动造成了改革的压力和阻力。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中国的投资人真得全都理解了国家改革的初衷和发力点了吗?实际上正是因为在实践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理解导致了困难重重,改革内容落地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发酵,可是我们给了吗?当初的熔断机制其实也正是因为市场投资人不理解导致偏离了初衷,致使一项保护重大系统风险底线的改革举措演变成了试探监管底线的行为,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资本语境的重塑和再造

你准备好看资本市场的改变了吗?

一、穿透时空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趋势

对于改革的必要性,我们其实本该不用赘述的,因为它的必要性太深入人心,但从小处或者个人的述求出发,那相对于一个国家市场而言,格局却小了许多,作为中国经济的一张名片,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改革内容需要从高屋建瓴的角度上去观望理解则更为客观和现实。

穿透时空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设计脉络,以便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我们如此不同,同时也更便于理解为什么我们始终需要改革以及未来中国市场的前景何在。

在《为什么是中国?》这本汇集众多诺贝尔经济学家的“中国理解”言论荟萃中,有一章是专门讲述中国资本市场尝试和探索的章节,这些叱咤经济学界的泰斗们不约而同得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中国需要资本市场,但这个市场一定会和西方资本市场截然不同,它有自己阐释资本要素的能力,并且需要相当完整且独特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去定义和运作,显然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代价!

无论是萨缪尔森还是马科维茨,这些名垂青史的经济学家都对中国建立资本市场的尝试给予了肯定和期待,但实践和探索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我们建设资本市场的初期,困扰我们的恰恰正是这些经济学家们要求人们关注的东西,包括资本定义、股权流通、法律制度保障以及严格意义上的财会标准准则,这些东西似乎在中国市场探索中始终难以被真正厘清过。

距离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探索股份制改革流通以及后续的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我们似乎一直都将市场的焦点聚集在厘清中国市场机制下的遗留问题梳理上,1998年制定的《证券法》也是从这个角度去阐释资本市场定位的,从整体上来看缺乏全局性思考的问题一直制约市场活力和发展过程。

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缺乏前瞻性眼光和更高层次的理解,那么这个市场始终会在生态建设中存在短板和桎梏的。过去我们中国市场的问题一直都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惑中,针对性改革虽然有时候颇有成效,也可以顺应市场发展,但缺乏统筹的联动,时效性会迫使问题成为一个不断后移的积累过程,时不时就会反馈出来制约市场进步的空间。

我们的市场确实需要一场全面性的深度化的锐意改革,不单单是针对时弊,同时也要从高度上重新定义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市场角色和定位,重新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资本和财富,重新明晰市场监管和法律制度框架,重新激发市场生态活力和流动性,这是整个中国人自己话语权下的资本市场,可以有特色,但也需要遵守经济规律和原则。

这才是这次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真正正确的解读方式和切入角度!!!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资本语境的重塑和再造

市场改革进行时

二、那些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回顾一下从2015年杠杆牛市到当下这个时间节点里,中国资本市场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如果你有过认真回顾和思考的话,你会和我一样惊奇地发现一些你之前从未注意过的表现,而这些表现或者说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正在重新讲述中国人对于资本市场的理解,尽管这种理解是从更高层面上去做到得,因此显得碎片化和模糊化而不容易被捕捉。

从资本去杠杆到熔断机制的尝试,从新三板改革到科创板的推出,从清理非标资产到定义规范场内资本运作……这些事件你我都经历过,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背后的动因和推动力量的意图,这些尝试改革和规范管理其实已经脱离了过去的改革路径,它更像是一次深彻改革的前奏序曲。中国人常说饭要一口口吃,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改革同样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发酵,更何况在我们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特色市场,在基础制度运行了几十年的过程中,中国人改是常态,但如何改却从未有过类似这两年这样的统筹联动,全面规划资本市场的大幕似乎已经悄然到来。

如果说一次改革单单定位于解决问题,那么显然它是不够的,特别是像资本市场这样关系重大的改革领域,一般来说都需要从国家经济的战略高度和前景来定位,但正如我上面说到的,中国人在过去就一直陷入现象解决这种迷失中,看起来是阶段性解决问题了,但却是把问题迟滞了,短视的效果显然并不好。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里包含了功能性定位和历史角色定位,这种定位导致了我们在阐释资本 的话语上有所偏重,这一点从股权改革的线路就可以明显看出了,这并不是错误的方向,恰恰相反这些过去的制度设置确实对当时的中国市场资本运作是有益的,但很可惜这种有益性在当下来看具有历史阶段的时空错位而显得过于狭隘了。由于时代要素的进步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下这个阶段对于资本市场的述求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但很可惜我们的改革还是滞后了,就连《证券法》这样的监管底线法律都长时间未经修订,以至于很多的不适应诞生,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异化得非常严重,导致市场生态运行出现了背离初衷的趋势。

另一方面短视源之于高度,中国这个市场按照过去的说法是尝试性探索,以市场体制流转为框架,针对性解决国有企业在证券流通环节的问题,除此之外并未明确定义全局的表述,至于后来的特色融资市场实际上是一步步在实践摸索中去体现出来的,属于一种反馈建设,而不是统筹定义。大框架缺乏规划和布局,市场就一定会出现短视的问题,而资本市场本身的逐利恶性一定会恶化这种短视,这也是造成当下市场乱象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当下的资本市场确实需要一次全面性的梳理和整体性的阐释,重新定义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位和功能,这样才有利于服务中国经济的未来深度发展。

而可喜的现实是我们正在扭转过去的做法,尝试从单一改革的思路逐步过渡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指导,从更加合理规范的国际经验中汲取养分,探索彻底改变市场生态体系,特别是最近这两年配合金融规范性改革的步伐,资本市场的改革节奏在逐步深入,从最近的官方层面阐释来看,开放和改革已经再一次和资本市场紧密对接,这就是这两年来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国家层面正在做的事情!

由于体量庞大,牵扯利益过甚,改革缓和推进远比类似熔断机制这样的尝试更具备穿透性,也更不容易为人们所察觉,但是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你还在视而不见吗?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资本语境的重塑和再造

准备好迎接改革时代了吗?

三、你准备好了吗?

视而不见其实算不上多大问题,因为你可以选择不参与,但如果你想要作为一个有收获的投资人,你是否准备好了接受一个全面规范化法制化体系化下的资本市场了吗?换句话说,你的能力水平可以理解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并支撑生存吗?

其实我们都了然在当前体系下的资本市场生态是有问题的,但我们已经有太多的投资人习惯了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且自认为是正确的。依托过去这种有漏洞的市场机制,中国的投资人甚至阐释出了一系列的自我话语环境,并衍生出了生存法则。如果说改革触及这些生态变动,我相信很多很多的人都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甚至会被动成为改革之路上的阻碍和压力也未可知。

如果说一场全方位的资本市场大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那么需要中国的投资人如何理解?如果说改革触及生存根本,我们能否在这场深彻改革中再次迎接新内容?

实际上中国人的投资标准从未被重视过,而这些标准指引恰恰就是上面那些诺奖经济学家们所谈及的规范投资方式,而这些内容是可以帮助中国人定义资本力量的,无论是法律框架、审核制度、财会体系还是信披权威,这些东西本身就在中国市场中缺乏严格的定义,加上长期扭曲的生态运作环境迟滞了改善的空间,形成了一个相对闭环且不合理的阐释语境,这本质上既阻碍了市场建设,也阻碍了投资人水平的成熟进步,可谓双输的局面。

如果我们这一次的深彻改革真得可以彻底改变这些要素的中国特色阐释标准的话,那么将带来真正翻天覆地式的变化,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资本市场桎梏和迷失。

对此我们要在大前提下理解改革的内容和节奏,尝试改变自我投资能力建设,适应即将来临的中国新资本阶段!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资本语境的重塑和再造

证券法马上要引来深度修改内容

四、改革均衡道:看得见的困难VS看不见的困难

其实除了理解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内容逻辑之外,最应该理解得是当前涉及一场全面性市场改革的代价,这些代价国家层面不会抱怨给投资人听,但仍需要承受。这不像我们个人面对市场弊端时,看到不理解就可以抱怨和指责,在中国人的改革引导高度上只能做却很少说,因为大多数的内容有专业性市场针对的方向,同时并不是每一项改革内容都细化之后可以被广泛接收,但这些内容确实又是有必要的且需要大众的理解和容错。

如果社会对改革的期待归于差异化,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改革阻力和压力,这是一定的。比如现有环境下生存获益的群体就会强烈排斥改革针对,又或者一切无法理解的深度内容被曲解和扭曲也会造成阻力加大。

那么这样一来遵循改革发展或者守旧顽固试探改革底线,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这是对市场理解角度的不同造就的,需要一定的时空去进行疏解。

但如果本质上中国社会对于资本市场的期待和愿望就是一个最大的公约数的话,那么改革形成的共振也会扩大化,从而形成良性的积极反响。

左右均衡的中庸之道其实也可以用在中国资本的博弈中去,其实换句话说中国没有不合格的投资人,也没有不合格的企业,这两项参与主体其实都是在和市场的博弈均衡中被定位成为现在这般模样的,因此改革要改的逻辑需要重塑新的均衡生态,新的博弈法则,新的市场格局,这是糅合阻力和合力之间的重要切入点。

中国的每一次社会化改革都难言顺利,毕竟市场体量和利益牵扯放在这里,强调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性,不仅是关注战略,同时微观层级的述求也是核心内容之一。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前景高度和现实述求相互捏合,再用中国话语阐释资本力量,彻底重塑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标准对接,那么不止是改革在进步,市场在进步,我们的投资参与力量同样也会进步的,这样改革进程会更加容易被市场所接受和理解!!!!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资本语境的重塑和再造

深度、全面、规范才是此次改革的原则

五、深度改革酝酿中国资本新时代

从最近这两年管理层频频涉及深度改革发声以及已经实施的改革前期内容来看,基本上确实是按照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三化标准来稳步推进的,单单在梳理市场乱象上就下了极大的功夫,而紧随而上的《证券法》修订草案议程也已经近在咫尺,这可是多年未曾涉及的全面规划,而在稍早前结束的重要高层会议上也破天荒得把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内容列入其中,这些种种都意味着我们正在深度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其实对于资本,我们大可以放轻松一些,并非都是恶,它身上还是带有很多优秀光环的,比如优胜劣汰有时候不止是残酷,也是适者生存的基础;又比如资本自私,但它又拥有绝对的效率,喜好深度挖掘市场潜力。

虽然我们可以对开放资本适度放松,但对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却必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框架,如何融合资本优势,剔除资本劣势,培养出最拥有活力和效率的企业,最终作用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点尤为重要。

单纯融资市场解决不了培育优质公司的问题,它需要严格的市场机制去激励出来,需要更规范的价值博弈去追逐出来,需要更加公正透明的原则底线去捍卫出来,单纯的钱养不出好的企业,这才是立意深度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战略述求。

另一个方面作为投资人的我们而言,追逐财富向往逐利这都不是问题,但是在何种市场环境下去运作同样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尊重,抱怨和指责改变不了市场现状,只有改革可以做到。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理解改革不易,抓住改革红利,培养成熟稳健规范的投资个人 原则标准,尝试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参与市场,这样改革的阻力会小得多。

行文结尾,笔者始终认为只有深度改革才能酝酿中国资本新时代和大时代,这是时代需求也是现实考验,我们中国人能不能再次通过改革阐释新时代意义下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就在此一举。

让我们观望改革,拥抱改变,再次用中国人的智慧迎接新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