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0年的集郵生涯


我40年的集郵生涯


我的集郵生涯可以追溯到40年前的1979年,在魯西南微山湖畔的小縣城,是較早紮根的所謂“學生軍”。

遙想當年,集郵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還是一個看不懂的行為。當時新發行的郵票分配到縣城的數量很少,以普票為主,再加之囊中羞澀,所集多為信銷票。

閒暇時翻看當年的郵品,起步階段的那些往事歷歷在目......

舅舅獎勵的集郵冊

我對集郵的興趣是從舅舅給我的一份禮物開始的。

那時我剛上小學三年級,有一次舅舅到我家,發現我將一枚枚“豐收”普票(普18-7農業)粘貼在床頭的報紙上,以防牆壁上的石灰塗料弄髒棉被。於是問我是不是喜歡郵票,喜不喜歡收集?答應下次來時帶本郵集讓我瞧瞧。

整整一週時間,我期盼望著週末,舅舅如約而至。打開郵集的那一刻,一股郵海飄香之感讓我至今回味,舅舅自制的集郵冊裡,有典雅莊重的國慶郵票、也有色彩絢麗的蝴蝶郵票、還有形象生動的金魚郵票......

我看著那一枚枚印製精美、神態逼真的郵票,瞬間就被吸引住了。那時我才知道,擅長書法的舅舅,原來對郵票還有研究。現在想想,我的集郵興趣也從那時開始萌芽了。

自那起,舅舅只要到我家,我就纏著舅舅講郵票的故事。舅舅激發了我的集郵興趣,更關注我的學習,許諾只要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就親手製作一本集郵冊送給我!

有了舅舅的承諾與鼓勵,也為了我的第一本集郵冊,我將這份激動轉化為動力,學習成績日漸提升,並且取得了全縣作文比賽中第六名的好成績。

舅舅兌現了他的承諾,將一本他純手工製作的集郵冊鄭重的交在了我的手上,光潔的硬紙板上,用刻刀刻出的隸書體的“集郵”兩個醒目大字躍然其上,左邊鑽了兩個孔,用鞋帶穿系在一起,我的幸福感與滿足感油然而生……從這本郵冊開始,我的郵趣便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搬家的原因,這本郵冊不慎遺失,但其中的部分郵票我仍然保留至今,見證著我“玩票”的開始。後來我擁有了許多高檔的集郵冊,回想起來,都不及舅舅送我的那本集郵冊珍貴。


我40年的集郵生涯



寒暑假的義務收發員

我開始集郵後,親朋好友都會將他們收到的信封送給我,一來二去,我也有了一個“集郵庫”,每當朋友同學來玩,我就會向他們展示自己的寶貝,聽他們嘴裡不斷髮出“嘖嘖”的讚歎聲,很是得意。有時為湊齊一套郵票,到處尋找,平添了幾分與小夥伴討價還價、互通有無的樂趣。

我40年的集郵生涯


我40年的集郵生涯


為了得到更多的信銷郵票,每逢寒暑假,我便跑到爺爺工作單位縣委大院,幫著傳達員爺爺往各辦公室送信,讓辦公室裡的叔叔阿姨將信封送給我,有時為了徵得信的主人同意,往往要耐住性子等一個下午。那時只要聽說誰家搬家,也會挺著稚嫩的身體,前往“幫忙”,目的是為了得到主人家不要的“信札”。

那時得到信封后,剪下郵票部位,放在溫水裡浸泡,然後小心翼翼揭下,洗掉背膠,放在報紙上陰乾,再用玻璃板壓平收好,後來回想起來,當時好多珍貴的實寄封都被我“糟蹋”了……

那時每當我得到一張新郵票,便會激動興奮不已,都要仔細研究欣賞一番,再小心翼翼的放入集郵冊,心中有種說不出的高興和滿足。久而久之,我很快就成了班裡和附近知名的郵票迷。

難忘二毛五分錢的早餐

隨著郵票數量的不斷增多,蓋戳的信銷票,在視覺和感官上已滿足不了我的收集慾望。於是,我開始試著從郵局買新票,可是買郵票的錢從哪裡來呢?

那時我已經上了初中,開始了“走讀”,父親每天早上會給我二毛五分錢,讓我自己解決早飯。

那時候的二毛五分錢可以“飽餐一頓”,但我總是不吃,捱餓到課間大休息時,偷偷跑到學校對面的爺爺家,拿上一個饅頭就著鹹菜當早飯。就這樣,將省下來的早飯錢,購買新發行的郵票,我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新票郵集。

後來偷吃饅頭的事情被爺爺發現,指責我的父親,怎麼不給孩子吃早點,對孩子身體不好。

於是父母斷了我的早餐錢,天天在家給我做早點,雖然經常調劑花樣,但仍以最容易最方便的麵條居多,這也是我參加工作後近二十年不吃麵條的緣故。

為了集郵,我始終不肯承認錢去了哪兒,後來爺爺奶奶得知不吃早點的緣由,便讓父親給我增加零用錢,前提是以學業為重,好好學習。


於是伴著學習成績的提升,我的郵集也逐漸豐富起來,在方寸之間細細品味著博大精深的世界,汲取著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充實著我的人生閱歷。

後來由於從事郵政工作不能集郵的緣故,不得不中斷了集郵,將那份執著埋在了心底,但是經常接觸郵票,有時會不知不覺想起自己收集郵票的點點滴滴,不免有些“手癢”。

後來政策允許郵政員工集郵了,我又重拾了往日的興趣,不為別的,只為將這個愛好進行到底。

感謝文章原創人員。如有侵犯您知識產權和版權,請通知,我們會即時做出處理刪除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