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女人進博會當眾搶話筒:感謝中國的幫助,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

非洲女人進博會當眾搶話筒:感謝中國的幫助,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

(進博會現場)

2000年以後,中國與非洲之間的雙邊貿易大幅增長。目前我國與非洲的關係由出口逐漸轉向合作,給雙方都帶來了裨益。。而中國對非洲的幫助也增進了非洲人民對中國的好感度,於是在一場國際商務論壇上,出現了這一幕的小插曲。

據海外網消息,近日,進博會虹橋論壇“全球電子商務高峰論壇”觀眾提問環節,一位非洲女官員當眾搶到話筒表示:感謝中國給當地中小企業和人民帶來的幫助。

在中國,誇獎嬰兒好看經常使用的表達是:長得像個洋娃娃。然而有網友稱,之前他在在埃塞俄比亞亞迪斯亞貝巴,當地司機指著自己兩歲女兒的的照片對他說:Chinese baby(中國寶貝)。可見一些非洲民間對中國的看法,有多麼喜愛中國。這些年我國究竟對非洲進行了哪些援助,讓非洲大兄弟們對我國感謝不已呢?

非洲女人進博會當眾搶話筒:感謝中國的幫助,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

安哥拉的本格拉鐵路

基建

一切從基建開始。21世紀以來,中國標準的鐵路第一次出現在非洲,是安哥拉的本格拉鐵路重建工程。該項目於2014年8月13日全線完工,從設計到施工全部採用中國鐵路建設標準,鋼軌、水泥、通訊設備等材料全部從中國採購,投入運營後的機車車輛等設備也由中國企業提供。鐵路通車後的設計運行時速為90公里,是該國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鐵路。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親自為鐵路分段通車剪綵,而分段開通之後的區間列車趟趟爆滿,記者形容“如同中國春運”。此後,中非合作從援助轉到了關於原油的合作。安哥拉僅2013年就向我國出口了超過4000萬噸原油,成為我國主要石油進口地,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的能源安全。在中國的幫助下,安哥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不僅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促進了非石油經濟的進步,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看到安哥拉的發展後,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與中國建立了密切聯繫。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說:“中國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非洲女人進博會當眾搶話筒:感謝中國的幫助,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

誇梅·哈克曼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我國還幫助培養非洲高材生。

上圖是來自非洲西部國家加納的誇梅·哈克曼,是清華大學首名加納籍博士畢業生。畢業後,哈克曼回到自己的故鄉庫馬西,在國家建築與道路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參與家鄉的建設。

互惠互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國人一貫以來的作風,且因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肯定是會促使中國向其支援。同時,對非洲的基建援助不得不說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創造了就業,安置了國內過剩的資金。而且,對非洲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中國不“偽善”。

中國對外國的援助和某些國家不同的好處是,不干涉他國內政,不主動傳遞自己的文化價值。畢竟都不是傻瓜,很多事情是好是壞都看得出來,這就導致了非洲友邦們對天朝極好的觀感。

近日在進博會上搶話筒也要向中國表達謝意的女官員,是盧旺達國家發展署司長。她說,現在盧旺達的中小企業賣出每包咖啡,都能比以前多賺4美元。“中國電子商務給我們的幫助,是實實在在感受到的。”

非洲女人進博會當眾搶話筒:感謝中國的幫助,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

無獨有偶,去年,中國企業阿里巴巴集團和盧旺達簽署共建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協議。經過一年的發展,eWTP表示非常感謝,“因為你們一直在給盧旺達的中小企業”,乃至非洲的中小企業提供機會。(育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